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楊樂天:俄烏戰爭兩周年 中共再也騙不了歐洲了

—俄烏戰爭兩周年 北京再也騙不了歐洲了

作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兩周年之際,歐洲北京自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勸和促談」的所謂「中立」立場充滿疑慮。與北京「發揮積極作用」的宣傳論調相反,在不少歐洲民眾印像中,中共在俄烏戰爭調停中起到的實質作用幾近於零。專家認為,中歐在俄烏戰爭上的分歧難以消逝。

歐洲感知與北京宣傳迥異

據美國之音報導,一位克羅埃西亞青年向美國之音表示,他認為中共藉機強化了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羅斯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就當前而言,我沒有看到中共正在調停戰爭。」

「如果中共政府認為停止戰爭對其內政有利的話,中共具備成為調停者的潛力,那將意味着停止對俄羅斯的支持,」他補充說。

就克羅埃西亞國內輿論而言,他說:「人們幾乎不認為中共在俄烏戰爭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如果有的話,要麼是將中共視為全力支持俄羅斯的擁躉,要麼是將中共視為被動的觀望者。」

另一位匈牙利青年也向美國之音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在中東歐推進,中國話題近年來在匈牙利成為熱點,朝野各方就中共對匈牙利的影響積極與否不斷展開辯論。但談到中共在俄烏戰爭中的角色時,除了國際關係專家以外的普通民眾毫無印象,北京在戰爭調停中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是可有可無的。

烏克蘭非政府組織「評級」(Rating Group)去年發佈的民意調查顯示,雖然大多數烏克蘭民眾仍對中共持有中立態度,但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後,認為中共對烏克蘭制定敵對政策的烏克蘭人比例一直在穩定成長。

烏克蘭天主教大學教授奧斯塔普·塞雷達(Ostap Sereda)向美國之音解釋道:「很大一部分烏克蘭人恭敬地認為中共國是一個'中立'國家,可能表明了一種隱藏的信念,即北京擁有足夠的資源來影響莫斯科,並最終有助於阻止俄羅斯的侵略。」

儘管烏克蘭政府避免對中共政府發表任何批評言論或作出對抗姿態,希望與北京建立直接和定期接觸機制,但烏克蘭民間存在不同看法,他說:「在烏克蘭的公共輿論中,北京—莫斯科—德黑蘭軸心常受到批評。」

由此可看出,歐洲民眾對北京在俄烏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普遍冷感或無感。這與北京的自我宣傳差距甚遠。2月17日,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時,就烏克蘭問題表示,中國既沒「隔岸觀火」,也沒有「藉機牟利」,稱「中方為此堅持不懈勸和促談,為恢復和平發揮積極作用。」

然而,美國、歐盟和北約都認為北京言行並不一致,所謂「勸和促談」只是花拳繡腿的表面功夫,因此不斷敦促中共發揮對俄羅斯的實質影響力。對此,王毅稱「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試圖與俄烏戰爭撇清關係、保持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兩周年之際,中共政府仍拒不使用符合當前俄烏軍事衝突現狀的「俄烏戰爭」一詞,而是使用輕描淡寫、語義不明的「烏克蘭危機」一詞。

專家認為中歐分歧難以消弭

與北京試圖淡化俄烏戰爭造成的衝擊相反,這場戰爭對歐洲的震動是巨大而深刻的。義大利漢學家弗朗西斯科·西西(Francesco Sisci)向美國之音表示,「在歐洲大陸維持近80年和平之後,俄羅斯對烏克蘭持續兩年的入侵讓歐洲國家意識到了一個全新的現實。起初我們認為戰爭會很短暫,生活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現在很明顯,戰爭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而且它正在向烏克蘭以外的地區蔓延。俄羅斯曾經是一個難以相處的商業夥伴,如今它是敵人。」

在維也納大學歷史學教授菲利普‧瑟爾(Philipp Ther)看來,中共政府對調停持負面態度,不利於中共國成為負責任大國的國家利益。他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中共錯失了成為調停俄烏戰爭的國際掮客的寶貴機會;如果中共能夠說服俄羅斯收兵,中國將能夠成為國際公認的超級大國。」他又說:「我能理解北京為什麼不願意這樣做,因為他們將俄羅斯視為夥伴,不希望西方在戰爭中取勝。」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認為,無論中共有沒有對俄羅斯的戰爭經濟提供實質支持,中共都會在公開場合繼續扮演低調的被動角色。他向美國之音表示,如果中共真要履行其口頭承諾,為和平發揮建設性作用,就必須對俄羅斯採取限制性措施,而他「不太確定北京是否有這樣做的政治意願。即便有,這種意願也是外界所無法觀察到的。北京能夠限制俄羅斯,但它沒有也似乎沒有興趣這樣做。」

關於歐盟是否有可能說服中共向俄羅斯施加壓力從而早日結束俄烏戰爭,莊嘉穎不持樂觀態度。他向美國之音表示:「歐盟與中共的關係將繼續緊張,但也有合作。雙方有理由在經濟上合作,但在公平貿易、技術限制、安全考量、制度差異等方面意見不一致。歐洲可以嘗試以其他方式說服中共對俄施壓,但不太可能立即產生效果。」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人民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24/202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