新聞 > 網聞 > 正文

汞超標5萬倍、原料造假 中國百年老字號要涼涼

同仁堂今年邁入了第355年的藥堂生涯,過往的三百多年當然給同仁堂留下了數不清的榮譽,但最近這幾年,同仁堂的風評卻陷入了黑洞

先是貪腐事件頻頻被爆,後又是多次被質疑質量問題,同仁堂的下一個百年,還會這麼好走嗎?

01百年藥企瘋狂收割,是撐不住了嗎?

近幾年的同仁堂口碑仿佛是拼命踩剎車也止不住的下滑。

幾乎年年都有黑料被爆,但是同仁堂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道歉、整改一條龍,然後再犯。

最近同仁堂又翻車了,一位身在德國的網友爆料他服用了在國內購買的北京同仁堂仁丹後出現汞超標的症狀,經檢測機構檢測後,再對照國內的藥品標準證實,這款仁丹中含有的汞超標了5萬倍。

這還不是第一次爆出同仁堂旗下產品汞超標,早在2013年,同仁堂的健體五補丸就被爆出汞超標五倍,沒想到到了2024年,汞超標也能「反彈」,變本加厲到了5萬倍。

除了汞超標外,同仁堂的黑料還不止於此。

2016年,央視曝光同仁堂的阿膠被檢測出豬和牛的DNA,這意味着這一批次的阿膠存在造假的情況;

圖源:央廣網

2017年,同仁堂旗下有四家公司被官方通報生產的飲片質量不合格,其中亳州的分公司居然被通報了七次之多,妥妥的慣犯了;

2019年,被爆出回收過期蜂蜜用作原料生產,連授予整個集團的「中國質量獎」都被撤回了,這個獎的分量相當不一般,相當於行業內的最高榮譽,這也能被收回,同仁堂真該反思一下了。

照常理來說,打着「百年老字號」旗子的品牌,應當在品控方面更加讓人放心才對,怎麼同仁堂還搞這一套呢?

不過既然事情做出來了,市場也會回饋最真實的反應。最近幾年同仁堂的發展對比同行就顯得勢頭較弱了。

當年同仁堂、東阿阿膠、片仔癀、雲南白藥被齊名稱為中藥「四大天王」,早幾年前四者的市值相差無幾。

但現在狀況變了,片仔癀的市值已經突破了1400億,雲南白藥的市值也來到了990億,即將突破千億大關,而同仁堂排在了第三,市值為647億。

圖源:百度股市通

看似是個第三的中等成績,沒有太糟糕,但是從種類數量來看,同仁堂擁有的「王牌」可是比其他三家都要多,安宮牛黃丸、大活絡丹、再造丸等,口碑也非常不錯。

但是對比起來,就偏偏差了點火候,撐不起再上一個台階。

02老藥企開始趕潮流畫風卻奇奇怪怪的

2021年,同仁堂積重的弊端終於隨着貪腐事件曝光暴露在公眾的眼皮底下。10月,原總經理高振坤被雙開,隨後多位高管紛紛離職,連避嫌都顧不上了,可見同仁堂的內部問題有多嚴重。

當一家企業在外界中的形象變得莫名其妙,多半是高層出現了問題、各方利益集體開始博弈、推卸責任。

除了頻發的貪腐事件,同仁堂在發展方向上也有一些問題。

如果說前面的各種撈錢是為了發展積累力量,但是把錢都投在了賣酒上是不是有點跳脫了。

也許是看着前幾年中國的藥酒市場非常火熱,同仁堂也想來分一杯羹。但是他們的打法還是有些與眾不同。

此前同仁堂在制酒上的經驗大多是藥酒,但這次卻選擇了用口感更溫和的露酒來作為主開發產品,其實就是看中了露酒的快消屬性,並且想避開藥酒類的勁敵——勁酒。

相比起看療效的藥酒,露酒更注重的是飲用體驗,而且使用場景大大增多,市場更為廣闊。基於這個想法,同仁堂推出了「御酒」,但是這款酒在先天上的定位就很尷尬。

定位是「露酒」,明明是藥酒的「日常版」,卻偏偏加上「高端」,抬高身價,給人一種既想貼地又想吊高來賣的感覺。這款本質上的快消品自己堵死了自己的路,所以到底這款酒也沒掀出什麼水花來。

