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女版巴菲特」年度趨勢報告 微信群熱傳追捧

最近,一份研報在各種投研微信群里傳開了。

木頭姐Cathie Wood的2024年趨勢報告《Big Ideas2024》,一經推出,便被加緊翻譯成了中文。

這個報告長達163頁,聚焦的投資核心是「顛覆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就是指投資那些用更便宜的成本、更高級的技術生產原本昂貴或複雜的產品服務,來破壞長期存在、成熟的市場。

說得拗口,其實邏輯十分簡單,就是假設你老家農村是特級貧困村,大家都用牛犁地。

你從縣城買了輛四輪犁地機,一天把地全犁完了。

結果就是村裏的幾個力工都失業了只能進城打灰,老人閒下來了就去村口打牌。

等於說你投資犁地機這個行為,徹底改變了村子的勞動力市場和消費生態。

那麼,木頭姐看好的破壞式創新,大致有人工智能、公共區塊鏈、多組定序、能源儲存、機械人這5個技術平台,會使全球經濟增長從過去的3%,加速到未來的7%。

木頭姐究竟是誰?為什麼她的言論如此受到重視呢?

01

木頭姐,全名Cathie Wood,又被一些網民稱為「女版巴菲特」。

但她和巴菲特的投資風格非常不同。

比方說巴菲特,買的是超越牛熊的股票,是不會因為世界大戰、氣候變化出現巨大的財報衝擊的公司。麥當勞、可口可樂這種,每年都能帶來穩定的紅利收益,是巴菲特十分青睞的股票。

如果像Roblox這種元宇宙遊戲公司,巴菲特顯然是不會投的。

木頭姐卻反其道行之,她買的就是「能改變世界的公司」。

我們看木頭姐的ARK創新ETF。

近期排在前十位的持倉,有特斯拉比特幣交易所coinbase,做流動支付的BLOCK,元宇宙遊戲公司ROBLOX等等。

靠着近年美國科技股繁榮,木頭姐賺的飛起,如果只看賬面數據,你會發現木頭姐給投資者的回報是十分頂的,2023年,年化總回報率是67.64%。

乍看之下,木頭姐堪稱股神,所以亞洲的韭菜們也開始給木頭姐封神。

韓國網民將Cathie Wood稱為「搖錢樹媽媽」;香港人稱她為論壇契媽(論壇乾媽);大陸人則簡單地尊稱為「木頭姐」。

既然跟着姐混能發財,所以她的這份研報,不得不當投資聖經一樣好好學習了。

這份研報的首要觀點是,AI技術的井噴發展,是人類歷史上至今最重要的技術突破。

比如說蒸汽機對國內產值的影響,可能是30%,但AI如果能在產業鏈中充分利用,可以讓產值直接翻130%。

本質原因,是木頭姐認為,AI大模型是一種人類認知的底層突破,因此是一種跨界帶動能力很強的技術,能跟所有的產業結合,造成顛覆。

按上圖來看,人類歷史上的所有突破,沒有比AI更簡單的。平民百姓想用內燃機,還得學個駕照。

千禧年之前,一個中國普通老百姓想學會信息技術,不僅得有錢,還得進行專門培訓,研究怎麼上網。

1989年的PC機價格,6480元,此時北京房價,每平米也就1600塊。

(引用自《上電腦課不穿鞋套,也就失去了對互聯網最基本的敬畏》)

甚至還要知道安全使用知識,比方說進入機房得穿鞋套防靜電、防塵。

但如此來看,AI的底層突破太充分了,識字率充分普及的今天,你有疑問想要問ChatGPT,一個月花幾百元錢,就可以打字或者發語音詢問答案了,不需要再學習別的了。

所以,從數量上看,ChatGPT的總用戶量,在短短2個月內就達到了1億用戶。

認知系統的底層突破之後,AI的強跨界帶動能力,能跟所有的產業結合,造成顛覆。

首先是辦公軟件,木頭姐認為,人工智能可以重新定義何為線上辦公,甚至是「工作」本身。

木頭姐認為,隨着生成式AI的發展,當一個辦公者用了AI之後,他的辦公速度會提升到原來的1.25倍。

粗暴地假設,就是你是個996的苦逼員工,一周干6天,但你熟練用了GPT之後,你可以6/1.25=4.8,一周干5天,還能摸魚一天。

而且,你要是個文藝工作者,就更有福了,人工智能模型的發展,讓繪圖、視頻更加精準,AI生成文字成本也大大降低。

我們繼續推導,如果按照現在的市場趨勢測算,在2030年的時候,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成本會下降40,000倍以上,加上對人工智能硬件的積極投資,會有50%的知識型員工(白領)都會用人工智能軟件辦公,生產率提高9倍。

如果AI如此牛逼,那麼木頭姐就繼續推演了,如果AI繼續在應用端發力,哪些產業會因為「技術融合」而更加牛逼呢?

