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隱憂揮之不去 美科技企業的中國「特供」戰略還能持續多久?

—晶片出口限制層層加碼,美科技企業的中國「特供」戰略還可以持續多久?

2023年,美國針對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和設備出口管制再次加碼,限制中國獲取先進晶片的途徑。以AI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為代表的美國半導體企業為此接連調整中國戰略,向中國市場提供低配版晶片產品。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12月初表示,美國將繼續阻斷中國獲取美國先進技術,那麼,英偉達們的見招拆招戰略還可以持續多久?

英偉達(Nvidia)公司商標顯示一台智能手機上

2023年,美國針對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和設備出口管制再次加碼,限制中國獲取先進晶片的途徑。以AI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為代表的美國半導體企業為此接連調整中國戰略,向中國市場提供低配版晶片產品。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12月初表示,美國將繼續阻斷中國獲取美國先進技術,那麼,英偉達們的見招拆招戰略還可以持續多久?

英偉達中國市場的隱憂揮之不去

美國時間2023年11月21日,英偉達發佈了備受矚目的第三季度業績,營收達到181.2億美元,同比增長206%,高於市場預期的160.9億美元。淨利潤100.20億美元,同比增長588%。不過,與其亮眼的銷售成績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英偉達在股市上的灰暗表現。英偉達第三季度財報發佈後,盤後跌幅曾超過6%,經過回調,最終仍然跌超1%。

為英偉達傲人業績做出重要貢獻的是數據中心業務,而如今佔總營收80%的數據中心業務,有1/4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隨着美國政府出口監管的加碼,未來這部分收入有可能大打折扣。

英國市場研究公司Radio Free Mobile創辦人、數字移動技術系統專家理查德·溫莎(Richard Windsor)說,投資者的反應,凸顯了對美國出口監管措施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他對美國之音說:「很難預測(監管)的影響。它可能很嚴重,也可能沒什麼。市場最不喜歡的一件事就是不確定性。你現在看到的是,英偉達是否能夠長期在中國銷售其晶片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

英偉達的GPU(圖形處理器)產品廣泛用於電腦遊戲硬件、數據中心、電動汽車。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爆發式席捲全球後,英偉達的晶片更是為AI產業發展提供了動力。該公司今年市值突破了一萬億美元。

在中國,百川智能、智源等大模型廠商、阿里雲、百度雲等雲服務廠商,以及需要訓練AI應用的企業,都對英偉達的產品有着強勁需求。

不過,儘管英偉達坐擁廣闊的市場前景,但因為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的半導體晶片技術出口禁令,這家AI晶片大廠在中國推廣業務如履薄冰。

英偉達CEO黃仁勛(Jensen Huang)今年11月在《哈佛商業評論》雜誌舉辦的一場活動上卻坦言,公司一直處於「危險」之中。

資料照:英偉達CEO黃仁勛

「我們不必假裝公司總是處於危險之中。公司就是一直處於危險之中,我們能感覺得到。」他說:「沒有任何公司能夠保證生存。如果你不認為自己處於危險之中,那可能是因為你把頭埋在沙子裏(迴避現實)。」

黃仁勛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路透社11月17日報道說,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克萊爾市的晶片製造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可能因涉嫌違反美國晶片出口規定而受到美國司法部的刑事犯罪調查。

為中國市場提供「特供」的戰略恐難以為繼

美國商務部2022年10月7日出台了頗具分水嶺意義的晶片技術出口管制措施;時隔一年之後,美國商務部就先進計算晶片、超級計算機和半導體製造設備的相關出口管制又發佈了兩項最終規則,升級的晶片禁令加入了性能密度(performance density)的限制,要求所有達到一定總處理性能或性能密度的硬件都必須獲得出口許可。

