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候鳥式買房的人後悔了:房價腰斬、樓盤爛尾

人們渴望候鳥式的體驗,也渴望更舒適、更自由的生活。他們的足跡從南到北,春夏秋冬飛往不同的城市。同濟大學曾發佈的報告也顯示,2023年,中國夏季旅居城市舒適度排行榜前五名城市分別是昆明、大連、青島、大理、貴陽;而冬季前五名則是三亞、廣州、深圳、廈門、海口。

尤其是在之前那個「全民買房」的年代裏,人們甚至願意在各個旅遊城市買房,來安放這個夢想。但如今有些人發現,當夢想照進現實,卻變得脆弱不堪。有人被旅居房「綁定」,陷入了不想住、卻又不得不住的尷尬;有人遭遇了配套缺失、房價腰斬,賣不掉也住不起;還有人則陷入了爛尾、辦不了房產證等現實困境裏。

他們就像是遭遇了氣候突變的候鳥,當飛往棲息地才發現,一切都已不一樣。

難飛

隔着四千多公里,陳宛樺從手機上看到了那套傾注半輩子積蓄的房子,只一眼就失望了。她心裏犯愁,花一百多萬買的房子,入戶門竟跟當年單位分的福利房一樣。

門廊狹窄,寬度僅供兩個成年人並肩出入。旁邊只用一層薄牆隔開,電箱徑直暴露在外。院牆直接用木枝紮成柵欄,周邊農家散養的羊偶爾鑽進來啃掉一圈草皮。完全看不出買房時設計圖的高端大氣。

原本,買房後她四處和朋友們分享喜訊。現在,她覺得自己不好意思帶朋友去住了。「環境那麼漂亮,弄個門就好像穿了一套西裝,戴着領帶,結果穿了雙膠鞋,太不配了。」更令她難以接受的是,四年了,房產證還遲遲辦不下來。

陳宛樺67歲,來自烏魯木齊。2018年冬天,她和老伴拿出所有積蓄,又借來一點,總共近120萬,在海口買下一套期房。按計劃,第二年就能收房,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她沒買周邊單價更低的房子,惦記着海口機會多。「我們這個年齡了,萬一後輩以後想來這邊找工作,要方便一點。」

但事與願違。過去這兩三年,最糟心的是房子驗收沒通過,下不來房產證。入住時間被拖延,意外先一步發生了。直到去年四月,老伴心梗離世。

這可能是無處落腳的候鳥中情況最焦灼的一種。「我最對不起我的老伴,一輩子的血汗錢都花在這裏,走了都沒住上一天。」陳宛樺聲音哽咽。

用來養老,是許多候鳥買旅居房的主要願望之一。2003年開始,大量的北方人,尤其是來自東北地區的人,南下逐漸形成「候鳥人群」。《新京報》也報道,每年有超過100萬名老人到海南過冬。

然而,這兩年,買旅居房遭遇問題的故事變多了。而旅居的候鳥們,買房時所瞄準的城市也遠不只是海南。在另一個熱門旅居城市昆明,相似的故事也在發生着。比如,2023年7月,昆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在做客《春城熱線》時介紹,經梳理排查,昆明市登記入庫爛尾樓項目共112個,涉及購房群體89個項目、共97240套房屋。

而在西雙版納,還有人買旅居房遭遇騙局。據中國地產報報道,2018年,哈爾濱市民董先生和家人到西雙版納旅遊,期間交了40萬定金買房,結果交房日期不斷延期,第二年才得知,房子已經被開發商抵押給了銀行。

而即使是順利收房,買到手的海景房也面臨縮水。如今,海景房身價驟降,據第一財經報道,在惠州,「5折房隨意選,15萬可買入門級房源」,比如,一套70平方米朝南的一線海景房,七八年前總價一百萬左右,現在幾年過去,最便宜的一套總價已經腰斬。

文斌在海南中部一座城市當了七八年中介,對這種「縮水」也深有感觸。現在,連他自己買的房子,都遭遇了延期交付。他說,小區里「百分之八十都是外地的」,意味着不少買旅居房的人,都碰上了爛尾。