自動駕駛。

假設神經網絡發展,然後車載電池的成本繼續降低,而勞動力成本提升的情況下,那自動駕駛的出租車可能就更加有利可圖。

細化來說,木頭姐是這麼覺得的,一個機械人出租車,可能9個攝像頭就能滿足機械人的路況觀察需求了,與此同時每英里運營成本也會從0.31美元,降到0.12美元。

但一個開着油車的人類,不僅燒油貴,而且人還要吃喝拉撒保險費啥的,那麼這些出租車司機的勞動力市場,就會被機械人出租車的設備市場破壞了,搶佔了。

類似的邏輯繼續推演,比如說AI+醫療,AI加快醫療研究的速度和精準度,就能提升醫療產業的產值。

還有無人物流。

比方說路上送外賣的餓了麼、美團小哥,在未來可能會因為無人機的發展,被無人機送外賣取代,成本更低。

那麼,未來的形態,可能是這樣的:

隨着線上辦公者的工作時間減少,閒暇時間繼續增加;那麼他們就更有動力去消費。

伴隨着線上消費場景的增加,就會催生更多人去線上消費。

未來七年,實際數字平台收入可能會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從1.8萬億美元增至5萬億美元,佔2030年所有休閒支出的43%。

通俗來說,就是隨着AR、VR、元宇宙、遊戲、腦科學的發展,線上的生活世界將不亞於現實世界。

其中,木頭姐認為,VR市場的潛力還是被低估了。

伴隨着蘋果Vision Pro的問世,虛擬現實的應用場景更加吸引人了,而且超出了市場的預期,但相應的虛擬現實開發人員並沒有伴隨着湧入Vision Pro的應用端開發,沒有出現引人注目的使用案例。木頭姐相信,伴隨着軟件開發,虛擬現實設備的市場會更大。

蘋果手機的應用,大約有55萬多個,但Meta Quest只有2000多個

木頭姐設想的未來是,比方說你作為一個消費者,想去倫敦旅遊,擔心機票太貴,但是戴上AR之後,你在家裏就可以親身看到倫敦的風景,然後想要購買什麼紀念品,直接線上下單就行。

所以根據這個邏輯,木頭姐又大力看好了線上支付、AI輔助遊戲開發、虛擬現實市場的投資。

而整個研報的重中之重,是木頭姐對比特幣的預期。

比特幣已經不算是個新興資產了,像是個老朋友。越來越多的投資經理將比特幣視作黃金的等價物。

比特幣的總量控制在略低於2100萬的數量,是一種「保值」資產,某種意義來說甚至比黃金更「保值」,因為要是世界突然發現一個大金礦,就會導致長期金價出現變化。

而伴隨着世界通脹的持續,黃金和BTC的成本也會同時隨着時間增加而增加。

而據木頭姐研究,雖然比特幣現在已經非常貴了,而且接近了歷史最高價,但她依然判斷為牛市早期。

複雜的原因就不說了,說一些清晰且具體的主要原因。

1、比特幣現貨etf的推出,在美國合法化,推動了比特幣的購買量

簡而言之,就是你作為一個投資者,你想買點比特幣,你不懂相關的操作細節,也不知道怎麼進虛擬貨幣交易所,你可以直接找基金經理,說要買幾千美元的比特幣ETF,基金經理便能幫你操作好,而且現貨etf的波動基本近似於比特幣的波動。自然會有更多小白湧入比特幣交易市場。

2、比特幣即將減半

比特幣減半,指的是比特幣的挖礦獎勵減半。

在比特幣網絡中,每隔一段時間(大約每四年)會發生一次減半,這意味着挖礦者獲得的新比特幣獎勵減少一半。

挖礦比特幣的難度和成本會逐漸增加算力的投入,預計2024年4月,這一次減半將使比特幣的通脹率從1.8%降低到0.9%。也就間接保護了比特幣的價值。

3、機構接受度

在5年前,如果你跟十個基金經理推薦比特幣,會有9個要把你趕出門。但如今,伴隨着比特幣價值的持續堅挺,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開始眼紅比特幣了。

