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習遭暗喻!中共網管深夜征戰美使館微博 網民轉戰印度使館

—中共網管深夜征戰美使館微博 網民轉戰印度使館

中共網管2月5日凌晨啟動大規模刪文,一些股民從美國駐中國使館微博轉往印度使館抒發感慨。滬指今天盤中創下2635點新低。"有人暗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應為此局面負責」。

中國網管凌晨啟動大規模刪貼美使館留言,網民轉戰印度使館習近平遭暗喻

中共網管2月5日凌晨啟動大規模刪文,一些股民從美國駐中國使館微博轉往印度使館抒發感慨。滬指今天盤中創下2635點新低。"有人暗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應為此局面負責」。

據中央社今天2月5日報道,中國股市連日大跌,憤怒的民眾湧入美國駐中國使館微博留言宣洩不滿,留言突破14萬並遭刪文後,這些民眾轉往印度駐中國大使館的微博留言宣洩,留言指數已超7萬,有人還為自己以往歧視印度的言論道歉。

在經濟前景短期不見好轉的情況下,即使中共官方屢屢信心喊話,並動用「國家隊」資金進入股市護盤,但不見起色,滬指今天盤中創下2635點的大波段歷史新低。

習近平遭暗喻

該報道說,美國大使館2月2日先後貼出其發言人向中國民眾拜年及長頸鹿保育的2篇文章,但下方卻滿是中國網友抱怨股市暴跌、經濟衰退的留言,這些網友出言攻擊的對象並非美國,而是中國。「更有人暗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應為此局面負責」。

中央社說,美國大使館長頸鹿保育文章下方,截至昨晚留言多達14萬則,被稱為「長頸鹿事件」、「長頸鹿運動」。中國網管今天凌晨起啟動大規模刪文。但部分中國網友卻采接力方式留言,讓網管刪不勝刪。

有中國網友反映,他在美國使館微博的長頸鹿貼文下方留言後,不但自己的新浪微博帳號被禁言,連使用同一部手機註冊的其他網絡社交平台帳號也被禁言。

於是,自昨天深夜起,中國網民紛紛從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微博,轉往印度駐中國大使館微博留言,且有聚集之勢。

據本台看到,一個名為「水晶男孩罩得住」的網民2月4日在印度駐華使館「瓦桑特市集」文貼下問道:「你們打游擊呢這是又換陣地了」

「楊楊是萌寵」的網民回稱:「還好啦,如果再不行,估計下次要去日本那邊了」。

發自江蘇的「論道」說:「任何人,不能擋住自由的聲音」

據中央社說,中國民眾驚嘆印度股市為何20餘年來能大漲24倍。有人表示「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金融市場,給你們點讚」;有人直指「就隔座山(喜馬拉雅山),怎麼就差這麼多呢」;還有人說「向印度致敬,向印度學習」、「為莫迪點讚」。

有人說「我以前噴美、噴印,現在我支持你們,我錯了,對不起」;有人表示「三哥,原諒我以前是井底之蛙」。...

延伸閱讀:「美國救救我、三哥我錯了」中國股市一瀉千里崩潰網友湧入美印使館「哭訴」

目前的美國使館微博業面依然有大量宣洩性的留言。(取自微博)

由於中國股市一瀉千里,上周五(2日)藍籌股創2年最大跌幅,今天(5日)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個股「千股跌停」,導致近期大量中國網友湧入美國大使館等微博帳號訴苦,成為中國民眾的「哭牆」。

路透報道,此事件源於上周五(2日),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微博帳號發佈1篇有關長頸鹿保育的文章,結果3天內竟吸引13萬則留言及1.5萬則轉發,這些留言大部分與長頸鹿無關,而是在嚴格網絡言論監控及股市跌跌不休下的訴苦,1位網友就形容,這裏已成為中國民眾的「哭牆」。

據美國之音報道整理,在美國大使館微博開始刪除不相關留言之前,中國網友們還留下「請用外交手段,來接管股民吧」,「天天唱讚歌,沒有實話,假大空,高質量發展美國聽說過嗎?」,「救救我們吧,日子太難了」。

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在美國大使館微博刪留言後,中國網友轉戰印度大使館微博,在1篇介紹印度「瓦桑特市集」(Vasant Mela)的貼文下,大量網友留言,一改過去輕視印度的言論,說「原諒我以前是井底之蛙」,「印度股市是神,中國股市是渣」,「印度是真正的東方大國」等。

中國網友在印度使館微博下的留言。(取自微博)

華爾街日報報道,繼美國、印度大使館之後,日本大使館今天(5日)早上介紹福岡縣宗像市的貼文,也遭到類似的留言洗版。報道說,這些言論很難得地透露出,股市已經連跌4年的中國投資人的真實感受,畢竟他們的言論常常被平台嚴格控制。

彭博報道,2日收盤後,中國藍籌股組成的「滬深300指數」當周下挫4.6%,為2022年以來最大跌幅,上證指數下挫6.2%,更是2018年以來最慘烈的一周;

今天中國股市繼續震盪,上證指數一度跌破2700點大關,但在中國證監會喊話後,拉回2702點作收,跌1.02%,扈深300指數還反轉跌勢,已漲0.65%至3200點作收。

但是在滬深300指數藍籌股的表象下,中小型企業的股票仍蒙受巨大壓力,今天跌停版的個股,超過1000檔之多,「千股跌停」的說法在微博不脛而走。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I 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06/201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