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這倆洋和尚,讓整個中國零售業都傻眼了

拼價!拼質!拼效率! 2019年8月,中國線下零售陰雲密佈,零售巨頭Costco的中國首店在上海開張,但當天下午,它就被迫暫停營業,原因是:人太多了。 五年後,中國線下零售陰雲更厚,Costco卻又在深圳開出中國大陸第六店,當天會員開卡13萬張,位列全球第一。

這讓它們兩家,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實現「高質低價」和獨家供應,從而形成了「售價低→銷量高→採購價降低/費用降低→售價再降低」的良性循環。

但少不是目標,精簡SKU也不是萬能藥。商品種類少,意味着選擇少,影響消費者的復購。

因此,即使強大如「萬能的淘寶」,也在不斷豐富供應生態,京東當年為了刺激用戶購買,一路從低頻的數碼產品,擴充到圖書、生鮮、日用等高頻種類。

這引出了精品的第二個標準:選品絕對要精。

所謂的精,就是用精簡到極致的SKU,去覆蓋最高頻、最爆款的商品。

除了前面提到的極致性價與超值體驗,Costco的選品還奉行着「寬SPU、窄SKU」的原則。

與傳統大賣場裏,每類商品包括高中低幾十種品牌不同,Costco品類豐富,但每類商品只有2-3個品牌,有時甚至是孤品。

為了保證選品,Costco在全球擁有高薪聘請的採購團隊,他們負責在每個品類中精挑細選出兩三種,並且每種商品都經過管理層的親自複選或使用,選擇他們認為有「爆款」潛質的商品上架。

而在山姆內部,5500個SKU下的商品,被大致分成以下四類:

結構品,即各個品類下必須有的產品,比如美國Prime標準牛肉、挪威冰鮮三文魚潛力品,上市後復購率和滲透率表現優異,將獲得全力的資源支持,包括折扣力度和最好的貨架位置。

核心品,指的是那些銷售長紅的餐品,比如瑞士卷、麻薯與部分麵包;以及月餅、粽子這些被稱為「限定品」的季節性產品。

按照這樣的分法,山姆主動放棄了某些品類,很多被視為必備的商品,其實不在山姆的結構品名單里。

比如很多老用戶都知道:山姆買不到活海鮮。

官方曾經給出過解釋:活海鮮在運輸和暫養過程中,容易死亡病變,容易二次污染。

但這也有利己的一面。活海鮮的物流成本和貨損居高不下,從產地到市場,價格可能翻幾倍,大大影響購買力——在盒馬,一隻活帝王蟹動輒上千元,但山姆捕撈煮熟冷凍的帝王蟹,只需要30%-50%的價格。

而另一些老用戶發現,Costco和山姆的牛肉,要比豬肉更「好」。這同樣是出於精心選品的原因。

第一,它們的牛肉供應鏈更成熟,可以採購整牛分切,採購和物流成本優勢可以體現在售價上;第二,總部根據數據趨勢判斷,中國人消費的豬肉數量已近頂部,未來會攝入更多其他肉類,比如具備更優蛋白的牛肉。

無論是「同款更便宜,同價質更高」,還是少而精的選品,帶來的都是消費者絕佳的體驗,也帶來了兩大巨頭卓越的競爭力,最終讓它們在商業模型上,得以狂卷同行。

03狂卷效率

很多消費者到Costco和山姆,都有自己的必買品。

「你懂得」的平價茅台;不用配貨、「轉手就能賺錢」的愛馬仕鉑金包;年售過億,死活不漲價,俗稱「抗通脹」的烤雞……

以及2019年上市的瑞士卷,銷售額甚至可以達到部分門店月營業額的8%,平均每1000名山姆顧客,就會帶走300盒瑞士卷。

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強大的引流能力。

引流產品,是在抓住人心;性價比心智,抓的是人心,優秀選品提升了客流量和周轉率,也是在抓住人心;良好體驗,還是在抓住人心。

所以Costco和山姆的生意本質,都在於成功抓住用戶的心,或者說,一切生意的本質,都是在抓住人心。

有了人心,就有了生意的基礎。這使得Costco和山姆可以憑藉一種「坐地收租」的生意模式——直接向消費者收取會員費(Costco每年299元,山姆每年最低260元),來獲取收入。