比方說貝萊德的行政總裁拉里·芬克(Larry Fink),之前狂噴比特幣,現在說了一句:「比特幣在向質量飛行」。只能說是典型的小丑人格。

最後,木頭姐還在這篇研報中說了一些2030年其他領域的看法,如:

到2030年,全球軟件市場可能會增長10倍;

3D打印技術發展,汽車開發時間將降低50%;

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可以通過血液化驗,在早期檢測多種癌症,讓某些年齡階段的癌症死亡率降低25%。

要是讓我對這篇研報做個主觀總結,就是四個字:無腦死多。

02

從賬面成績上來看,木頭姐提供的業績確實十分耀眼,如果你在2023年買入木頭姐的基金,放個1年,10萬就能變成16萬,非常性感。叫她「明星基金經理」確實不為過。

但基金經理只做到收益率高就行了嗎?

觀察木頭姐2021年開始的投資收益曲線變化圖來看,我們會獲得更多的信息。

在美股科技板塊整體表現不行的時候,木頭姐長時間跑輸巴菲特,最離譜的,是在2023年5月,虧了整整70%。

而木頭姐2023年的收益率,也並非她微操所得,主要是依靠着美股科技板塊的整體牛市,讓木頭姐翻身。

所以,如果你長期逛美股的社交圈,你會發現,在Reddit論壇中的WSB貼吧,也就是美國炒股老韭菜們的聚集地,木頭姐的名聲非常臭。

在此給大家簡單翻譯一些老哥們的嘴臭評論:

「木頭姐在虧的時候就減少曝光度,高買低賣。」

「木頭姐的團隊們基本都有精神病。」

「她的投資邏輯很簡單,預測所有科技股『登上月球』(瘋狂暴漲)。」

也有用戶吐槽她的基金波動率太高了,行情好的時候大賺,行情差的時候爆虧。

讓所有貼吧韭菜們最疑惑的一點,是木頭姐原本十分看好英偉達股票,覺得AI大模型興起,對英偉達算力顯卡的需求會暴漲。

但在英偉達暴漲前夕,木頭姐把英偉達股票全賣了。

木頭姐理由是:「預期過高,令人非常驚訝。我們確實認為大家的熱情可能超出了預期。」

等於說就是,「眾人皆醒我獨醉」,大家買多了,我就撤退。

可以說,如果木頭姐從1月開始出售英偉達股票,那麼她已經錯失了整整一波行情了。

有人說,基金經理就是要穩健啊,不能一個人把整個交易周期里的所有錢都賺了。

但問題是,木頭姐的波動率如此之高,賺的時候近乎翻倍,虧的時候直接腰斬,那這種基金經理的投資哲學,和一個無腦買入英偉達的散戶有什麼區別呢?

木頭姐將英偉達視作一支周期性股票,也就是說當市場對算力需求沒那麼大的時候,顯卡市場將大幅萎縮。

但貼吧的用戶們都詬病木頭姐完全誤判了英偉達的基本面。

現在是:

1、比特幣上漲,挖礦對顯卡需求增加;

2、AI算力需求不減,算力顯卡依然供不應求。

巴菲特之所以稱為股神,是因為縱觀巴菲特的投資生涯,從1943年11歲開始炒股,炒到了現在,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依舊活着,而且收益率依舊穩健。

巴菲特跑贏了牛熊,活着,就是他股神的唯一原因。

這個市場從來不缺明星基金經理,也不缺賬戶翻了數十倍後跳樓自殺的大贏家。

我認為,木頭姐可以被稱作「基金明星」,靠着網絡流量獲取更高的管理費用,維持自己的研究機構,但從她高波動的操作風格來看,她並不適合被稱為「女版巴菲特」。

如果木頭姐能被稱為女版巴菲特,那麼港劇《大時代》裏的丁蟹能不能被稱為港版巴菲特呢?

