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徹底涼了!?美國官員竟對中共說出這種話…

在2024美國大選年,美中關係不太可能有好轉,這是普遍得到認同的預測。然而從華盛頓方面包括強制Tiktok剝離法案在內的一系列動作來看,兩國目前已經進入攤牌階段。時事評論員鄧聿文指出,而未來5年,美中對抗只會比過去更顯殘酷。

儘管有拜登習近平去年11月的三藩市會晤,但由於2024年美國大選,普遍認為美中關係不太可能有好轉,能夠在目前的基礎上穩住就不錯了。不過,美國對中國打壓的加劇似乎比外界預期的更早一些到來。

之前觀察者認為,要等民主共和兩黨正式提名總統候選人,兩黨正式展開總統競選角逐後,在美國整體反中氣氛下,兩黨總統候選人會以競相攻擊中國,對中國發難取悅選民。但是,時間進入三月,外界看到,美國新一輪針對中國的舉動已經出籠,包括指控中國起重機有網絡安全風險威脅要拆除,高聲貝宣稱將對來自中國的新能源車徵收高關稅,歷史性單列台灣的援助預算,以及眾議院最新通過強制Tiktok剝離法案等。

「不惜一切代價」贏得與中國的競爭?

比起上述這些動作,美國政治人物的言行更讓人覺得兩國關係徹底涼了。商務部長雷蒙多前幾天在菲律賓訪問時談到對中國的科技圍堵問題,說她的職責是保護美國人民,確保美國擁有的包括半導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在內的尖端技術不被中國所掌握,確保中國無法獲取這些技術並將其用於支持中國軍隊。

雷蒙多:「不惜一切代價」

這些話美國高官以前講過多次,沒有新意,但她話鋒一轉,表示「我們不能讓中國為了軍事進步而獲得我們更尖端的技術」,「因此,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我們的人民,包括擴大我們的管制」。對於美國國務院和國際開發署要求撥款588億美元,並歷史性編列1億美元用於加強台灣安全,國務院副國務卿維爾馬說:「首先,我們必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儘可能超越中國……為了我們的國家安全,我們必須擁有強制性、可靠的資金來超越中國……使美國有新的方式投資,贏得與中國的競爭。」

無論是雷蒙多的「不惜一切代價」,還是維爾馬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這種語言表述使人很難想像這是出自美國官員之口。一般來說,兩個競爭的對手,相對弱的一方,為了表達不懼對抗的姿態,往往把話說死,不留餘地,中國外交官中過去就經常這樣說;強勢一方,則常用行動來表達力量,而不逞口舌之快,說大話狠話。如今這些話也從美國高官口中說出,只能把它理解為這是美國要同中國決心攤牌的表現,以示美國在同中國的競爭中必打敗中國。換言之,在美國看來,美中競爭是兩國之間的生死較量,是一場零和遊戲,不是我死就是你活,而美國必須贏得這場競爭,否則就輸給中國。

美中較量進入下半場?

川普時期算起,美中的競爭已經進行了7年。從美國明確把中國作為其最重要的戰略對手來看,也已經有五年多了。拜登政府將兩國戰略競爭的時間長度界定10年。從前5年的情況看,儘管美國對中國發起了史無前例的貿易戰,但似乎沒有達到削減貿易逆差的目的;儘管美國聯合盟友在高科技和供應鏈的問題上對中國也採取了史無前例的打壓舉措,在晶片、AI等技術領域遏制住了中國的發展勢頭,讓兩國在這些行業以及整體的科技水平的差距在拉大,但華為的打而不死包括在7奈米晶片上的突圍,也讓美國意識到中國這個競爭對手,和它過去遇到的其他競爭對手不一樣,不能小覷。

現在時間過去一半,在下半場的較量中,只要美國不能徹底戰勝中國,稍有鬆懈,就會讓中國緩過氣來,以後就更不容易圍堵了。因此,從策略角度看,今明兩年是遏制中國的關鍵年,在美國的綜合實力尤其科技實力仍領先中國的情況下,必須動用一切可能的資源和手段,拿出一種不惜一切代價的氣魄,才能把中國打敗。

情形到這個份上,實際可以把它看作是戰略攤牌。對於攤牌這個概念,要有正確理解。攤牌不是非得要有一個對全球的正式宣告,也不是一方或雙方發起一場軍事行動才叫攤牌。攤牌可以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只要越過了某個臨界點,就是攤牌。川普說他當選總統後立即對中國全部輸美產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這是一種攤牌表示。像本文開頭講的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關稅以及對單一公司進行立法強制要求其剝離,也都可算攤牌動作,因為如果美國不打算同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攤牌,就不會這麼做。

中國如何應對攤牌

對美國這波來勢洶洶帶有攤牌意味的舉措,中國當然感知到了。外長王毅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對美國發出了四個「如果」之問——美國如果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大國的信譽何在?美國如果一聽到「中國」這兩個字就緊張焦慮,大國的自信何在?美國如果只讓自己保持繁榮,不允許別國正當發展,國際公理何在?美國如果執意壟斷價值鏈高端,只讓中國停留在低端,公平競爭何在?被中國學者解讀成是對美國的「靈魂拷問」。

王毅在記者會上還表示,雖然三藩市會晤以來,中美關係改善取得一些進展,但美方的對華錯誤認知仍在延續,所作的承諾並沒有真正兌現,打壓中國的手段不斷花樣翻新,單邊制裁的清單不斷延長,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針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菜單論」,王毅用了四個「不能」反駁,即不能再允許個別或少數大國壟斷國際事務,不能再允許以實力地位把國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許誰的拳頭大誰就說了算,更不能允許有的國家必須在餐桌上、有的國家只能在菜單里。可見,中國沒有像過去一樣對美國心存幻想。

拜習會刻意營造的兩國關係某種策略性的緩和還在,但美國這些打壓中國的舉措抑制了這股緩和勢頭,隨着拜登和川普在未來兩月被提名為兩黨各自的候選人,美中屆時大概率會重回惡性對抗態勢。中國已經認知未來某個時期的山雨欲來,所以現在也在積極佈局。

習近平所提的新質生產力成為今年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其中之一。新質生產力說白了,是用科技改造產業鏈和供應鏈,建立中國自己的產業和科技體系,不受制於美國。中國前幾年一直在做這個事,就此而言,新質生產力並不是新東西,不過是換了一個新名字,但將它理論化,從生產力理論的高度來看待科技的自立自強,表明中國進一步意識到這個事情的嚴峻性和迫切性,因此要加快科技和產業的佈局,以迎接中美從現在開始的經濟和科技惡鬥。

美中戰略競爭的關鍵10年還剩5年,雙方都明白沒有退路,必須戰勝對方,但歷史只有一個贏家。所以,未來5年,美中的對抗只會比過去更顯殘酷。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15/203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