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國家隊下場救房市 將惹出大事

中國房地產市場深陷困境,當局推出最激進地產刺激政策,國家隊開始下場收房。但評論人士指出,當局此舉如同賭上國運救房市,萬一只能解短痛,不能阻止樓價和經濟中長期繼續下行,後果將更嚴重。

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5月17日在保交房工作會議上就說,相關地方政府應該酌情收回、收購已出讓的閒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幫助資金困難房企解困;對於商品房庫存較多城市,政府也可以定購,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配合這一政策,當天下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陶玲宣佈設立3000億元人民幣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鼓勵金融機構「向城市政府選定的地方國有企業發放貸款,支持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央行當天出台的措施還包括,首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降到有史以來的最低點15%,二套房降到25%,同時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並取消全國貸款利率政策下限。

政府以最後買家的身份介入房市是一個重磅舉措。原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法律顧問室執行主任杜文分析,當局試圖以擴大政府地方債的方式來壓制或者解決房地產危機。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法律顧問室執行主任杜文:「中共目前的做法是不斷擴大貨幣投放,以借新還舊的方式,債務轉移的方式來處理地方債的問題。目前看政府的公共債務本身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如果經濟持續下行,不能在短期內做大經濟規模,那麼長期看大規模通脹,直至貨幣暴雷不可避免,所以我們說他賭上了國運。」

今年1到4月份的嚴峻數據顯示出當局派國家隊下場的原因。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4月全國房地產投資、銷售、融資各項指標繼續下滑。

另一方面,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45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24.5%。顯示去庫存壓力進一步增加。然而,4月份個人按揭貸款同比下降39.7%、定金及預收款下滑37.2%。這兩個指標的大幅下滑,顯示居民仍然不願意買房。

香港《信報》的評論文章指出,這次是「押上『國運』救內房」,萬一這些大招只能產生短期效果,未能阻止樓價及經濟在中長線繼續下行,那麼屆時所面對的問題將會比現在還要嚴重。

杜文:「其實幾年以來,中共對於經濟灰犀牛的定義有很多,一個就是地方債暴雷導致的政府破產問題;一個是房地產暴雷問題;還有一個是政府老齡化問題;以及高鐵灰犀牛的問題。現在的方法,還是以做大地方債的灰犀牛規模的方式來拉住房地產的灰犀牛,這無異於是飲鴆止渴。如此做法短期內會降低房地產暴雷的風險,但長期看地方債暴雷的風險累積會越來越高。」

如果國家隊的介入無法在短期內提升市場信心及經濟走勢,銀行也會面臨壞賬壓力。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央行只給了三千億這麼一個資金,它以為這個資金可以撬動五千億的各銀行資金來進行投入。而且它的口號是什麼呢?這個還是採取『市場自願』的原則來做這個事情。在中國現實來說,這完全都是廢話。如果這個樓市還有希望的話,那個中國各大銀行,那麼早就放貸了,根本不需要你自己說了。現在樓市已經垮了,已經把它搞得一屁股脹,它現在怎麼敢輕易地再躺進這個窩裏。如果這個項目不賺錢,它怎麼可能把錢投進來?」

杜文:「以前的時候,央行貨幣投放都是通過增加貸款餘額,貸款任務,指標這些方式來進行的,而現在直接放水地方,這實際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信號。它已經突破中國的預算法了,它以這種地方政府,地方國有企業的方式來進行地方債融資。那麼這很顯然是打破地方預算的一個方式。目前看,這是嚴重的挑戰了中國的地方財政預算制度。那麼整個的貨幣金融體系,也完全有可能因此而崩盤。」

當局迄今為止嘗試了數十種措施來扭轉房地產市場急劇下滑的趨勢,但並沒有看到市場在短期內強力復甦。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2/205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