木頭姐的故事,讓我聯想起了2019年中國A股結構性牛市的時候,一位「諾安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蔡嵩松,曾經的虎撲炒股社區的頂流。

持倉風格同樣十分激進,全倉半導體,幾乎不給自己留有操作的餘地。

但自然,在2019年的時候,靠着牛市的電梯,蔡嵩松不斷地掌上壓,賺到了不少的收益。

但伴隨着牛市的結束,蔡嵩松也從粉絲口中的蔡神,變成了「菜狗」,段子滿天飛。

那蔡嵩松,能不能也稱為巴菲特體驗版呢?

所以說,巴菲特不是收益率的戰力單位,而是穩健的神。

客觀評價木頭姐,木頭姐對AI發展的未來格局有着很清晰、樂觀的認知,但反面是,由於木頭姐過度樂觀,導致她會近乎100%地承受AI市場波動的風險,這是一種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

但評價完之後,AI浪潮之下,我依然堅信千載難逢的機遇並不等價於百年難遇的風險,以及行將破裂的泡沫。

因為在我觀察之下,仍然有不少投資經理看向了一些「金礦邊賣水」的賽道。

啥叫賣水呢?

就是趨勢投資有兩種哲學。

1、上車哲學:

跟木頭姐宣傳的很像,AI趨勢來了,不要管風險,先上車,因為會有大量的踏空資金會比自己更滯後,從而買入熱門股票,形成泡沫,助推自己往上走。

2、賣水哲學:

這是讓川普祖輩發家的哲學。

19世紀90年代,川普的祖父弗里德里希·川普到美國之後,發現美國淘金熱。

他沒有選擇去投資金礦,或者是包下一個礦工團隊。

他的選擇是做酒店,開餐館。可能類似於開「如家酒店」、「隆江豬腳飯」這種級別。第一家開在西雅圖,然後在育空(Yukon)和其他有'淘金熱'的地方開餐館,賺得盆滿缽滿。

這就是賣水哲學。不管哪個金礦有多少黃金,覆蓋了開採成本了沒,大家都要喝水、住宿、吃飯。

所以說,這種哲學下:

如果大家都去淘金,你不要去淘金,去開沙縣;

如果大家都買彩票,你不要也買彩票,去買彩票站;

如果大家看了《熱辣滾燙》都去健身,你不要開健身房,去賣輕食。

其實,AI領域,同樣也有很多投資經理看到了這種賣水賽道。譬如說核電,鈾礦。伴隨着AI用電消耗量的增加,對電力的需求就會增加。

引用超電實驗室的一段話:

Digital Information World曾發佈一個報告,數據中心為訓練AI模型產生的能耗,是常規雲工作的三倍,到了2030年,美國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

核電站的建設、運營也必須伴隨着加大投入。

核電需要鈾,於是導致鈾礦的期貨市場進入了牛市。

所以說,如果礦工需要吃飯喝水,同樣的,電力,就是這些AI領域黃金礦工的「水」。

而這僅僅只是拋磚引玉,在一個井噴的繁榮期,人性的情緒會無限的放大,如果有100個人住上高樓,就一定會有100個人跳下高樓。

想要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市場中活下去,你要看的不是哪個人颳了張刮刮樂賺了多少錢。

但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跳出資本市場,再看木頭姐這一行為,木頭姐有沒有可能也在做着一項「賣水生意」。

因為許多踏空的投資者沒有充分的知識、時間去研究AI股票,於是他選擇購買一籃子AI股票,也就是木頭姐的ARKK ETF。

而你以為木頭姐也跟大家一樣,靠着淘AI的金賺錢,但她有沒有可能在更高一層,就是用實際行動幫科技產業唱多,賺管理費,通過行為藝術表演,賺整個產業參與者的過路費。

所以外行看門道,內行者,很清楚地看到木頭姐靠管理費又買上了大house。

於是他們給木頭姐進行AI換臉,做成了攪動AI市場渾水的疤面煞星。

在評價木頭姐以及她的投資策略時,我們必須承認她對於顛覆性創新和未來科技趨勢的洞察力。

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她投資風格的高波動性以及在市場調整時的表現。

與其簡單地將其視為「女版巴菲特」,或者將其成功歸因於市場的整體走勢,我們更應該看清楚她實際上的賺錢哲學。

畢竟,金融市場,活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你別管他是站着、跪着、又或者是一邊穿着小丑服一邊敲鑼打鼓在村口吸引大家注意力。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酷玩實驗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03/202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