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又一個就業神話,破滅了

—又一個就業神話,破滅了

銀行業,一度是長輩口中的就業神話:工作體面、業務穩定、事少錢多。但近幾年,想進銀行工作的年輕人卻屢屢被勸退。

有9.1萬銀行工作者,在微博超話「今天你從銀行辭職了嗎」現身說法。他們戲稱彼此為「獄友」,曾經擠破了頭也要進,如今卻想着逃離。

讓人艷羨的「金飯碗」銀行業,到底還香嗎?

01

水漲船高,進銀行有多卷

2024年,應屆畢業生人數毫無意外再創新高。教育部預計,2024年度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179萬人,比上年增長21萬。

每一年都被稱為「史上最難畢業季」,而競爭最激烈的,莫過於財經類專業。從《中國教育統計年鑑》公佈的數據來看,2018-2020年,財經類畢業生都維持在百萬以上。

財經類專業不僅人多,學霸也扎堆。高考報志願,有「錢途」的財經類專業是當之無愧的「頂流」,吸引了最多的高考狀元,競爭賽道格外擁擠。

財經類專業每年為金融圈輸送百萬人才,但根據新財富的測算,銀行、證券、基金業作為金融圈就業三大行業,平均每年的就業增量還不到15萬。

銀行業作為金融圈的「中流砥柱」,崗位同樣狼多肉少。

根據智聯招聘統計的招聘需求規模,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5日的統計周期內,銀行招聘需求佔比僅為18.1%,要遠低於保險業、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

銀行到底有多「卷」?以建設銀行為例,2018年校招,16.9萬人競爭1.3萬個崗位,報錄比高達13:1。

報考人數眾多,競爭對手能力強勁,進銀行的門檻也水漲船高。「雙非」學生想聽大銀行的宣講會,甚至需要打車去十幾公里外的名牌大學旁聽。而在一些總行,招聘名單里也是清一色的名校學子和海歸碩士。

激烈的競爭下,許多人還沒到筆試、面試,就先在網申階段被刷。

簡歷通過後,筆試和面試才是難關。我們統計了微博上關於銀行筆試相關的發帖,大家倒苦水最多的,是題量太大。

筆試動輒兩三小時起步,仿佛是站櫃枱憋尿的實戰演練。時間雖長,但依然不夠用。比如2021年某大行秋招的金融綜合類考試,要求考生在180分鐘內完成297道題目,相當於平均每題只有36秒的時間作答。

數年寒窗苦讀、修煉專業知識只是敲門磚。如今的銀行考試,更重視考察綜合素質了。

不少金融學子吐槽銀行筆試考題範圍網羅了天體物理、高等數學、世界歷史等各個學科,感覺像考了一本百科全書。想要拿高分,「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都未必夠用,難怪有考生哭訴:「感覺招的是中科院儲備院士。」

不過,真正的難題還在後面。有些銀行筆試並不難過,最卡人的其實是面試。

很多銀行人都曾經歷過無領導小組或者半結構化面試的折磨。前者堪稱「社恐地獄」;後者雖然一般有固定流程、專有題庫,卻也防不住考官出奇招——挑刺施加壓力、提問劍走偏鋒。

如果是經濟發達地區的一些銀行,或是總行,進銀行的難度只會增不會減。

02

銀行,真的變老了

各路人才費盡了心思擠進重重關卡,但是銀行並沒有留住年輕人,反而變得越來越老了。

國有六大行中,有4所銀行在年報中連續6年公佈了員工年齡結構。無一例外,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比都快速下降,如今僅佔全體員工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中老齡化最嚴重的一所銀行,40歲以上員工的佔比已經將近六成。

國有銀行逐漸老化,商業銀行也不例外,甚至有些分行新員工離職率達到了50%。某股份制銀行的支行副行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留住行里的年輕人,已經成為她最頭疼的工作之一。

年輕人佔比下降,並非是招聘變少了,相反,2021年,儘管受疫情的影響,銀行仍在加大對人才的爭搶力度。尤其是國有銀行,逆勢擴招,招聘崗位數量紛紛過萬。

明明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鮮血液湧入銀行,但銀行整體的年齡結構依舊在老化。這中間的落差,指向一個明顯的答案:年輕人,正在從銀行出走。

