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通膨放緩卻無感 物價繼續漲 消費者抱怨比疫前貴

官方數字顯示通貨膨脹已有紓解降低,但一般平民百姓在生活上根本感受不到,各種民生物價仍高居不下,甚至比疫前還貴。圖為紐約市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比價。(路透)

勞工部數據顯示,全美通膨率已從2022年6月最近一次高點放緩至3.2%,但物價仍持續上漲,且明顯高於疫情之前,加薪幅度追不上物價漲幅;物價與通膨紓緩背道而馳,理由難解,令人氣餒。

49歲的庫柏(Rob Cooper)去年買Old Spice Stronger Swagger止汗劑時驚見標價高達7.99元(美元,下同),比過去十年來一直維持在4元左右的價格上漲將近一倍。消費分析業者NielsenIQ數據顯示,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間,止汗劑平均價格上漲59%,中間值由4.68元漲至7.43元。

長達一年物價漲勢打亂許多人對日常採購成本的預期,有時支付相同價格、甚至更高價,買到的分量卻縮水,這樣的「縮水式通膨」(shrinkflation)時有所見,許多商品的價值不如以往,舉國人民情緒受挫。

聯準會樂見遏制通膨的政策奏效,但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上月底民調顯示,超過三分之二受訪者認為過去一年通膨朝錯誤方向發展,薪資上漲、消費者支出強勁,但近四分之三受訪者稱,過去幾年物價漲幅超過收入增幅。

聖路易59歲居民克雷赫(Dan Kreher)被乾洗價格嚇到,一件襯衫式洋裝上個月乾洗費漲到4元,幾乎是2020年的三倍。

消費者聲稱,疫情期間因供應鏈中斷、工人短缺、需求大增而導致物價上漲,情有可原,南加大商學院教授塔利(Stephanie Tully)說,原以為這一切只是暫時的,結果竟繼續上漲。

聯準會升息旨在「遏制」物價上漲、而非「減緩」漲勢。消費者期盼出現些許通貨緊縮(deflation),稍微將物價壓低到印象中的行情。

面對物價上漲,賓州65歲代課老師歐文(Mary Kay Owen)大呼不公平,找不到人合理解釋目前的物價漲勢,她被迫停止日常娛樂。

薪資增幅追不上通膨的經濟狀況比幾年前更糟,另一些人雖因銀行利率上升而儲蓄利息隨之增加,卻對經濟感到悲觀,日常用品價格上漲是主因。

咖啡價格上漲是特別尖銳的痛點。食品飲料分析公司Datassential數據顯示,2023年第四季,擁有250多家門市的連鎖品牌中最小杯拿鐵售價中間值為6.82元,較2019年的3.25元上漲110%。

物價上漲已成民眾近來的普遍話題,恐怕再難跌回過去的行情。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15/203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