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蘇聯解體32周年:克格勃當初曾垂死一搏

來源:微信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辭去蘇聯總統職務;26日,原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解體。這一天是蘇聯解體32周年紀念日。

而蘇聯解體,意味着蘇共在全聯盟失去執政地位,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整體終結。

蘇聯解體作為一個歷史事件,雖然當時看起來頗為震撼,但它卻絕非一起「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而是有其必然的內在邏輯的。

這一必然性的具體描述,其實來自中國學界乃至官方的主流說法:

政治領域中,蘇聯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忽視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建設,官僚主義盛行、嚴重脫離群眾;

思想理論上,蘇聯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脫離本國國情,知識分子沒有表達意見的自由;

經濟上,蘇聯計劃經濟體制一統天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片面發展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收入分配長期搞平均主義,不承認私有財產也不尊重和保護一切私有財產與公民權利,違背國際歷史文明的發展潮流,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緩慢;

外交上,蘇聯搞大國主義、霸權主義,干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內政,全面擴軍備戰,與美國爭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實力,加劇了國內動盪。

所以從客觀上說,這樣一個「利維坦」的死掉,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而在蘇聯解體前四個多月的1991年8月19日,莫斯科爆發了著名的「八一九」政變,它事與願違地讓蘇聯解體的進程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以下簡單捋一下其中幾個十分關鍵的重大事件和時間節點:

1991年9月6日,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宣佈獨立。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佈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職務,蘇聯作為一個國家在法理上失去了存在基礎。

1991年12月26日,原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解體。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原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均由俄羅斯聯邦接收繼承。

然而,蘇聯的解體雖說有其必然性,但是其間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尤其是「八一九」政變——卻可謂精彩紛呈,一些重要部門(比克格勃)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

下文原載《國家人文歷史》2016年第11期,聞道不分朝夕轉載時略有刪節。

圖為1990年蘇聯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發言。其身後為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

1991年8月24日夜,一台莫斯科市政府派出的大吊車來到盧比揚卡的克格勃大樓前,在圍觀人群一片歡呼聲中,用套索吊住捷爾任斯基塑像的脖子,將其從底座上吊起,拖到美術館附近的空地上。

-01-

安坐信息之網的蜘蛛

對於這一幕,無論是6年前被老同志們選為這一超級大國和超級大黨領導人的戈爾巴喬夫,還是3年前被任命為克格勃掌門人的克留奇科夫,都是此前做夢也想不到的。

儘管蘇聯的上層人事鬥爭始終蒙在一層厚厚的迷霧之中,但任何一個克里姆林宮學者都不難根據公開報道的蛛絲馬跡斷定,克留奇科夫屬於戈爾巴喬夫的「紅人」。證據俯首皆是:克留奇科夫是第一個從克格勃第一總局(對外情報總局)局長的位置被提拔為克格勃主席的,而選擇提拔他的人正是這位年輕的Z書記。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7/199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