同仁堂也嘗試過趕趕潮流,希望將「老中藥」包裝成「新國潮」。

在同仁堂科技旗下的子公司,嘗試推出養生咖啡、中藥奶茶、「熬夜水」等產品。

不得不說,這一屆的年輕人仿佛什麼都有了,又仿佛誰都在割他們的韭菜

第一家體驗店就設置在北京同仁堂一樓,同仁堂白髮蒼髯「老中醫」的形象突然來了個大反轉,賣起了咖啡糕點,還是讓不少人感到新奇的。

但就像郵政賣咖啡一樣,這些形象中正的企業跨界都有種後勁不足的感覺,大家新鮮沒幾天就拋諸腦後,照例說不該如此。

但回到企業本身來說,也許企業給這些項目的定位就是營銷性質的,並不指望他們成功開拓出新市場,給財報增添一筆可觀的收入,既沒必要,從一定程度來說,也不能這樣做。

因為從高層的視角來看,過多的年輕化可能會改變品牌帶給大家的印象。藥企最重要的形象就是「穩重、安全」。

畢竟不是帶有娛樂性質的企業,過多不必要的曝光度反而可能會使得品牌陷入被動的局面。

03改變現狀從把刀揮向自己開始

同仁堂自己也知道,前幾年積累的黑料,讓同仁堂在外界眼中幾乎成為了「只剩一個老字號殼」的企業。

在2019年以前,同仁堂的營收增長緩慢,絲毫沒有同行雲南白藥、片仔癀的樣子,營收不僅增長緩慢,在2022年初又面臨了一次大的積貨問題。

圖源:華夏時報網

同仁堂在當年的公告中表示,由於預判錯了疫情過去之後的報復性消費行為,導致影響了當年的內地銷售額。

面對這幾年連番的「降咖」,同仁堂真的有必要進行一些大動作的變革。

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變革居然是由官方先一步掀起的。2021年原總經理被「雙開」後,同仁堂開了一系列的改變。

圖源:財聯社

前幾年同仁堂的研發經費水平一直都屬於行業內的低值,雖然是作為中醫藥企,但是近年來的大趨勢還是把餐廳的中醫藥企推向了新的市場需要,那就是一定要創新。

守舊傳承對於這類企業來說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變,特別是同仁堂現在已經到了停滯不前的關頭,更需要一些新的增長點來守護「下一個百年」。

從同仁堂2023年公佈的財報來看,2023年的研發支出為1.17556億元,而2022年為0.78433億元,同比增長了49.8%。

圖源:同仁堂2023年財報

從研發投入來看,同仁堂終於邁出了將注意力放回藥品研發的道路上,不再專注於吃老本,靠着老字號只推出一些無關痛癢的產品,而把銷售壓力放在古老的丸方上。

放到2024年,大家對於線上買藥已經非常熟悉了,但對於幾年前的醫藥市場來說,線上買藥還是非常新鮮的事,畢竟沒有實體店,消費者的對此的信任度還處於一個萌芽觀望的階段。

但是本着「寧願走走彎路,也不能落後」的想法,同仁堂還是在這波大潮中積極佈局,雖然前期也遭遇了一些市場質疑,在黑貓平台上也留下了不少的「黑腳印」。

但度過了尷尬期之後,同仁堂的線上模式還是給銷售渠道的拓展帶來了很大的作用。

圖源:黑貓投訴平台

據同仁堂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2023年同仁堂的線上即時零售訂單有較明顯的增長,在第四季度的訂單量同比增幅4倍。在市場挺過了摸索期之後,帶來的業務量還是很可觀的。

再加上這幾年同仁堂也有心改變2021年左右降至冰點的公眾形象,狠抓了幾年質量,這幾年相關的黑料倒是少了很多。同時迎合國潮,同仁堂也打造了幾款IP,主打改變年輕群體對同仁堂的印象,也挽回了一波好感。

所以這幾年的財報,營收都處於一個可觀的漲幅之中,兩年的漲幅超過10%。在2023年,總市值也迎來一個837億的高位點。

04寫在最後

一家百年老字號走過篳路藍縷的開創時期,再走過居安思危的發展中期,走到今天實屬不易。

但是就目前來看,各百年老字號在面對新的市場需要時,要不然就是反應慢,要不然就是吃相難看,總給人一種老邁的鈍感。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品牌觀察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5/205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