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財新遭刪特稿全文驚人細節:梅大高速悲劇

2013年是廣東交通大會戰首年,12月28日,同一天省內有四條高速公路通車,其中包括梅大高速一期。梅大高速起點位於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一期經梅縣區西陽鎮、丙村鎮、雁洋鎮,以及大埔縣銀江鎮、大麻鎮,二期及延長線從大麻鎮出發,經三河鎮、茶陽鎮、西河鎮,終點位於西河鎮上黃砂村,與福建省永春至永定高速公路相接,梅大高速及延長線通車,意味着高速公路貫通大埔縣,終結該縣無高速公路歷史。

在建設模式上,當時廣東省提出「省市共建」方案,即粵東西北地區的省管高速公路項目,由省、市按7:3的比例共同投資、共享收益、共擔盈虧。廣東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自2014年起省財政新增財力每年安排50億元,5年共250億元用於高速公路資本金,並使用金融手段融資,為高速公路建設「輸血」。官方消息披露,梅大高速東延線全長23.79公里,總投資約20.51億元。

當時分管交通大會戰的廣東省領導跑遍全省21個地級市,現場督導高速公路建設,各地級市亦成立以市長為總指揮的分指揮部。在梅州,時任分管交通的副市長陳建青頻繁到建設一線視察,要求搶抓省委、省政府支持粵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彼時粵東西北地區爭相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也有動力先把高速打通,陳建青多次要求「全面掃清外界干擾」,完成高速建設。

公開資料顯示,陳建青於2008年至2017年任梅州市副市長,2021年從梅州市政協主席任上退休,2023年8月落馬,四個月後被開除黨籍。官方通報其大搞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工程承攬、獲取財政資金補貼等方面謀利,並非法收受巨額財物。2024年1月,中山市檢察院向中山市中級法院提起公訴,指控陳建青涉嫌貪污罪、受賄罪。目前尚未有陳建青案開庭的公開消息。

運營轉手

新建一條高速公路,勘察設計是第一步,在此階段需要進行路線勘察、設計方案編制、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中交公規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於2016年8月25日發佈的一篇文章披露,該公司承擔了梅大高速及東延線項目的勘察設計工作。

財新獲得的相關資料顯示,廣東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梅大高速及東延線部分標段提供設計後服務。設計後服務是為解決前期勘察設計時可能存在的疏漏,保證施工階段順利進行。此外,東延線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由珠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於2009年9月編制完成。前期勘察設計等工作完成後,2010年5月,梅大高速東延線的初步設計通過了專家評審。

建設單位是工程項目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第一責任人。一名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梅大高速的出資建設單位為廣東路橋,建設時期的業主單位為梅大分公司,該公司相當於項目公司。

財新數據顯示,梅大分公司成立於2009年,其經營範圍是投資、建設、經營、管理梅大高速及東延線項目。梅大分公司為廣東博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下稱「博大公司」)下屬公司。博大公司由廣東路橋、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下稱「廣東公建」)於2009年出資成立,二者分別持股49%和51%。廣東路橋2018年退出,相應股份由廣東交通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廣東交投」)持有,廣東交投於2021年退出,如今廣東公建是博大公司惟一股東。廣東路橋、廣東公建、廣東交投均為廣東交通集團旗下企業。廣東交通集團是廣東省屬大型國企,承擔全省大多數高速公路建設運營工作。

高速公路建成後,後期經營管理需轉交給運營單位。《廣東省高速公路運營管理辦法》規定,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負責維護和管理高速公路及其附屬設施,保障正常運行和安全使用。

一名曾在梅大高速從事運營管理工作的人士告訴財新,梅大高速建成後第一家運營管理單位是廣東省路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天汕分公司(下稱「天汕分公司」),其為廣東路橋下屬公司。2018年底,天汕分公司將梅大高速運營權轉交給廣東交通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東御營運管理分公司(下稱「東御分公司」),該公司為廣東交投下屬公司。東御分公司運營管理梅大高速兩年後,到2020年底,大潮高速(大埔至潮州高速公路)開通,梅大高速的運營方變為廣東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下稱「大潮公司」)。大潮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廣東交投直屬公司。大潮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介紹,根據廣東交通集團工作部署,自2021年1月1日起,梅大高速營運管理委託該公司負責。上述人士稱,更換運營方需要集團公司的同意,他並不清楚原因。

工商資料顯示,大潮高速經營範圍為投資、建設、經營管理大潮高速公路項目及相關配套設施、服務項目。位於大埔縣高陂鎮的大潮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財新稱,目前不接受採訪。

2024年5月5日,廣東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陂管理中心。圖:向凱

據媒體報道,梅大高速及東延線項目負責人為時任梅大分公司副總經理何家祥。財新數據顯示,何家祥曾於2018年至2019年任梅大分公司法定代表人,現任廣東梅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源河龍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財新撥通何家祥電話,對方拒絕對相關情況置評。

梅大高速曾獲得多項嘉獎。比如2014年,東延線項目參加廣東省在建高速公路項目工程質量監督綜合檢查評比,在23個項目中名列第六。通車一年多後,梅大東延線的多家參建單位在「十二五」高速公路建設「優秀參建單位"評比中獲獎。