Costco深圳店開業當天,13萬張會員卡按199元的優惠年費計算,直接產生了近2500萬元的卡費。

這意味着,Costco深圳店甚至還沒開賣,就提前鎖定了每年至少2500萬元的收益。

對於山姆,情況也是同樣。在2023年的中國區,山姆會員平均每年在山姆消費13000元,年續卡率穩定在60%以上。

因此在「單店收入=單店會員數×(會員年費+單會員銷售額)」的收入模型下,兩家超市巨頭的許多策略,都圍繞着人展開。

比如在開發商品時,消費場景和生命周期被更優先考慮,山姆不去做那些短保質期、強季節性的產品,以便於商品能被更多人接受和消費;瑞士卷和麻薯既是零食點心,也是早餐選擇的「雙場景」優勢,於是得到了更有力支持。

同時被重視的,還有本土化層面的心理因素。

比如深圳Costco被瘋搶的愛馬仕和茅台,就是對國情的深刻洞悉。以這兩類產品在Costco的定價,只要搶到就是賺到。而平價茅台作為引流產品,早已證明了自己的功效——Costco上海首店開業時,兩個月內吸引了20萬會員。

能成功抓住人心的生意,自然也更值得用更大力度去拼與卷。這不僅是對Costco和山姆的要求,也是所有零售商,甚至一切生意的大方向——效率和成本,永遠都是競爭力。

因此在Costco和山姆的商業模型中,比起性價比、用戶體驗這些外部指標,效率和成本雖然是看不見的內部化指標,卻同樣在暗地裏席捲同行。

因為SKU少,所以Costco和山姆的存貨和資金周轉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在這方面,Costco無疑是最出色的,過去四年,它的存貨周轉率是11.5次左右,存貨周轉天數在2023年達到了29.3天,而在傳統大賣場裏,以高周轉率著稱的沃爾瑪也只能做到8.5次。

這種在效率和成本上的拼與卷,還體現在更多層面。

比如倉儲會員店「倉店合一」的模式,貨架下層用來賣貨,中上層用來存貨,既節約了裝修費用,也減少了倉儲成本。

比如對地租的對抗,不同於大賣場開在商業區,Costco和山姆的門店選址不是在郊區,就是在不太好的地段。除此之外,Costco還更進一步,直接選擇自有物業來降低成本。

比如在廣告營銷上的吝嗇投入,比如堅持採用倉儲式大包裝,以降低拆包分揀的人力運營成本,這一系列在成本壓縮上的拼與卷,又造就了兩大巨頭一路提升的坪效。

2024年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新一年裏,Costco和山姆會拼到什麼程度?中國同行們會被卷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

但答案其實又在歷史裏寫得清清楚楚。

1996年,沃爾瑪在深圳香蜜湖開設了大陸第一家山姆門店,那時的中國零售業才剛剛起步,人均GDP只有709美元,大部分人沒有逛過超市,沒見過瑞士卷和電冰箱,也沒有付會員費的習慣。

慘澹經營的山姆,在最初的十幾年裏只有幾家店,總部甚至一度想在中國放棄會員倉儲模式,悉數改成沃爾瑪式的傳統大賣場。

但這一切都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在Costco進入的2019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了10000美元,出現了7000萬兼具消費能力和意願的中產人群,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的中產人群,消費習慣越來越接近美國的中產群體。

山姆開出第一家大陸門店的香蜜湖,如今已是福田最核心的富人聚居區。

但如果只是搭經濟發展的便車,Costco和山姆都抓不住如此大的紅利,也和它們的中國同行區別不大。

抓住消費者追求的本質,才是它們今天狂卷同行的秘密。而這個本質就是:

讓消費者能用九塊錢買到愛馬仕,就不花十塊錢;是先要更好,再要更低價。

中國企業一向擅長用成本和效率卷死對手,但在「更好」這件事上,依然有值得努力的空間。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商韜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12/201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