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揭秘元宇宙之一:「元宇宙」的成功,將對你意味着什麼?

作者:
人類學習的知識,完全是基於地球這個碳基生命的星球的,各種生存的常識和知識,無不根植於此。而關於矽基生命的世界和生存規律,我們一無所知。當你覺得虛擬世界精彩有趣,無限神往的時候,是因為你還有這個肉身在品味。當被剝離肉身,剝離了上述這些無法帶走的意識,你覺得你的生命還剩什麼、能帶過去的還有什麼?

元宇宙概念及產品假如真的一路高歌,成功將社會引入虛擬世界的話,最終會帶來什麼?(網絡圖片)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9日早上,「元宇宙」Meta行政總裁扎克伯格發佈公開信,確認其公司總數達1.1萬人的裁員規模,被裁員人數大約為其員工總人數的13%。這個裁員規模史無前例。不僅在Meta公司發展歷程上史無前例,好像在全球IT企業中也是史無前例。

2021年初開始,IT行業忽然冒出「元宇宙」的產品概念,微軟、英偉達、Facebook等國際大IT企業紛紛快速跟進,Facebook公司激進改名Meta,改組公司,大幅投資該業務。眾多企業、學術界、以及政界均快速跟風,唯恐錯過一個空前的歷史機遇。

2021年,根據財報Meta在元宇宙業務虧損了101.9億美元;2022年前三季度繼續虧損。不只是Meta,相關元宇宙業務的頭部公司Roblox和Unity均虧損擴大,前景與業務一起越來越幻象化。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2022年是元宇宙末年。千年大計,兩年爛尾。

進入2022年,以Meta公司為典型,不只是Meta,也不只是「元宇宙業務」,原本一路高歌引領世界的IT大企業,開始顯露出整體坍塌的敗象。且不議元宇宙公司如此唏噓的狀況。元宇宙概念及產品假如真的一路高歌,成功將社會引入虛擬世界的話,最終會帶來什麼?

人的娛樂、生活、交易、社交、工作等等,整個生存無不建立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人自身的虛擬主體佔據愈來愈大的比重。簡言之,現實中的人,變成電腦的終端,電腦的終端,變成人的載體。

人成為寄生於這個虛擬世界的蟲子。

到了這個地步,人會感覺到虛擬世界才是真實的,現實的身體愈來愈先得限制、礙事與束縛。那麼,擺脫這個現實肉身、永存於這個虛擬世界,自然成了一個現實需求。

實際,在元宇宙公司還未出現的時候,已經有了這種擺脫肉身、寄命虛擬、長生不老的設想與討論。科技界早已在研究相關鋪墊技術,如植入晶片,腦機接口,人造器官,半機械人等。這一切,是要將人的生命,從碳基生命轉為矽基生命的過程。人類是碳基生命。

就目前科技所知,在宇宙中矽元素廣泛分佈,比碳元素更普遍,矽與碳同主族且許多基本性質相似。更現實的說,目前地球上的IT科技,是以矽元素為承載物質的。

今年早些時候有消息透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經審批同意 Neuralink進行人體實驗。甚至馬斯克稱已將自己大腦上傳雲端。他上傳的是腦電信號、記憶還是意識?是什麼不得而知。

我們就接受人類能通過科技手段,將代表人類的本質的意識,上傳到雲端、元宇宙,並且永遠不會被拔掉插頭,且人可以成為不耗電的矽基生物。就只說這個上傳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那麼首先就得搞清楚,你想要上傳哪些意識?因為你肯定不能上傳你的全部意識。

從能級上說,美國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建立了一個人類意識的能級表,從中你會發現,你的各種意識,處於不同的能級上。每個不同能級的意識,互不相混溶,也就是不是同構的。不能同構的意思,就是不能用一種載體表達,也不能通過換算的方式變成另一能級的替代表達。

從來源上說,人的意識來源,大體上有來源於肉身感官、以及外界轉換進來的記憶等等。首先,基於碳基肉身感官的一切意識,都不具備轉換價值了,比如觸覺、味覺、痛感、愛恨等等。這些感受有關的記憶都是體內碳基化合物的化學反應促成的,尤其愛恨也是如此。

其次,人類學習的知識,完全是基於地球這個碳基生命的星球的,各種生存的常識和知識,無不根植於此。而關於矽基生命的世界和生存規律,我們一無所知。當你覺得虛擬世界精彩有趣,無限神往的時候,是因為你還有這個肉身在品味。當被剝離肉身,剝離了上述這些無法帶走的意識,你覺得你的生命還剩什麼、能帶過去的還有什麼?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人民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1/205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