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坊間瘋傳:彭德懷怒扇金日成耳光

彭德懷廬山被批,金日成曾致電錶示「非常贊同」

沈志華教授披露,在獲悉彭德懷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被批判後,金日成曾致電中共外交部,「表明他非常贊同對彭的處理,並要求親見毛澤東,有很多事要對其說」。

金日成對彭德懷怨念至此,乃至於有這般近似「落井下石」之舉,究其根源,通常會被追溯到朝戰期間彭、金存在的種種分歧。

這些分歧貫穿整個朝戰始末。戰爭之發動未曾通知中國,「毛澤東甚至是從外國報紙上知道這一消息的」;美軍參戰,中國為國家安全不得不捲入後,周恩來曾「抱怨朝鮮領導人無視毛澤東屢次提出的美國將進行軍事干預的警告」。直到1956年,彭德懷和李克農還曾質問金日成:韓戰到底是誰發動的?是美帝國主義發動的還是你們發動的?

戰爭過程中,雙方繼續為軍隊統一指揮權歸屬、越過三八線後是否繼續南進、鐵路運輸補給線管理權、停戰談判簽字時機……等問題,屢起衝突。

譬如,談判初期,朝鮮軍隊雖無力獨自抵禦美軍攻勢,但金日成對停戰談判卻激烈抗拒,乃至聲稱「我寧願在沒有中國人的幫助下繼續進行戰爭」;而當中、美因戰俘問題談判陷入僵局時,金日成卻轉而希望中方接受美方條件,儘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乃至勸說中方:大多數志願軍戰俘以前是蔣介石軍隊的人,「為了他們去鬥爭沒有特別的意義。」

坊間傳言,「彭德懷怒扇金日成耳光」

「彭德懷怒扇金日成耳光」的說法流傳甚廣,大意為:在韓戰第五次戰役中,當戰局形勢逆轉時,金日成為保存實力,不顧全局下令北韓軍隊撤退,結果造成志願軍在韓戰中的最慘重損失。彭德懷氣憤萬分,狠狠扇了金日成兩個大耳光。這是真的嗎?

「扇耳光」這樣的傳言之所以仍能流傳甚廣,大約與彭德懷與金日成在朝鮮戰場上關係確實相當緊張不無關係。

在軍隊的統一指揮、南進策略等許多問題上,彭、金存在嚴重分歧。彭、金之間矛盾甚多,首推中朝軍隊統一指揮權問題。志願軍數十萬部隊入朝後,金日成已意識到由朝方統一指揮中朝軍隊並不現實,轉而努力希望保持人民軍指揮的獨立性。但彭德懷另有考慮。彭曾在給的電報中提到:「朝鮮黨徵兵問題異常嚴重,16~45歲男子全部徵調入伍。入伍工人家屬無人過問,一般群眾沒飯吃。一切無長期打算,孤注一擲的冒險主義從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軍事指揮異常幼稚,19日下令死守平壤,結果3萬人未退出多少」……可見其對朝鮮方面的軍事指揮能力缺乏信心。

第一次戰役期間,雙方因協調乏力,朝鮮黨政軍民撤退堵塞道路導致「志願軍行軍作戰受阻」、人民軍誤擊志願軍等事件多次發生,則促使彭開始考慮軍隊指揮權歸屬的統一。但金日成在這個問題上相當敏感,拒絕配合,堅持雙方只派參謀擔任通信聯絡,不同意讓人民軍總部靠近志願軍總部。彭希望留下人民軍第6師協同志願軍作戰,金日成則堅持將其調走;彭提出第二次戰役後撤幾十里設伏,朝方則聯合蘇聯駐朝軍事顧問表示反對。此事最後鬧到莫斯科,由斯大林親自拍板表示「完全贊同由中國同志來統一指揮」,才算告一段落。