以海南為例,在文斌印象中,六七年前的海南可謂是遍地黃金。當地居民覺得太潮不願買的海景房,用來旅居能賣到每平方米接近三萬。有價有市,最多的一個月,他賣出了三百多套房子,按照當時提成千分之三算,月薪達到30萬,「非常正常」。

文斌直言「2023年是最難賣房的一年」,中介們需要打造自己的個人IP,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他在各種平台都有賬號,勤發原創內容,但「諮詢的多,買的少」。有些地方的房價,甚至腰斬到每平方米七八千,「19年到21年時間入手的,基本都虧了」。

期待

買房不只是生命中最大宗的消費品,背後更寄託着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買完房後很長一段時間,陳宛樺沉浸在喜悅中,那是一種夕陽無限好的暢想。

「藍天白雲、大海椰林,想像吹着海風,聽着濤聲,喝着椰汁。」陳宛樺有時忍不住在朋友們面前美滋滋地吹牛,收穫一片羨慕,「別人都覺得,能在海南買套房子,多厲害啊」。

起初,她也是艷羨的一員。她有兩個要好的老同學,2018年就在海南買了房。她們像候鳥一樣,十月飛去過冬,來年三月再回去。「說糖尿病高血壓都緩解了。」這種期盼立刻說服了她。

七十多歲的老伴也挺嚮往,只有兒子擔心太折騰,但也沒有堅持反對。朋友發來的照片裡,小區門口有一片荔枝林,「一看風景特別好」,她沒有猶豫,交了定金。

那幾年,全國各地的售樓部人頭攢動,交定金前一晚,陳宛樺跟銷售口頭約定,要買九樓,第二天一早就轉定金。結果,等到上午十時許銀行辦公,九樓就被別人定走了,她最後只能選了七樓。

對於陳宛樺這樣的老人來說。她們對於海南的渴望,最早要追溯到五十多年前,李雙江演唱的《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這也是陳宛樺的年少記憶。交完定金的那個冬天,她第一次去了海南,在老同學買在五指山的養老房裏落腳。她覺得,各方面都「太好了」,氣候、溫度、風景,小時候的海南夢似乎成了現實。

數據也證明了這股潮流。2017年,鏈家旅居發佈《旅居置業白皮書》,首次將海南作為旅居目的地樣本。數據顯示,這些年海南的購房主力人群以島外客戶為主。以2017上半年為例,島外客戶購房佔比高達88%。其中來自京津冀和東三省的購房者最多。東三省合計佔比約23%,北京佔比13%,河北佔比約14%。其次為來自河南、山東、山西、四川的購房者。

除了在冬天南下,候鳥們還有別的路線。

比如,有人耐不住南方的高溫,會選擇去東北,無論是房價還是物價,都極具性價比。而每年夏天,還有數百萬來自重慶的候鳥,向外遷徙納涼,鄰近的貴州是許多人的目的地。據馬蜂窩發佈的《2023年旅遊大數據報告》報告顯示,全國範圍內,貴州領跑夏季旅遊市場。還有來自陝西的人想避開春天的風沙和各種過敏原,就帶家人去北海旅居,效果顯著,「支氣管炎不咳了,過敏性鼻炎也沒再犯過」。

不光是老人,旅居的鬆弛感,對年輕人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網上有人總結了雲南旅居指南:旅居優選大理、昆明、騰衝、西雙版納,數字遊民長住推薦昆明、大理,隱居躺平可選彌勒、石林、蒙自。

比起高房價的海南三亞等城市,比如鶴崗等城市,也成為年輕候鳥們的落腳點。花上幾萬就可以買一套房,是一些年輕人逃離現實壓力的選擇,鶴崗冬天太冷,不少人夏天過去避暑,冬天再去別處。2022年,媒體曾報道過一位25歲的年輕人,從南京前往鶴崗買房,46平方米,全款1.5萬,5萬內拿下全屋裝修,再花1000元一個月請保姆,提前開啟了養老般的生活。

