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學者:中共經濟脅迫效果有限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就中共在印太地區的經濟脅迫壓迫行為舉辦研討會

中國商務部上周五表示,台灣禁止進口部分大陸產品的行為構成貿易壁壘,將研究應對措施。此舉正值台灣總統大選之際,北京當局是否沿襲過往的操作模式,以經濟手段進行政治脅迫?而台灣政府又該如何面對?

台灣國防部證實,中國高空氣球一個月內逾越了台灣海峽中線四次,最近一次是在12月19日。兩岸關係緊張之際,中國商務部也在上周五提前認定台灣對大陸產品的進口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外界猜想中國可能會中止或部分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

美國財政部前亞洲事務副助理部長羅伯特•多納(Robert Dohner)援引澳大利亞的研究表示,中共過去七年越來越常使用經濟脅迫的手段。不過,他認為,市場大多能快速調節適應。各國政府及公司也相當足智多謀,有時甚至能引發愛國情緒,不向中共低頭。

多納表示,除了及早準備、評估風險,並和盟國共同應對、互相支持,報復也是可行辦法,但恐怕只有大國才有足夠條件實施。台灣及韓國則常見補償受害企業或商人的做法,但他警告可能弊多於利:「最好別讓國內的經濟行為者隔絕於仰賴中國市場的風險之外,所以除了進行補償,也要把資源用在開發替代市場或買家……。最好是採取所謂『不對稱』的方式,藉由各種行動(例如安全合作、抵制中國加入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等)增進與盟國的團結」。

美國財政部前亞洲事務副助理部長羅伯特•多納(Robert Dohner)援引澳大利亞的研究表示,中共過去七年越來越常使用經濟脅迫的手段。(視頻截圖大西洋理事會官網)

2010年中國威脅禁止從挪威進口三文魚,但諾貝爾和平獎還是頒給了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同年,中國因釣魚台主權爭議而暫停向日本出口稀土,卻導致中國稀土佔全球供應的比重從原先高達96%降到70%,失去產業優勢;2016年,韓國宣佈要在駐韓美軍基地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中國因而祭出「限韓令」,也讓韓國企業逐漸脫離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紛紛撤出中國。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東亞研究員孫韻以上述案件為例表示,中國經濟規模龐大,又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儘管實施經濟脅迫能輕易對目標國造成傷害,卻鮮少能夠改變這些國家的行為:「有可能戳到受害國的痛點,但難以成功促成政策改變,甚至可能引火焚身,讓這些國家對中國更加厭惡或失去公眾喜愛,進一步損害中國的形象及名聲」。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東亞研究員孫韻表示,中國經濟規模龐大,又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儘管實施經濟脅迫能輕易對目標國造成傷害,卻鮮少能夠改變這些國家的行為。(視頻截圖/大西洋理事會官網)

賴怡忠曾擔任台灣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現在是台灣智庫遠景基金會的執行長。他說,中共經濟脅迫除了針對國家,還特別針對民進黨政府:「2005至2006年間,中國開始與台灣境內的協會展開一系列的雙邊協商或協議,試圖讓這些協會能不透過台灣官方而成為中共當局承認、授權的出口管道」。

對此,美國前財政部官員多納認為政府要保護企業及個人安全。但面對中共的經濟脅迫,政府回應應僅停留於國家政策,而非要逐一對特定人士或組織團體蒙受的傷害作出回應。

今年三月,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駐北京辦事處被中國警方突襲,五名員工被帶走後至今仍被拘留。美國職籃聯賽(NBA)也曾因涉及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而遭中國禁播長達一年半。史汀生中心研究員孫韻表示,中共不會停止對企業進行經濟脅迫,但也逐漸了解到此舉帶來龐大的負面影響,例如今年前三個季度的進出口貿易額比去年同期減少0.2%,外國直接投資也減少了大約8.5%。

記者:喬琴恩責編:申鏵網編:洪偉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1/199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