拒不出席生日慶典

彭、金在朝鮮戰場上芥蒂頗深,亦延及到了戰場之外。據志司參謀楊迪披露,「1952年4月15日,是金日成40歲生日,朝鮮方面要舉行祝壽慶典,三次請彭德懷同志去參加祝壽活動,每次都是派黨政軍最高級領導來邀請,彭總就是堅決不去,記得當時彭總說話的大意是:現在前方的指戰員正在浴血奮戰中,朝鮮國土被敵人轟炸成一片廢墟,人民正處在最艱難困苦,無以為生中,怎麼40歲生日就搞祝壽慶典呢?友方領導同志由此而對彭總又一次積怨。」不論彭拒絕出席金日成的生日慶典的理由是否如其所言,其結果只可能是加深彼此間的不滿。

因南下惹爭議對金日成拍案而起

1951年1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第三次戰爭把美軍和南韓李承晚偽政權趕出了漢城。當中朝軍隊前鋒到達三七線時,彭德懷忽然下令停止追擊。得知這一消息後,蘇聯駐朝大使兼人民軍總顧問拉佐瓦耶夫氣勢洶洶地指着彭德懷說:「你彭德懷右傾,我一定要告你,讓斯大林來教訓你!」

在彭德懷與拉佐瓦耶夫爭論的第三天,金日成來到中朝聯軍司令部。金日成一進門,劈頭就問:「好戲才開場,雙方剛接觸不幾天,怎麼就鳴金收兵了呢?再說,這麼大的事,應該和我商量一下啊!」

彭德懷心情沉重地說:「志願軍入朝作戰已整整70天。現在統計,志願軍已傷亡5萬餘人,因病和凍死餓死的約5萬,總計10萬人,這個代價是巨大的。」

金日成默默地聽着,沒有說話。

彭德懷又說:「還有,因制空權沒有解決,運輸困難,前方沒有糧食供給,棉衣不足,20萬指戰員向前推進追擊途中,有一半人的鞋子丟了,燒飯的鍋也丟了,戰士們在如此嚴寒的冰天雪地里赤着腳、餓着肚子,叫他們怎麼再追擊?」

金日成仍然沒有吭聲。

「再說,」彭德懷看了一眼金日成,繼續陳述他的理由,「據偵察,敵人退到洛東江,是想利用洛東江的天然屏障,在兩岸加築工事,誘我南進,加以殲滅。」鄧華插話說:「停止追擊是按照第三次戰爭計劃實施的,你們的代表參加了討論,計劃也送到你的手中。所以,按照計劃辦,是沒有必要再向你報告的。」

金日成聽後說:「我對志願軍休整並不反對,只希望你們要縮短休整時間,可以邊休整邊追擊,比如,可以先出動3個軍追擊,其餘幾個軍休整一個月再南進不行嗎?」

彭德懷回答說:「不行,敵人是誘我南進,想將我軍逐個圍殲,假如繼續追擊,我軍一定會吃虧的。」

金日成又說:「南下假如不能殲滅敵人,解放城鎮鄉村,擴大領土也是好事啊!」

雙方僵持了將近3個小時。

彭德懷看仍然說服不了金日成,迫不得已將一份1月9日的復電遞到金日成的手上。金日成低頭看電報,只見電文中說:「如朝方同志認為不必休整補充就可前進,則亦同意人民軍前進擊敵,並可由朝鮮政府自己直接指揮。志願軍則擔任仁川、漢城及三八線以北之守備。」

金日成看了電報,顯得尷尬且又不甘心。他不想放棄自己的觀點,第二天下午又和外交部長朴憲永趕到聯軍司令部說:「現在我們還沒有打痛美軍,惟一的辦法就是趕緊出動3個軍,消滅了他的主力,打痛了他,他就會撤出朝鮮。」

「不行!我們不能主觀行事,美軍不會按我們的意願辦事。希望速勝而又不做具體預備,結果只會導致失敗。打仗不是賭博,不能靠僥倖。接連打了三仗,假如不補充不休整,怎麼再能打勝仗呢?」彭德懷越說越激動,最後竟拍案而起,大聲吼道,「照你們的意見辦,志願軍非吃敗仗不可,我彭德懷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假如你們認為我不稱職,可以另請高明!」

