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確保糧食安全的雄心面臨多重挑戰

資料照:中國江蘇省南通港口工人裝卸進口的大豆產品。(2018年4月9日)

中國已設定目標,將在未來十年大幅減少對海外採購穀物、大豆等農產品的依賴,以符合其推動確保糧食安全的政策,但路透社引述多位專家表示,這個世界最大農產品進口國要實現這一目標將極其困難。

根據4月底發佈的一份文件,中國政府期望到2033年時主要穀物和豆類的自給率將達到92%,高於2021-2023年的84%,向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世紀中葉成為「農業強國」的目標邁進。

中國削減進口將對從美國到巴西、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生產商造成打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肉類和穀物市場,這些國家的生產商已經擴大了產能來滿足中國14億人口的需求。

中國農業部預測,迄2033年的10年間,其玉米進口量將下降75%至680萬噸,小麥進口量將下降60%至485萬噸,大豆進口量將下降21%至7,870萬噸。大豆是中國去年農產品進口總額2,340億美元中的最大宗商品。

這些目標與過去十年中國穀物和油籽進口量激增87%的趨勢相逆。

上海農業諮詢公司Sitonia Consulting的聯合創始人達林·弗里德里希斯(Darin Friedrichs)表示:「預測10年後這個國家(中國)進口量將比今日大幅下降,這似乎有問題。」

五位分析師和行業高管表示,中國將難以實現其目標,主要是由於缺乏土地和水資源。中國土地和水資源有限,將必須要通過利用包括轉基因作物在內的技術大幅提高農業生產力,並擴大種植面積,才有可能滿足北京的10年預測。

美國農業部(USDA)與北京的預測形成鮮明對比,該部預估中國迄2033至2034年的玉米進口量大致與當前水平持平,小麥進口量將下降20%。兩者最大的分歧在於,美國農業部預計中國大豆進口量將增長39%。

美國農業部也預計,中國的動物飼料(大豆和玉米的主要用途)需求增長將超過國內玉米產量增長,並刺激高粱和大麥的進口增加。

國家安全

糧食安全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的首先要務。中國曾有過饑荒的痛苦歷史,必須用不到9%的耕地和6%的水資源來養活全球近20%的人口。

中國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和俄烏衝突期間面臨供應鏈中斷,減少對進口依賴的緊迫性愈發凸顯。

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戰以及氣候衝擊,都加劇了中國面臨的挑戰。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農產品供應國、僅次於巴西。去年暴雨氣候重創了中國小麥的收成。

6月1日,中國將實施一部糧食安全法,該法要求實現糧食絕對自給,並要求地方政府將糧食安全納入其經濟和發展計劃。這將強化北京其他促進糧食生產的努力,包括本周宣佈增加對農民的穀物保險,以保障其收入。

上個月,北京啟動了到2030年將糧食產量提高至少5000萬噸的計劃,重點在升級農田和投資種子技術,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

土壤挑戰

中國通過擴大未開墾土地的種植面積、並鼓勵農民從經濟作物轉向主食作物之後,去年的玉米、大豆、土豆和油籽產量都增加。

然而,儘管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玉米生產國去年玉米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2億8884萬噸,進口量仍飆升至接近創紀錄的2710萬噸,主要受到貿易商更青睞質量更高、價格更便宜的海外玉米所推動。

據中國官媒報道,由於耕地不足、生產規模小、農民和農業技術缺乏,農產品產量增長遇到瓶頸。

世界銀行2021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巴西的三分之一、美國的六分之一。

在這個大部分土地都是多岩石山脈或沙漠的國家,土壤退化和污染使其幾乎沒有擴張的空間。

中國政府越來越多地呼籲保護其肥沃的黑土,並計劃於2025年完成為期四年的土壤調查。上一次調查於2014年進行,發現其40%的耕地因過度使用化學品農藥和重金屬污染而退化。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中國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用於研究在內蒙古新疆的沙漠地區種植水稻等耗水作物。

通過將沙子變成土壤並培育耐鹽作物,其目的是開發更多農田,行業高管表示,這一戰略將需要時間以及在化肥、灌溉和生物技術方面的大量投資。

其中一個障礙是中國農場以小型農場為主,這些農場主年紀較大,他們可能買不起或無法操作無人機噴霧器等機械、高產種子以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

中國農場平均面積為0.65公頃,而美國為187公頃,德國為60公頃。

經過數十年的猶豫,中國正在慢慢採用轉基因作物,今年批准種植高產抗蟲的玉米和大豆品種,以及基因編輯的抗病小麥,希望加速產量增長。中國大豆單產為每公頃1.99噸,低於採用轉基因大豆的巴西和美國的3.38噸和3.4噸。

但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政府削減大豆進口量的目標不切實際。美國羅格斯大學農業教授卡爾·普雷( Carl Pray)表示,中國最多可以將對大豆進口的依賴度從目前的80%以上降至70%。

中國幾乎所有的大豆都是用於生產豆腐高蛋白品種,要想替代進口,就需要迅速擴大高油含量的食用油品種的產量,他表示,即使經過研究,這也很難,「沒有足夠的土地生產足夠的大豆來替代巴西和美國的進口」。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4/205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