而無論是哪一種候鳥,買下旅居房,買的大都是對生活的期待。如果周遭環境沒有劇烈波動,這樣的期待或許是可以實現的。

北京的肖秋回憶起自己買海南房子的原因,是「頭腦發熱一時衝動」。前幾年,恆大打出招牌「七折購房」,想到母親患有癌症,2019年,她毫不猶豫地網購了一套海花島的房子,準備讓父母冬天住過去享受生活。後來順利收房,她的確帶着家人,度過了幾個溫暖的冬天。

後來,到了2021年春節,她在家樓下遇到一個熱情的中介,「姐,包接送,公寓現在不限購,以後想買就買不到了。」賣房的廣告隨處可見,車載廣告、懸掛在建築上巨大的橫幅,以及隨處可見的中介底商。在這樣的氛圍中,買房是一個常見話題。

▲在海南,隨處可見賣房廣告。圖/受訪者供圖

房子還在打地基,但先修好了一個圖書館,說專供業主使用。周圍還有已經修好的食堂、咖啡廳,想像着興許孩子上小學初中可以來海南,肖秋有點動搖了,中介恰到好處的畫餅:「附近規劃了一個大的商業街,會入駐100家商鋪,方便業主餐飲。」

海花島的日子悠閒,遼闊得除了海就是一望無際的天空,看房成了一種消遣,肖秋這樣想着,坐上了中介的車,結果,她又買了第二套海南房,40平方米,30多萬,精裝修。

對抗

這幾年,一些房企遭遇暴雷,在眾多的買房故事中,旅居房的浪花似乎不起眼。這或許是因為,對一些業主而言,旅居房居住時間短,又距離遙遠。平時為生活忙碌,人們無暇分出更多精力去為異地的一套房子爭取太多。

當初期待很美好,但旅居夢很快會遭遇現實的捶打。比如,西安的席冉2019年在海南買了房,但去過了兩三年冬天后,一種新鮮感褪去的疲憊就包裹了她。

她覺得自己一到冬天,就「被拴在那兒了」。「買了一個房子擱在那兒,就覺得得去看一看,但去一趟,成本又比較高。」現在,她正在做的事,就是努力把這套房子賣掉。

除了這些,還有些人遭遇了更嚴重的困境,也由此產生了更激烈的對抗。

配套問題是不少旅居房的典型問題。為了改善旅居房的周邊配套,五六年間,王紫初多次來往北京和海南,她推動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小區總是遭遇頻繁停水。2018年夏天,王紫初收房後住進了位於三亞的小區。那時小區水管隔段時間就爆一次,停水更是一周一次。

小區依山而建,一共七期,越晚開發的樓盤地勢越高,王紫初房子屬於一期,距離主供水的管網比較近,越高的樓盤上水就越慢。供水網壓力不足,坡度又太高,要保證水源正常供應,需要更換水泵。

後來,又發現小區附近那條湖臭了。幾經排查,源頭在於沒有設置雨污分流。但整改後,湖水還是時不時散發惡劣的氣味。

沿着污水排放管道往下追溯,查到了業主頭上。一些業主違建,為了方便,把污水管道外接了雨水管道。「主管道接走了,但那些毛細血管還存在錯接,必須挨家挨戶排查。」

買房前有多順利,交錢後維權路就有多難走。對一年停留一回的候鳥們來說,維權的難度還要乘以遙遠的距離。

為了解決小區外那條湖水的問題,王紫初自費從北京飛到海南數次,這是一筆昂貴的費用。

除此之外,當候鳥們買到爛尾樓,還面臨一個困難,小區裏的買房者天各一方,比普通的樓盤爛尾更難以組織起來。多數候鳥與房子的唯一連接就是當初賣房的中介。現在,不少中介早就離職了,開發商電話也難以打通。

比如肖秋,她至今沒有加入任何一個業主群,就連獲得爛尾樓的消息,都是有一天刷短視頻,信息流推過來這個壞消息。她趕忙找到中介,對方回應得很客氣:「是的姐。」後面再聯繫,想找到業主群聯繫方式,中介就不再回復了。

至於當初買房時加上的房地產公司的工作人員,早在幾年前,對方告知她離職了,就失去了聯繫。留給她兩個辦證電話,「我這早上打中午打晚上打想起來打,不是佔線就是接通了沒人接。」

