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所到之處怨聲載道 中企在多國引發焦慮

今年早些時候的一個夜晚,在位於阿根廷北部的宿舍里熟睡的艾清突然被屋外憤怒的口號聲驚醒。

她向窗外望去,看到阿根廷工人包圍了宿舍,並用燃燒的輪胎堵住了大門。

「情勢越來越可怕,因為我能看到天空被火光照亮。已經演變成了騷亂。」艾女士說。她在一家中國公司工作,該公司從安第斯山脈的鹽灘中開採鋰,以用於生產電池。

此次抗議活動由多名阿根廷員工被解僱而引發,這只是中國企業與當地社區之間日益增多的摩擦案例之一。中國已經主導了對綠色經濟至關重要的礦產加工,也在加大對這些礦產的開採力度。

全球大部分鋰礦儲量位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之間的「鋰三角區」。十年前,一家中國公司在這裏買下了首個開採項目股權。

據礦業刊物、企業、政府和媒體報道,自那時起,更多中國投資蜂擁而至,進入當地礦業。據BBC核算,這裏正在運行以及在建的鋰礦項目中,中國公司按持股比例控制了約33%的鋰金屬資源。

但隨着中企的擴張,它們面臨着與其它國際礦業巨頭類似的不當行為指控。

對艾清來說,焚燒輪胎的抗議活動如同當頭一棒。她原本期望在阿根廷過着平靜的生活,但會西班牙語的她不得不參與衝突調解。

「這並不容易。」她說。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位於「鋰三角區」,是鋰的重要產地。GETTY IMAGES

拉美「鋰三角區」的鋰礦儲量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多。GETTY IMAGES

「在語言之外,我們還必須淡化很多東西,比如管理層認為員工太懶和過於依賴工會,而當地人認為中國人只是來剝削他們的。」

BBC在全球範圍內發現了至少62個中國公司參與的採礦項目,它們旨在開採鋰或其他三種對綠色技術至關重要的金屬——鈷、鎳和錳。

所有這些金屬都被用於製造電動汽車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該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都是中國目前優先發展的產業。一些上述中資項目已成為這些礦物的全球最大生產者。

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數據顯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鋰和鈷冶煉領域的領導者,到2022年,中國在全球鋰和鈷供應中的份額分別達到72%和68%。

中國提煉這些重要金屬的能力幫助其在2023年佔據了全球電動車銷售的半壁江山,還擁有全球60%的風力渦輪機製造能力,並控制着太陽能電池板供應鏈中每個環節至少80%的份額。

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角色使這些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更便宜,也更易獲得。

但需要開採和加工綠色經濟所需礦產的不僅僅是中國。聯合國表示,如果世界要在205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碳中和,Net Zero),那麼到2040年,這些礦物的使用量必須增加六倍。

與此同時,美國、英國和歐盟都制定了減少對中國供應依賴的戰略。

隨着中國公司海外採礦業務的增加,對這些項目所引發問題的指控數量也在穩步增加。

非政府組織「企業責任資源中心」(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稱,此類問題「並非中國採礦業獨有」,但該中心去年發佈了一份報告,列出了針對參與開採重要礦產的中國公司的102項指控,內容涉及侵犯當地社區權利、破壞生態系統和不安全的工作條件等。

這些指控發生在2021年和2022年。據BBC統計,2023年又有40多起非政府組織報告或媒體報道涉及的指控。

位於世界兩端的兩個國家的人們也向我們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最南部的盧本巴希(Lubumbashi)郊區,克里斯托夫·卡布維塔(Christophe Kabwita)一直在帶頭反對金川集團(Jinchuan Group)自2011年以來擁有的如瓦西(Ruashi)鈷礦。

他說,這個露天礦距離他的家門口500米,每周使用炸藥爆破岩石兩到三次,給人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當爆炸即將開始時,警報聲就會大作,這是讓每個人停止正在做的事情並尋找掩護的信號。

「無論氣溫如何,無論颳風還是下雨,我們都必須離開家,去礦場附近的庇護所。」

他補充說,所有人都不得不這樣做,包括病患和剛生育的婦女,因為其它地方都不安全。

如瓦西鈷礦邊緣的一個村莊。BBC BYOBE MALENGA

據報道,2017年,一名十幾歲的女孩卡蒂·卡巴佐(Katty Kabazo)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飛石砸死,據報還有石塊同時將當地房屋的牆壁和屋頂砸穿。

