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太過善良,容易被人利用;
太過忍讓,就會被人欺負。
善良和忍讓,都要有尺度。
1
善良有尺
為人處世,應當秉持一顆善心。
然而,並非所有好心都能得到好報。
很多時候,沒有原則的善舉反而會釀成大禍。
善良沒了底線,就會助長貪婪;
善心見人就給,只會讓小人鑽空子。
愛默生曾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不然就等於零。」
一旦善良失去原則,就會成為滋養惡意的溫床。
因此善良也要有點鋒芒,才能活得無憂坦蕩。
俗話說:吃飯不能太飽,對人不能太好。
你的善心很寶貴,要留給值得的人。
只管付出而不分對象,那是愚昧。
不是每個人都是好人,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感恩。
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不必為了取悅於人而委屈自己,更不必為了顧及他人的感受,就讓自己蒙受不白之屈。
心存善念是人的天性,然而用在不恰當的地方,也未見得是件好事。
即使是菩薩裏面,也有「怒目金剛」。
只度當度之人,懲惡揚善,毫不留情。
這世上最大的惡,就是假借善良的名義,放縱惡人四處橫行。
你的善良需要有尺度,別讓自己成為惡人的幫凶,違背了善良的本意。
2
忍讓有度
弘一法師說:「忍讓能消除無盡的災難和後悔。
就像古人說的:『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此語意在告誠我們:凡事需要懂得忍讓。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忍讓是解決問題最省事、最有效的辦法。
善於忍讓的人,往往比直脾氣的人更容易左右逢源。
退三分、讓一步,是古人推崇的「君子之風」。
不觸及底線和原則的瑣事,大可忍讓成全。
然而面對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或是傷天害理的暴行,忍讓就是放縱,沉默就是姑息。
你越是讓步,他們就越得寸進尺,直到最後把好人逼到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
當你退無可退時,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底線」。
曾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如果被人欺負了,我們應當用道德去感化他嗎?
對於這個千古難題,孔子的回答十分巧妙。
他說:「如果別人欺負了你,你卻試圖用道德來感化他。
他不會感激你的仁義,反倒覺得是你懼怕他。
傷害你的人,你反過來去討好他。
那麼善待你的人,你又該如何去報答?
因此面對傷害我們的人,不要一味縱容姑息。
針不扎在自己身上,就永遠不知道有多疼。
只有將痛苦返還給他,他才會懺悔。
人這一輩子能屈能伸,適度忍讓才是福:
沒事時,不主動惹事;有事時,也絕對不怕事。
既不能無止境的退縮,也不能無底線的包容。
該拒絕時莫心軟,該讓步時要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