美國政府2022年發佈的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後,英偉達、英特爾等公司推出了特為中國市場定做的晶片。而2023年公佈的新規則使這些晶片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也受到限制。2023年,英偉達再次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了此前版本晶片的「縮水版」H20、L20和L2三款AI晶片。三款晶片的性能比起H100低了許多。按照理論性能計算,H100的速度是H20的6.68倍。因為美國出口規則的變化,H20等全新特供晶片的研發、設計、生產也跳出了常規晶片的開發節奏。最新消息顯示,相關產品的上市計劃已經延後至2024年第一季度。

除英偉達之外、英特爾、AMD等公司也做出反應,均透露正加緊研製改良版AI晶片。截至目前,英特爾對其Gaudi2的中國市場改良版本表示暫無具體回應。仍可以在中國銷售的AMD MI210則被認為在大模型的微調階段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國際商務研究總監威廉·芮恩施(William A. Reinsch)對美國之音說,美國今後可能還會縮緊出口禁令要求。「當然,當你畫了一條界線時,你就(給企業)製造了一種激勵機制,去開發第三個不受控制的晶片。」

但這種應對法未來很可能難以再繼續。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12月2日在一次活動上對英偉達又推出中國市場「特供版」晶片表示出不滿。她說,每當商務部劃出標準界線,英偉達這樣的公司都會設計「正好低於」這一界線的新款晶片產品。雷蒙多說:「這行不通……如果你根據一條特定的切割線重新設計出一款晶片,使他們(中國)能夠進行人工智能發展,我第二天就會去管控它。」

英偉達的黃仁勛12月6日在新加坡對媒體表示,公司將繼續與美國政府合作,讓產品符合美國的新規定。《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美國的新出口限令讓英偉達在中國50億美元的晶片產品銷售陷入困境。

雷蒙多隨後展出出略顯緩和的態度,按時美國政府會給英偉達出口AI晶片留下一些餘地。她12月11日對路透社表示,英偉達「可以、將會、也應該向中國出售AI晶片,因為大多數AI晶片將用於商業用途。」她同時強調,不能讓中國獲得最先進的「前沿模型」AI晶片。「前沿模型」是指能力超過最先進的現有模型、能夠執行多種任務,達到「通用目的」(general purposes)的人工智能模型。

專家預計,美國未來對中國的晶片禁令只會更緊、不會放鬆。英國市場研究公司Radio Free Mobile創辦人、數字移動技術系統專家溫莎告訴美國之音,2022年10月的晶片技術出口管制措施代表了美國對中國晶片「卡脖子」策略根本的轉變。如果說美國此前的目標是讓中國的晶片技術落後美國至少兩代,那麼,現在的目標是要讓中國落後得越遠越好。

他說:「這意味着,只要這一政策仍然是(美國的)指引方針,你會看到,管制措施未來的唯一方向只會提高,不會降低。」

雷蒙多在12月2日在那場活動上也表達了美國對中國出口管制的目標:「美國在人工智能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們領先中國幾年。我們絕不會讓他們趕上。我們不能讓他們跟上。所以我們要阻斷他們獲取我們最前沿的技術的。」

她還強調說:「毫無疑問,中(共)國不是我們的朋友,我們需要對這種威脅的程度睜大眼睛。」

雷蒙多還向科技公司喊話,希望它們與政府合作,因為這從長遠來看是雙贏的選擇。「民主對你們的生意有好處。法治,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世界各地,有益於你們的企業。所以,季度股東大會可能不太好看,但從長遠來看,與我們(美國政府)合作,捍衛我們的國家安全,這是值得的。」她說。

雷蒙多(Gina Raimondo)10月17日在拜登政府更新了針對人工智能(AI)晶片的出口管制規定後表示,新措施旨在「堵漏洞」,並表示這些措施未來可能至少每年更新一次。

一勞永逸地退出中國市場?

