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國論文生產產業化 跨國老牌出版商關閉19種期刊 全球論文撤稿創新高

跨國出版商威利(Wiley)本月停刊19種科學期刊,其中一些受到大規模研究欺詐的影響。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論文撤稿數量創下新高,來自中國地下論文工廠的「作品」數量龐大,佔了全球總數的55%。中國的地下論文工廠,可以提供從「代寫」到「代發」的一條龍服務,而且從普通期刊到國際頂級期刊的論文都可以「生產」,收費標準不一。

跨國出版商威利(Wiley)停刊了其子公司辛達維(Hindawi)監管的19種科學期刊。圖為美國新澤西州霍博肯的威利總部。(Nightscream/維基共享資源)

跨國出版商威利(Wiley)本月停刊19種科學期刊,其中一些受到大規模研究欺詐的影響。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論文撤稿數量創下新高,來自中國地下論文工廠的「作品」數量龐大,佔了全球總數的55%。

總部位於美國的跨國出版商威利,本月停刊了其子公司辛達維(Hindawi)監管的19種科學期刊。

據威利發言人透露,過去兩年裏,該出版商已從辛達維作品集中撤回了11,300多篇論文。

對於本次停刊,威利並未單純地歸咎於研究欺詐,表示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是整合辛達維與威利產品組合計劃的一部分。

威利創立於1807年,擁有二百多年的歷史。2021年1月,威利以2.9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1997年創立於埃及的出版商辛達維。辛達維擁有超過200種經過同行評審的科學、技術和醫學期刊。

威利當時預計,辛達維的加入將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多發表文章的選擇,為其合作夥伴提供更好的服務。但事後發現,辛達維陷入學術出版醜聞的漩渦。

2022年有數千篇來自辛達維期刊的論文,因操縱同行評審被撤稿。2023年3月,19種辛達維期刊被從「科學網」(Web of Science)的索引中刪除,原因是未能達到編輯質量標準。2023年5月,威利關閉了辛達維的四種期刊,以減輕「出版流程中的系統化操作」。

2023年12月,威利宣佈將停止使用辛達維品牌名稱,並將於今年把辛達維的大約200種期刊整合到威利的2,000種期刊組合中。威利當時還透露,由於辛達維的期刊被論文工廠淹沒,其最新季度收入比去年同期損失了1,800萬美元。

全球撤稿論文數量創新高

所謂論文工廠,是指接受客戶委託、代寫學術論文的公司。客戶通常提供有關論文的主題、長度、希望完成時間等,之後依照約定付費。隨着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這種學術造假的範圍和力度越演越烈。

據英國科學周刊《自然》(Nature)去年12月份的一篇報導,迄今為止,全球撤稿文章總量已超過50,000篇。但有學術偵探認為,這可能只是不合格論文的冰山一角。據估計,由論文工廠生產的文章數量就達數十萬篇。

《自然》雜誌的分析表明,撤稿率(即一年內撤稿論文總量/發表論文總量)在過去十年中增加了兩倍多。

這些大規模的欺詐行為,無疑威脅到了價值近300億美元的學術出版業的合法性以及整個科學的可信度。

據《自然》雜誌今年2月的另一篇報導,在2023年一年時間裏,所有出版商發佈了近14,000份撤稿聲明,這一數量創下最新紀錄。

報導說,這些撤稿中約四分之三涉及中國學者。僅在辛達維超過9,600篇的撤稿論文中,就有約8,200篇自中國。自2021年以來,已有超過17,000篇撤稿論文涉及中國學者。

中國論文生產產業化

中國的地下論文工廠,可以提供從「代寫」到「代發」的一條龍服務,而且從普通期刊到國際頂級期刊的論文都可以「生產」,收費標準不一。

去年5月,就職於德國馬格德堡大學的神經心理學家薩貝爾(Bernhard Sabel),曾聯合其他學術界人士在醫學健康學術論文網站medRxiv發表了一篇調查報告《示警手段顯示生物醫學論文造假泛濫》。

該報告稱,從2010年到2020年間,「疑似造假論文」的比例從16%上升到了28%。僅從2020年來看,生物醫學界的假論文數量估計超過30萬。假論文發生率最高的是俄羅斯、土耳其、中國、埃及和印度。但是單從數量來看,中國由於龐大的論文數量,造假論文佔了全球總數的55%。

報告稱,地下論文工廠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俄羅斯、英國和美國。如果以每篇假論文平均售價10,000美元來計算,此行業的年「營業額」可以高達30–40億美元。不光是論文工廠從中獲益,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有些小雜誌的編輯出版人員也向作者收取報酬。

據薩貝爾透露,他本人就曾被論文工廠試圖招募,報酬可觀。「誘惑還是相當大的,簡直可以拿着這錢退休了。」他說。

根據薩貝爾的計算可以推算出,中國地下論文工廠的產業規模,估計年產值在16.5億至22億美元之間。他是基於2020年的數據估算,有了人工智能之後,現在的產業規模很可能更高了。

生物醫學界之所以成為論文造假的重災區,是因為中國的醫生和學者是以發論文數量作為晉升的評判標準。

中共造假成風

九評共產黨》指出,中共的特性就是「假、惡、鬥」。假,在中國無處不在。連中共官媒自己兩年前也承認,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一切證明都可以造假。連國際頂級期刊的醫學論文都可以造假,其它的顯然更不在話下。

在這種「一切均可造假」的風氣之下,民眾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造假早已習以為常,且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幾乎為零。

約三四年前,一名來自中國廣東的移民,剛到紐西蘭不久,需要辦理多種證明文件。他告訴大紀元記者,他由於材料不夠,便使用了一張在中國製作的假的「真駕照」。

所謂假的真駕照,是指駕照上的一切信息都是真的,只不過不是官方製作的,而是在黑市上製作的。

當被問到既然駕照上的一切信息都是真的,為什麼不找官方製作?他回答說,找官方太麻煩,不僅要花很多錢,等很長時間,一次還不一定能辦下來,而黑市做的又快又便宜,看起來跟真的也沒什麼區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易凡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1/205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