極端降雨

梅大高速塌方事件發生的自然背景是廣東持續的極端降雨異常天氣,包括梅州在內多地的月度平均雨量打破同期歷史紀錄。2024年4月4日,廣東正式進入前汛期。自4月20日起,廣東省內暴雨呈現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的特徵。受強降雨影響,全省多地出現房屋倒塌、道路中斷、山體滑坡等災情。珠江流域北江出現百年一遇洪水。強對流天氣頻繁出現,龍捲風襲擊廣州,造成5人死亡、33人受傷。

5月2日,廣東氣象服務中心官方微博「廣東天氣」發佈數據,4月1日至30日,廣東全省平均雨量為497.4毫米,較常年同期的176.8毫米顯著偏多1.8倍,為歷史同期最多,打破4月雨量歷史紀錄。全省有11個地級市4月平均雨量打破該市同期雨量歷史紀錄,分別是河源、韶關、清遠、惠州、廣州、梅州、東莞、汕尾、揭陽、肇慶、潮州。全省有41個區縣累計雨量打破當地4月雨量歷史紀錄。

梅州市市長王暉在5月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4月以來,梅州出現多輪強降水,全市平均累計雨量為621.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2.5倍。塌方發生地大埔縣茶陽鎮鎮政府一名工作人員稱,當地4月底有連續降雨,雨勢很大。

一年前的2023年4月1日,梅大高速也曾因連續暴雨影響發生山體滑坡,致部分路段交通中斷一個多月。大潮公司及梅州交警當時聯合發佈的公告顯示,梅大高速往大埔方向K55+690處高陡邊坡暴雨狀態下發生崩塌性塌方,實施交通管制三天。

同年4月3日,大潮公司再次發佈公告稱,梅大高速往福建方向K55+870處右側山體滑坡,經現場踏勘發現該處地質複雜、坡體失穩,存在數萬方土方傾覆車道的重大安全隱患。大潮公司派出路政、養護、機電等工作人員開展應急搶險,直至當年5月5日排除安全隱患。該山體滑坡發生後,廣東交通集團養護中心副主任郭維曾到大潮公司開展地質災害風險排查與隱患治理專項督導檢查。

公開信息顯示,在2024年汛期來臨前,大潮公司對梅大高速的邊溝、高邊坡等重點隱患區域進行了集中排查。在日常管理中,還採用了無人機、視頻巡檢、邊坡預警系統等智能監測設備。4月底,梅大高速剛剛完成了汛期高速公路邊坡安全隱患排查。

財新了解到,梅州往大埔方向,不少山頭存在不同程度滑坡。茶陽鎮多個村子的山頭、鄉道發生滑坡,部分道路受阻。村幹部負責巡查,發現災害後會立即上報清理。

5月2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分析研判汛期交通運輸領域安全風險特點,聚焦高速公路、重要國省幹道、鐵路沿線、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加大巡查監測和安全隱患排查力度,不能確保安全的要堅決採取封閉封停等措施。要強化在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汛期施工安全管理,及時將易受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侵襲的施工駐地和作業工棚搬遷至安全位置。

同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發佈《全省公路鐵路水路及沿線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再排查再整治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即日起對全省公路鐵路水路等交通基礎設施開展拉網式大排查。

《方案》明確,要緊盯近期該省強降雨多發頻發實際,強化公路養護巡查排查力度,加強對強降雨高危地區、高危路段的檢查和日常監測。緊盯高風險路段和降雨量集中區域,加強高填深挖高邊坡、橋樑、隧道等重點路段隱患排查,重點排查建設和營運期曾發生過病害或實施預加固工程的高邊坡。

《方案》還強調,要全面檢查公路鐵路等設施防排水系統,重點檢查路基防排水系統,及時修復疏通防排水設施,及時維護夯實加固排水溝(槽)回填土,防止強降雨導致的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塌落體、損毀路基。同時,加強雨季邊坡巡查和動態監測,根據監測報告及時採取措施處置不穩定邊坡,對垮塌邊坡應及時組織加固修復。廣東省交通廳派出7個工作組分赴全省各地指導督促落實情況。

梅大高速塌方發生後,廣西、雲南等多省份交通部門也紛紛開展公路隱患排查整治,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和事故預防。一名災害防禦專家稱,此次塌方敲響了警鐘,要防範極端天氣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

何深威2023年底承包了梅大高速下的這片水塘,用來養鴨養魚。如今鴨子才養了百日便遭此劫難。他認為,這次塌方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首先是恰逢「五一」期間出行人多,其次發生在半夜,司機難以提防。據他觀察,平日裏這條高速路的車流量並不大。

《竣工驗收報告》顯示,相關單位2019年12月對梅大高速東延線某段進行車流量監測統計,24小時車流量為2979輛。監測點位車流量統計數據結果顯示,目前梅大高速東延線運營期車流量不到2011年環評初期預測車流量的75%。

西河鎮東塘村,李東從小生活長大的地方。塌方災害中,他們一家五口遇難。圖:向凱官方沒有公佈遇難者名單等信息。

財新獲悉,此次塌方遇難者大多數為福建人,少數是廣東人,不少是一家大小几口。在深圳工作的梅州人李東每年總要駕車往返深圳和梅州老家幾次。兩地相距400多公里,對他來說,高速的開通拉近了他與家的距離——從茶陽收費站下高速,再走五公里就到家了。但這一次他再也回不去了。

李東、陳岩、黃明中為化名,方祖望,盛詩雨(實習)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財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13/205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