因擔心美國政府在晶片管制上的層層加碼,有「英國英偉達」之稱的AI晶片初創企業GraphCore選擇「一勞永逸」地退出中國市場。

Graphcore是闖入中國AI晶片市場的少數外國晶片初創公司之一,曾與阿里巴巴、百度建立合作,為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異構加速平台(HALO)專門定製代碼,與百度合作發展其「飛槳硬件生態圈」,提供機器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分析認為,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將因為美國出口管制措施在中國市場的去留問題上面臨抉擇。

多倫多諮詢公司「地緣政治商業」(Geopolitical Business)創辦人、未來學者阿比舒爾·普拉卡什(Abishur Prakash)對美國之音表示:「短期內,企業將試圖維持舊的現狀,也就是同時保持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准入。但是,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因為自身選擇還是環境所迫,企業將越來越多地被迫選邊站隊。」

他說:「從美中關係到哈馬斯戰爭,地緣政治氣候不會改善,企業將不得不修改其公司戰略,以適應新的全球環境。」

晶片制裁迫使中國晶片自主,英偉達的挑戰會在多年之後

與Graphcore不同,英偉達的雄厚資本實力和數十年深耕下的成熟技術架構,可能讓它在中國市場保有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競爭力。但也有專家指出,英偉達在中國的挑戰可能會在多年之後。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戰略科技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對美國之音說:「美國的規定對英偉達等公司的盈利能力構成了風險,但更大的風險是中國正在迎頭趕上。這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如果情況不發生變化,我們將看到英偉達和其他公司面臨來自中國新競爭對手的更大壓力。」

中國為了實現晶片技術自力更生,2014年成立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至今已投入超過三千億元人民幣巨資,雖然成果有限。中國早在2015年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中,就宣佈了在2025年實現「核心材料」自給自足的目標。晶片就是其所說的「核心材料」的重要一環。

CSIS的劉易斯說,中國的長遠目標是取代英偉達這樣的技術提供商,雖然美國的限制措施讓中國的這項努力後退了好幾年。

但他指出,美國的晶片制裁措施不斷加碼可能迫使中國國內的晶片技術發展水平的提高,讓美國企業面臨更多來自中國的競爭。他說,美國企業的損失可能是多年後的事,但美國需要重新思考限制措施。

但英偉達應該已經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因為不能在中國銷售技術最先進的晶片,英偉達在這一市場與中國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也在變小。英偉達CEO黃仁勛12月初表示,在生產最好的人工智能晶片的競賽中,華為是英偉達「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之一。

路透社12月11日報道說,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初創企業天數智芯等本土晶片設計公司正在積極發展和推銷自己的AI晶片,希望美國的出口限制能促使客戶放棄英偉達產品,轉而選擇使用國產品牌晶片。

中國華為2023年8月推出的Mate60 Pro手機被評測機構認定搭載了中芯國際生產的7納米晶片。這一發現引發美中科技產業和政界的譁然。

上海華為專賣店展示的Mate60 Pro手機。(2023年9月8日)

雖然業界普遍懷疑中芯國際批量生產7納米晶片的能力,但中國企業可能突破了美國制裁,聯合中芯國際自主生產出了先進制程的晶片,還是引起了華盛頓的警覺。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2023年9月表示,華為推出這一智能手機的消息讓她感到「沮喪」。但她強調,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中國企業能夠「批量」製造出7納米晶片。

彭博社援引曾經在台積電擔任副總經理的林本堅(Burn J. Lin)的話說,中芯國際利用其現有的荷蘭阿斯麥的光刻設備,已經具備了生產出更高端的5納米晶片的能力。

路透社此前報道說,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是否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將價值數億美元的設備從美國出口到韓國,然後再運往中國,賣給中芯國際。

「中國技術威脅」(China Tech Threat)網站共同創辦人、歐洲電信行業諮詢公司Strand Consult高級副總裁羅斯林·萊頓(Roslyn Layton)告訴美國之音,中國不惜以重金購買應用材料等西方半導體公司的設備。

她說:「科磊(KLA)、科林研發(LAM Research)、應用材料等公司的問題是,它們從中國得到的收入正在增長。」萊頓說:「它們提供了專業知識,它們提供了技能,它們正在幫助中國製造這些晶片。」

萊頓說:「如果我們認同中(共)國是我們的關鍵對手這一觀點,我們就應該在晶片、軟件、機器設備等方面與他們不進行任何接觸。」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6/199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