智聯招聘2021年的統計也顯示,銀行業整體的粘性並不高。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銀行人,工作五年內選擇留下的比例均不超過70%。

另一方面,近年來,銀行確實在經歷着前所未有的減員浪潮。國有六大行公佈的年報數據表明,2016-2021年,六大行員工總數減少了8.3萬人。

在2021年,國有六大行中,僅有一家銀行增加了1581名員工,其餘五大行集體減員,總計流失員工將近1.18萬名。

國有銀行的整體減員,主要是前台櫃員等基礎崗位數量縮水。甚至有的銀行,櫃員流失幅度一度超過了20%,遠高於整體的員工流失幅度。

其實,「逐張清點」的銀行櫃員,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步入危機。隨着智能櫃枱的推廣,銀行業務的離櫃率逐漸走高。到了2021年,銀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已經高達90.29%。

同時,銀行線下網點不斷減少,2021年,國有六大行減少的線下網點數量多達574個。哪怕是部分仍在擴展的股份制銀行和商業銀行,網點增量也非常有限。

而從各大行的年報中可以看出,櫃員大撤退的同時,營銷人員的數量卻不減反增。

機器和手機接手了部分基礎業務後,營銷就成了銀行工作人員的重心。包括櫃員在內的一些非營銷人員也背上了各種任務,打電話推銷、街頭辦卡,成了人手必備的技能。銀行人紛紛轉型成了「銷售」。

03

數錢的工作,沒那麼香

不論是主動離職,還是被動出走,從結果來看,銀行都不再那麼受年輕人青睞了。數錢的工作,其實沒那麼香。

銀行業經歷過輝煌的「黃金十年」。根據銀監保會的統計數據,2003-2013年,銀行業境內金融機構總資產實現了4.5倍的增長,把一眾行業遠遠甩在身後,也成了長輩口中的「金飯碗」。

但此後,增長紅利逐漸褪去,銀行業也比以前要難了。

根據麥肯錫發佈的行業報告,2014年,中國17家上市銀行的淨利率增速降至個位數,而2015年僅為1.9%,再加上近幾年的疫情影響,銀行業備受考驗。

事實上,如今銀行人的薪資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

根據麥可思的調查,2020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收入前十的崗位里只有市場經理和財經較為相關。至於銀行櫃員,平均月收入為5624元,排名僅居第38。

銀行職員的收入,主要由基礎工資、福利、補貼、績效獎金四部分構成。銀行業曾以高福利著稱,但多家銀行的員工都明顯察覺到,住房、節日等額外補貼正紛紛減少,甚至乾脆取消。

除了明里削減福利,薪資中與業績掛鈎的佔比也上升了。有銀行工作人員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其實是一種變相降薪——想要維持原來的收入,只能幹更多的活。

這與大部分銀行人的感受是一致的。社交平台上關於銀行業的吐槽中,職務壓力和業務壓力最常被提及。

KPI壓力變大,連拿着四五千月薪的小員工,都操起了銀行經理的心。甚至有大學生剛畢業不久,就背上了一年3000萬的巨額存款任務。在存貸款大頭之外,基金、理財、信用卡、ETC等業務也都被加入了績效指標。

為了完成指標,銀行職員們只能劍走偏鋒——營銷廣場舞大爺大媽、與其他銀行職員互相貸款存款、發動七大姑八大姨,製造出「一人在銀行,全家跟着忙」的「盛況」。

示意圖

職務卑微,業務卻繁重得不成正比,銀行人有苦難言。

遑論事多錢少,讓年輕人徹底灰心的,還有工作交際等心理上的陰霾。多少銀行小職員既要頂着領導加碼的業績指標,還要應付各式各樣的客戶,就算熬過了加班、低薪,也可能被「酒桌文化」擊潰。

當然,如果你頂住全部的壓力,做出了業績,一路晉升成為高管,年入百萬也不是夢。只不過,這條路不是誰都能走。要是手裏沒有資源,可能連努力也找不到出路,剩下的日子一眼就能望到頭。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網易數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2/199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