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華為和比亞迪在歐洲建廠引發安全擔憂

資料照片:2023年4月18日比亞迪上海車展上

倫敦—

今天(1月18日),總部於英國的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發表了一份綜合報告,概述了華為和比亞迪在歐洲建立製造中心的戰略舉措。這恰逢中歐峰會和歐洲議會頒佈《關鍵原材料法案》等重大事件之後,中歐關係受到更多關注。

歐盟於去年推行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從對中國電動汽車補貼的調查,到限制電信巨頭華為和中興在歐洲的市場份額,甚至執行歐盟的碳調整機制。與此同時,比亞迪和華為宣佈計劃分別在匈牙利和法國開設工廠。

這篇報告揭示了華為和比亞迪強調了它們與中國共產黨(CCP)和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政府的關係,以及它們與香港的重要聯繫。由於目前香港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包括法治)正受到迅速侵蝕,此報告指出了這兩家公司被允許在歐洲設廠的廣泛影響的關鍵道德和安全問題。

香港監察研究及政策顧問、報告作者邱美根(Megan Khoo)表示:「中國似乎聽到『去風險』後,就躍躍欲動。華為計劃今年在法國設廠,比亞迪也計劃在匈牙利設廠。在華為和比亞迪在歐洲設廠這兩件事發生前,歐盟委員會必須就其構成的國家安全風險展開徹底的獨立調查,歐洲議會也必須就此舉行聽證會。」

華為比亞迪與中國政府的緊密聯繫

香港監察的報告指出,華為和比亞迪與中國政府的緊密聯繫引發了對潛在國家安全風險的擔憂。歐盟委員會於去年6月發佈報告,首次將華為列為「高風險」供應商,並表示歐盟將限制或禁止這兩家公司提供服務。

比亞迪雖然是不同的公司,但是卻與華為有緊密的聯繫。

「據華為網站介紹,比亞迪是華為手機的原始設備製造商......與華為一樣,比亞迪也受中國《國家情報法》的管轄,這意味着比亞迪必須在不透明的情況下向中國情報機構提供信息,」該報告說。

該報告稱,比亞迪在過往有着侵犯知識產權、數據安全和經濟間諜活動的前科。

「比亞迪利用其民營企業的身份獲取外國技術、市場和數據,然後將其轉讓給中國的國有企業和軍工企業。比亞迪利用其民營企業的身份獲取外國技術、市場和數據,然後將其轉讓給中國的國有企業和軍工企業,」該報告指出。

此外,該報告指出,比亞迪和中國軍工生產也有一定的關係。

「此外,美國製造業聯盟(AAMC)進行的研究發現,比亞迪從中國政府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補貼、遠遠超過公開報道的數額…比亞迪還在中國的軍工附屬區內設立了研發中心,專注於技術轉讓。這使中國的國有企業能夠塑造和生產特定電動汽車零部件所需的產品。」

香港監察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監羅傑斯(Benedict Rogers)表示:「法國及其他歐盟成員國必須對華為和比亞迪構成的國家安全風險保持清醒,並認真考慮整個歐盟目前對華為政策背後的理由,同時密切審視比亞迪在歐盟市場迅速增長的業務。」

與中國有關的安全擔憂

在過去五年中,中國和歐洲國家整體關係下降,中國企業在歐洲也被指責協助中國政府進行間諜活動。德國國內情報機構於去年6月表示,外國情報機構,特別是中俄,越來越多地將目標對準德國,對該國「構成嚴重威脅」。

報告作者、香港觀察研究與政策顧問邱美根對美國之音說「在任何情況下,特別是在歐盟國家對華為的現行政策下,華為和比亞迪都不應在歐盟建廠。十個歐盟成員國已經頒佈了對華為的限制或禁令,更多的歐盟成員國應該繼續對華為和比亞迪頒佈限制或禁令。」

位於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海岸博士(Dr. Alicia Hennig)去年10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提到了中國在歐洲滲透的方式,尤其是通過華為這種企業。

海岸博士說:「中國在歐洲的滲透影響是通過多種方式的。中國政府不僅會通過統一戰線(United Front)這種非政府組織的形式,也會通過企業,比如華為為代表,以及學術圈和個人來對歐洲政策進行影響。」

然而,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對華為與其合作的指控予以拒絕。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於2019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稱華為受到西方政府造謠誹謗,試圖阻止這家全球電信巨頭公司在全球的運作。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去年6月應詢回應稱:「華為等中國通信企業在歐洲運營多年,不僅從未危害歐洲國家安全,而且有力促進了歐洲電信領域發展,創造了可觀的經濟社會效應。」

位於葡萄牙的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的創始人彼得-達林(Peter Dahlin)對美國之音說:「一般來說,歐洲國家在處理中國企業時,對安全問題的擔憂確實是有道理的,比如說,涉及電信基礎設施的中國公司被發現參與了大量間諜活動。」

呼籲歐盟採取嚴厲措施

此外,華為和比亞迪在香港的存在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而香港的政治權利和法治正在迅速衰落。該報告指出,華為的參與,包括與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和冠捷科技的合作,以及比亞迪子公司的運營,都表明它們在香港不斷變差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中的戰略地位。

邱美根說:「在華為和現在的中國電動汽車問題上,歐盟正處於緊張狀態。然而,歐盟必須繼續捍衛香港的人權和自由。」

在此關鍵時刻,香港監察呼籲歐盟委員會採取嚴厲措施,例如公佈與中國共產黨侵犯人權有關的公司名單,並對這些公司採取反脅迫手段(ACI)。

此外,作為歐盟電動車調查的一部分,該報告呼籲提高對比亞迪的進口關稅,以及正式向世貿組織提出爭端,這些應被歐盟視為維護歐盟利益的策略。

此外,香港監察也要求歐洲議會採取有力、果斷行動,比如建議通過決議,提高對華為和比亞迪等公司風險的認識。此外,應進行獨立審查並舉行聽證會,審查與香港侵犯人權行為或新疆強迫勞動的可能聯繫。

隨着華為和比亞迪推進其在法國和匈牙利的擴張計劃,歐盟正站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現在做出的決定可能會對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以及歐盟在全球人權和安全問題上的聲譽產生嚴重影響。

「現在是歐盟成員國對華為和比亞迪採取立場,保護歐盟國家安全和基本自由的時候了,以免中共的經濟滲透加劇,在香港、新疆和其他地方侵犯人權的同謀行為成為常態,」香港監察研究與政策顧問邱美根告訴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19/200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