去年到海南過冬,肖秋裝成買房人,想去打聽自己房子的消息。只得到一些含糊其辭的消息,中介告訴她:「姐,那地方沒必要去,開發商現在停工了,問題比較多。」最終,她只在車上路過了小區門口,「感覺比開盤的時候更荒涼了」。

影響

對候鳥們而言,在旅居地買下一套房的影響是長遠的。

最顯著的影響,體現在價格上。比如惠州有名的十里銀灘,當初打造成一線海景房,現在據貝殼網,近半年成交均價已經跌到4268元每平方米。最近一周成交均價4838元,而掛牌均價則高達8638元。業主們要接受房價大降的現實並不容易。

如果,賣不出去,出租也是麻煩事。有網友上頭時買套旅居房,去了幾次就想換地方接着旅居,忍不住勸告,「年輕人千萬不要買旅居房」。房子連着好幾年沒去過,雖然租出去了,但根本不知道房子還是什麼面貌。還有大把的房子租不出去,直接變成負資產。

但對另一些居住意願比較強的候鳥們來說,他們只能動手去補救。

比如四川的薛靈芝,雖然她買到了西雙版納有瑕疵的房子,但對西雙版納的喜愛讓她對未來仍然充滿期待。她喜歡這裏明亮的陽光、淳樸的傣族朋友、琳琅滿目的熱帶水果和數不清的傣族美食。

她決定補救她的房子,買了一個床墊,就算能入住了。對她來說,那是一段天天催着物業整改的時光,但她是幸運的,因為她最終還是能住進房子裏去。

而像陳宛樺這樣,連房子都住不進去的候鳥們,對生活的影響就更為深遠。

去年十二月,老伴走後的第一個冬天,陳宛樺決定去海南看看房子。「不能讓一百多萬就扔在這裏,你說是不是?」她先從烏魯木齊到成都,再飛往美蘭機場,又換乘動車、公交,抵達了海南文昌市。買的房子住不進去,她需要花1500元一個月租房落腳。

文昌的房租比海口要便宜。房子是朋友親戚家的,據說十年了也沒辦下來房產證。還有朋友想賣掉在海南的房子,一打聽發現當初五六十萬買來,要出手需要縮水十多萬,又捨不得。沒想到人到七十,房子仍然是她和朋友之間的話題。

像這樣,為旅居房的爛尾樓奔走是件極為漫長的事。

買到海南爛尾公寓的肖秋,平時遠在北京,工作生活的網編織着她,少有精力去打望那套遙遠的房子。她只能偶爾在網上尋找同小區的業主,發出過幾條留言,都沒有得到回應。一番努力只聯繫上一個湖南的業主,但對方也跟他一樣找不到組織,倆人約定有動態互相聯繫對方,後來彼此都沒有任何消息。

倒是有一回接到自稱售樓部的電話,對方提出的方案是——讓她再繳納40萬,置換萬寧市的房子。她以為遇到詐騙,問了中介,得知竟然真有此事。

只不過,生活仍然要繼續,候鳥們對溫暖的需要依然存在。好在自己買的第一套海南房子雖然辦不了房本,但還能住。今年冬天,肖秋繼續帶着老人孩子到海南過冬。

至於那第二套爛尾公寓,她已經不願再賭了,也不想再多繳納40萬。

終究,候鳥們會不斷合理化自己的選擇。想賣房的席冉,現在想法也發生了變化。她覺得,孩子大了,長輩年紀也大了。「有一個房子可以直接過去住,暫時不用輔導功課,遠離工作壓力,也還蠻好的。」

最近這段時間,文昌有些降溫,出門散步要搭件外套。不過比起此時零下十幾度的北方家鄉,這樣的天氣依然稀有。

現在,有時候陳宛樺會步行十多分鐘到海邊,繞着環海公路走上一圈。她看到,「精裝小別墅50萬一套」,這樣的賣房廣告依然隨處可見,像是之前那個狂熱年代留下的印記。

但她再也沒有諮詢過。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每日人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31/201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