金日成、朴憲永見彭德懷發火了,便不吭聲。

有人送上電報,是斯大林請金日成轉交給拉佐瓦耶夫的。斯大林在電報中措辭嚴厲,說拉佐瓦耶夫不顧主客觀條件,強行南下的觀點是錯誤的。現撤銷其大使職務,迅速回國等候處理。電文還指出,彭德懷是久經考驗的指揮員,他指揮志願軍打敗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彭德懷是天才的軍事家,今後一切要聽彭德懷的。

上述種種衝突,最後自然會被聚焦到彭、金二人身上。

金的這種怨念,與其致力於打擊延安派、樹立個人崇拜有關。

但更重要的因素,或許還在於彭德懷及其志願軍的存在,對金日成在黨內清洗延安派是一種障礙。朝戰結束後,因美軍未從半島撤退,志願軍亦只得繼續駐軍朝鮮,直到1958年才全面撤離。此一時期,恰值金日成致力於在朝鮮確立自己的個人崇拜。而為確立這一崇拜,首要之務,即是削平黨內諸派系如蘇聯派、南勞派、延安派。其中尤以延安派最為關鍵,因該派骨幹與軍隊多有千絲萬縷之聯繫。

金日成對延安派之大規模清洗,始於1955年對延安派三號人物朴一禹的批判,金對朴的定性是「他以自己是來自中國的代表自居,說什麼(黨內)『不提拔來自中國的同志當幹部』。」指責朴進行宗派活動。

1956年,赫魯曉夫以黨內秘密報告的形式,批判了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錯誤,此舉在朝鮮迅速引發連鎖反應。據時任金日成秘書室長的高奉基披露,當秘密報告傳達給朝鮮勞動黨全體會議時,「金正日和朴金喆驚得目瞪口呆。我坐在離主席台近的地方,所以能清楚看清他們的面部表情。」

受此影響,稍後的朝鮮勞動黨第三次代表大會,金日成雖嚴防死堵,與會者發言稿均須經事先審查,凡涉及個人崇拜之言論全被刪除,但延安派頭號人物金枓奉仍帶頭髮言稱:「正確實行黨領導的最高原則」是「列寧的集體領導」。

稍後,延安派與蘇聯派結成同盟,聯合蘇聯駐朝使節,集體向金日成施壓。1956年8月,雙方在委員會全會體會議上正面交鋒。並以金日成獲勝、延安派骨幹成員尹公欽、徐輝等四人逃入中國告終。稍後,朝鮮駐蘇聯大使李相朝兩次致函赫魯曉夫,請求中蘇兩黨介入。

中蘇兩黨磋商後,決定派遣米高揚、彭德懷、聶榮臻前往朝鮮,調停此次事件。出發前,毛澤東曾與朝鮮代表團會談,明確指出:朝鮮在經濟政策和幹部政策方面的「問題很嚴重」,「會談中,中共領導人對朝鮮勞動黨的批評非常嚴厲,指責他們在幹部問題上敵我不分,犯了『路線錯誤』,『黨內充滿恐怖情緒』。」毛澤東要求,「我們可以叫跑到中國來的同志回去,但回去後一定要恢復他們的黨籍和職務。」彭德懷等人到朝鮮後,與金日成有過兩次秘密深談,具體內容迄今未曾披露。但顯然並未解決問題,據高奉基披露:

「米高揚和彭德懷在九月全會上,期待委員們站起來進行揭露與批判。結果只有林雄日一個人痛哭流涕地批判金日成的個人崇拜及其嚴重後果。米高揚和彭德懷感到這是金日成進行鐵桶一樣的封鎖所致,但也無有辦法。會議接受兄弟黨(指蘇、中)代表的意見,決定恢復徐輝、尹公欽等之黨籍。」此後,延安派繼續遭到打擊,中朝關係亦一度進入冰點。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楓葉君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23/202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