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的好消息與壞消息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一表示,今年頭兩個月中國製造業和投資形勢有所改善,而房地產行業疲軟對經濟造成壓力。由於中共政權將國家經濟新聞視為事關國家安全(即中共權力壟斷安全)的大事,嚴厲懲罰所謂唱衰中國經濟的人,外界難以確定中國經濟狀況究竟有多好還是多糟。世界媒體也以一種信不信由你的筆調來報道中共官方發佈的經濟數字。

看似平衡客觀,實情只有天知道

Text:眾多中國人以及企業家和在中國投資或建廠的外國投資者和企業家感到中國經濟困境重重。在此之際,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一發佈有關中國經濟的一系列重要數字報告。

該報告稱,中國今年頭兩個月工業產出同比增長7%,好於分析師預期;工廠和設備支出(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4.2%;房地產業依然低迷,頭兩個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9%。

中國共產黨當局持續強調所謂的「正能量」宣傳,並以嚴懲為威脅禁止傳播有關中國經濟(以及數不清的其他領域)的壞消息。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這種有好有壞的數字報告似乎是顯示了該報告是平衡客觀的,因而是可信的。

然而,當今中國的大環境、大形勢使中共當局發佈的新聞和數字令外界以及眾多中國人感到難以置信。

在中共當局堅持不惜代價強行推行所謂的疫情清零政策三年使中國經濟付出慘重代價之後,中國經濟沒有出現中共當局以及外界所預期的增長率強勁反彈,反而因失業率高企、國內需求萎靡不振和佔中國經濟近乎半壁江山的房地產業不斷暴雷等因素而舉步維艱。

在這種大形勢下,中共當局對民間的有關中國經濟的評論實行限制和封殺,對調查中國經濟狀況以便使投資者的投資決定有所依憑的一些外國盡責調查公司進行突擊搜查和罰款、拘留其職員進行訊問;中國國家安全部也發出嚴厲警告,聲言唱衰中國經濟是威脅國家安全的行為,將予以嚴懲。

於是,中共官方和外界對中國經濟基本狀況的評估如今便常常呈現出一種天壤之別或風馬牛不相及的狀況。

例如,中共官方宣傳說,中國經濟在2023年達到了5.2%的預定增長目標,高居世界各大經濟體之首,取得驕人成績,但美國調查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基於它的調查計算指出,中國實際增長率僅為1.5%左右。與此同時,《日本經濟新聞》則指出,2023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按美元計算29年來首次減少。

與此同時,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今年頭兩個月中國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9%的數字之際。日本《東洋經濟》雜誌網絡版發表報道說,「中國房地產巨頭今年1月至2月房屋銷量減半,情況嚴重;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的需求也在萎縮。」

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逆風之一:就業

美聯社星期一在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中國經濟重要統計數字報告時以非常委婉和客氣的筆調指出: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是就業。雖然官方最新數據顯示城鎮失業率為5.2%,但中國16-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為14.6%。

「這比去年12月的14.9%和6月的近20%有所改善,但仍然突顯了中國年輕人在疫情之後仍是找工作難,當局對科技公司的打擊損害了私營企業的投資。青年失業人數不包括學生。」

相對而言,法國主要報紙《世界報》在報道同一消息的時候則更為直言不諱。該報3月18日發表的報道說:

「說到先前佔中國經濟活動20%的房地產業,其危機已進入第三個年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大流行之前相比,新建築工地數量下降了60%。2023年,中國大城市二手房價格同比下降6.3%。使情況更糟的是,2023年夏季青年失業率為21%,今年1月份中共當局按照新的計算方法將這一數字降至14.9%。」

法國財經新聞報紙《論壇報》3月18日以《中國開年艱難,經濟形勢仍不明朗》為題發表報道說:「中國今年設定了5%的經濟增長目標,這是該國幾十年來最慢的增速之一。然而,北京認識到這一目標很難實現,因為中國仍面臨結構性困難。

「本星期一中國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經濟開局喜憂參半,家庭消費低迷,但投資和工廠活動加速,反映出復甦不平衡。新冠疫情過後,人們期待已久的2022年底經濟復甦是短暫的,而且不如預期強勁。現在中國面臨着一個不確定的局面。這抑制了家庭支出,而房地產業危機和青年高失業率正在影響購買力。」

以莫名其妙的「新質生產力」開拓新局面?

自2012年上台以來,中共領袖習近平及其宣傳班子不斷提出新口號、新說法,其中既包括「廁所革命」這樣的簡短易記的說法,也包括至今讓億萬中國人以及讓數不清的中國問題專家感到猶如繞口令一樣難以背誦和上口的說法,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中國經濟面臨中共當局也不得不承認的艱難境況之際,習近平凌空提出了所謂的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口號。美國財經新聞社彭博社3月18日以《解讀習近平旨在重振中國經濟的新口號》為題發表報道說:

「口號在中國很重要。從『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共同富裕』,新口號的採用預示着政策的深刻轉變。

「因此,『新質生產力』在中國政府3月5日發佈的年度工作重點中被列為首要任務,這一局面引發了一場爭先恐後解讀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9月創造的這個詞究竟有什麼含義的爭論。自2014年以來,產業政策口號佔據政府提出的當務之急首位的場合只有一次。通常情況下,這個機會被用於宣示宏觀經濟政策的承諾。」

彭博社的報道陳述了中共官方媒體如何放飛想像力,援引卡爾·馬克思在某年某個場合謀篇文章中的言說來註解習近平突然提出的令眾人莫名其妙的「新質生產力」之說並為之做背書,一些投資者則根據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習近平最新的說法研判猜測接下來投資中國應當投在那個領域或行業。

報道接着說,「當然,人們為猜測而投入的精力都可能被新發事件所取代,或者被另一個口號壓倒和取代。2018年,醫療衛生、教育領域的『互聯網+』模式多次被列為政府工作重點。然後到了2021年,習近平開始加大力提倡『共同富裕』,以解決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該口號預示着對科技和教育行業的打擊的開始,(互聯網商業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等主要公司的股價受到重創。」

以擴大出口尋求突破的風險

在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給中共政府造成社會政治壓力之際,中共當局顯然力圖通過擴大貿易出口來尋求突破困境。但這種在中共當局看來是理所當然的舉措在當今國際大形勢下,尤其是在中國的出口市場主要是美國的形勢下也有相當的風險。

美國工商新聞網刊《工商內線人》3月16日發表報道,標題是《無論拜登還是川普贏得總統寶座,中國的經濟計劃都可能導致貿易戰》。該報道的要點是:

——(美國的經濟調研公司)凱投宏觀表示,中國出口激增意味着發生貿易衝突在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那裏都可能;

——中國現在佔全球製造業出口的15%,而它必須將這些出口上傳給美國消費者;

——中國正在尋求通過製造業實現更好的增長。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25/203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