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李嘉誠打折30%賣香港住宅項目 專家解讀

李嘉誠長實7折拋售新盤親海駅。(余鋼/大紀元

李嘉誠創辦的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長實集團)5月19日將香港新界部分住宅項目降價三分之一銷售,這是中共房市新政下,李嘉誠的再打折賣樓。專家認為李嘉誠對後市不看好,他作為中國經濟的風向標,提前佈局規避風險,將資產從香港撤離。

5月19日,長實集團在香港新界西北地區的住宅項目「#LYOS」進行公開出售,包括分層大樓單位售價比首次公開發售的有25%的折扣,而花園複式戶則有最高約32%的折扣。

而這次並非是長實集團首次降價售樓,早在2023年8月,長實集團在九龍新區的住宅項目「親海駅II」新盤打折後的最低價,也比周邊二手房便宜了三成,創下了過去7年來九龍新區新盤的新低。

而上個月6日,長實集團在香港的港島南港鐵站項目(Blue Coast)的首次開盤,樓盤價比同區域的其它樓盤低了6000元,相當於打7折,當天413個單位被全部搶光,銷售額近75億港元,打破了十年來香港新樓盤單日銷售的最高紀錄。

專家:李嘉誠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風向標

加州陳闖創律師律師樓的梁少華大紀元記者表示,李嘉誠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風向標。「在習近平之前,他和中國政府的關係都不錯,包括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所以在中國大陸,他投資了很多地產,然後也賺了很多。自從習近平上台之後,他對整個政治經濟的判斷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他十幾年一直在套現,一直在轉移資產,大部分資產轉移到歐美、英國最多。」

旅美的經濟學者黃大衛也向大紀元記者表示,李嘉誠在房地產銷售方面把握的步伐跟節奏非常好。「早在2013、2014年的時候,李嘉誠就把中國國內的大部分項目進行一個促銷,當時還出現了國內的新聞說不要讓李嘉誠跑掉,然後到了2015、2016年中國的經濟危機跟股災爆發,也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精準。」

他認為,李嘉誠是提前佈局,是對未來的一個風險的迴避。「因為他的周期比較長,所以他提前大概兩年時間的周期。所以他會在市場剛剛開始轉好的時候,就進行出手,而不是在市場峰值出手。」

他強調,「李嘉誠的公司體量比較大,所以他的出手往往是意味着大概在一到兩年或兩到三年之後,市場會進行一個大的逆轉,這才是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參考價值的地方。」

香港失去特徵變成大陸一個城市

梁少華認為,香港的繁榮與它的新聞自由、法治有特別的一個關聯。「這些東西逐步失去之後,維繫它的繁榮,維繫它與大陸不一樣的特徵就不存在了。」

「所以它有可能會慢慢地變成像深圳、北上廣深這種國內的城市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而它之前那個高房價,一些政策都是不可持續的,它下降也是一個必然的東西。」

他還強調,下降到什麼級別無從判斷,所以投資需求受到很大的壓制。「政策可以短時間釋放一些需求,能夠擴大成交量,但是這種需求短時間釋放之後,它就沒有持續的根本動力,它就不能支撐房價一直穩定或者是上升,它總體上還是一個下降的通道。」

黃大衛也認為,香港這幾年,尤其是在失去了亞洲金融中心跟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之後,整體的一個樓市的支撐點就慢慢就轉移。

「我們看到大型的外資企業,總體來說有一定的比例比較明顯的搬離香港去了新加坡、首爾及東京。所以香港原來支撐高房價、高租金的那一個群體,有相當部分已經是外移。」

他進一步分析,「我們看到因為過去香港能夠依賴的中國大陸,目前的經濟情況並不理想,經濟增長的確很乏力,尤其最近我們看到無論是房地產市場也好、製造業市場也好、國際關係國際貿易方面來說,都是比較多不確定的、比較困難的因素。」

他強調,「所以大家都覺得李嘉誠的做法,是對未來的一個風險的迴避,儘早去脫手一些香港的項目。」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駱亞採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1/205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