如瓦西礦業的發言人埃莉薩·卡拉薩(Elisa Kalasa)承認,「有一名孩子當時在那個地區受到了飛石的影響,她本不應在那裏。」

她說,從那以後,「我們改進了技術,現在我們的爆破已經不再有飛石了」。

然而,BBC採訪的該公司的一位工程經理帕特里克·齊桑德(Patrick Tshisand)似乎給出了不同的說法。他稱:「我們採礦會使用炸藥。爆炸物會導致石塊飛濺,最後可能會落到社區里,因為社區離礦井太近了……所以我們發生過幾次這樣的事故。」

卡拉薩女士還表示,在2006年至2012年間,該公司向300多戶家庭提供了補償,讓他們搬到離礦區更遠的地方。

在印尼偏遠的奧比島上,由中國公司力勤資源科技(Lygend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和印尼礦業巨頭哈利達集團(Harita Group)共同擁有的一座鎳礦迅速吞噬了卡瓦斯村(Kawasi)周圍的森林。

當地的礦業監督機構Jatam稱,村民們迫於壓力,不得不搬遷並接受政府補償。有數十個家庭拒絕搬遷,稱政府提供的補償低於市價。一些人說他們因此受到了法律訴訟的威脅,指其破壞了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項目。

Jatam說,為了給鎳礦讓路,原始森林遭到砍伐。該機構還記錄了河流和海洋被沉積物填滿,污染了曾經原始的海洋環境。

住在卡瓦斯村的教師努爾·哈亞提(Nur Hayati)說:「河水現在已經不能喝了,因為污染太嚴重了,平時清澈湛藍的海水一到下雨天也變成了紅色。」

印尼士兵已被部署到島上保護礦場。當BBC最近訪問該島時,當地的軍事部署明顯增加。Jatam聲稱印尼士兵被用來恐嚇甚至攻擊那些反對該礦的人。努爾女士說,她所在的社區認為軍隊是在「保護礦場的利益,而不是自己人民的福利」。

軍方在雅加達的發言人稱,有關恐嚇的指控「無法證實」,這些士兵在那裏是為了「保護礦場」,並不是去「直接與當地人接觸」。

該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稱,警方以「和平、順利的方式」監督了村民搬遷,為礦場讓路。

努爾女士是2018年6月前往印尼首都雅加達抗議該礦影響的村民之一。但當地政府代表薩姆蘇·阿布巴卡爾(Samsu Abubakar)告訴BBC,沒有收到公眾對環境破壞的投訴。

他還分享了一份官方報告,該報告認為哈利達集團一直「遵守環境管理和監測義務」。

哈利達集團告訴我們,該集團「嚴格遵守商業道德慣例和當地法律」,並「不斷努力消除和減輕任何負面影響」。

該公司稱沒有造成大面積的森林砍伐,並已對當地的飲用水源進行監測,而獨立檢測證實水質符合政府的質量標準。該公司還補充說,它沒有實施強制搬遷或不公平的土地交易,也沒有恐嚇任何人。

大雨使卡瓦斯村附近的河流和海洋變成紅色。GETTY IMAGES

一年前,中國礦業貿易機構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CCCMC)開始建立申訴機制,旨在解決針對中資礦業項目的投訴。發言人Lelia Li說,這些公司本身「缺乏在文化和語言等方面」與當地社區或民間社會組織互動的能力。

然而,這一機制仍未完全發揮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公司參與國外採礦業務幾乎肯定會增加。英國環境智庫Ember的亞洲項目主管阿迪提亞·羅拉(Aditya Lolla)表示,這不僅僅是控制一個關鍵市場的「地緣政治博弈」,從商業角度看也是有意義的。

「中國企業正在進行收購,因為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為了利潤。」他說。

中國工人將繼續被派往世界各地的採礦項目,對他們來說,這些項目大多能提供了賺大錢的機會。

例如,王鋼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中資鈷礦工作了10年。48歲的他住在公司宿舍,在員工食堂吃飯,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0小時,每月休息四天。

為了更高的工資,他接受了與湖北家人的分離。他還喜歡剛果晴朗的天空和高大的森林。

他用法語、斯瓦希里語和英語與當地礦工交流,但他說:「除了與工作有關的事情,我們很少聊天。」

艾清也是如此。雖然她能說一口流利的東道國語言,但在工作之外也很少與阿根廷人交流。她開始和一位中國同事交往,他們大多和與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出行——離家千里讓大家更加親近。

她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安第斯山脈高處開採着鋰礦的鹽灘,因為那兒的生活「愜意」。

「高原反應總是困擾着我——我睡不着,也吃不下,」她說,「但我真的很喜歡去那裏,因為那裏的事情簡單得多,沒有辦公室政治。」

艾清和王鋼為化名。

埃默里·馬庫梅諾(Emery Makumeno)、拜奧貝·馬倫加(Byobe Malenga)、盧西恩·卡霍齊(Lucien Kahozy)補充報道。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BBC中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01/204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