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投資理財 > 正文

省錢的道理都懂,可為什麼還是省不下錢?

作者: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標題起的很吸引人「哪有什麼理財訣竅,別人不過是用你喝咖啡的錢存了70萬」。

裏面舉了一個概念——「拿鐵因子」。

提出這個概念的作家兼金融顧問大衛·巴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對夫妻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拿鐵咖啡。儘管一杯咖啡才二三十元,但連續買30年,總支出竟然高達70萬元。

看完這個故事,小白菜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很有道理,因為可能你身邊不少朋友和同事都習慣每天早上一杯咖啡,一個月工作日下來20來天,咖啡方面的支出就有六七百,一年的支出是8000多元,夠一趟出國旅遊了。

而拿鐵理論中的拿鐵因子不僅僅是指拿鐵咖啡,還包括了我們生活中那些非必要的細小支出,比如說煙、零食等等,因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支出,長期累積下來也是一筆很可觀的財富。

但是小白菜還看過網上流傳着這麼一個段子,是關於抽煙和寶馬的:

女:你抽煙麼?

男:抽!

女:每天多少包?

男:1包!

女:每包多少錢?

男:60元!

女:你抽煙多久了?

男:15年!

女:所以這些年你每年抽煙21900元?

男:正確!

女:1年21900元,過去的15年裏你抽煙總共花費了328500元?

男:嗯!

女:你知道嗎?如果你沒抽煙,省下來的錢可以買輛寶馬了!

男:你抽煙嗎?

女:不!

男:你寶馬呢?!

女:......

看完這段對話,你會發現,這個「拿鐵理論」好像並不能讓人存下更多的錢,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拿鐵因子,段子中男方的拿鐵因子是煙,女方可能就是化妝品

之類的,女方不抽煙的錢可能就花在了買化妝品上,而不是省下來,所以當然就沒有寶馬。

其次,拿鐵因子很難克制,這些所謂的非必要細小支出可能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欲望。抽根煙想放鬆一下,吃點零食解饞,和朋友出去玩是你有社交需求、娛樂需求......

小白菜覺得吧,我們每天這麼辛辛苦苦的上班。這些看似不必要的消費,其實恰恰是我們對於自己的獎勵,是自己對自己努力勞動的回饋。那不是你該省錢的地方,省也省不下來,如果你真想省錢,就應該以更高一級的態度去「省」。

如果你真的想省錢,小白菜教你一招:記賬!

我強烈建議下載一個記賬軟件,給自己幾個月,每天記錄消費支出,備註里寫明消費了什麼,為什麼想要之類的。

不需要什麼長期自律堅持記賬,幾個月就可以。

幾個月後,當你回看記錄,就會對自己的消費觀、日常支出有一個清晰而意外的了解。從這些賬單記錄中,再去仔細剝離那些真正的「不必要」的消費,從而克制自己。

不過,小白菜更建議「以攻為守」。

如果把省錢節流比作「守」,把花錢賺錢比作「攻」的話,那麼很顯然的一個結果:進攻往往才是最好的防守。兵法上,什麼人才會守?一般都是是那些本身已經佔據大好形勢、擁有巨大既得優勢的人才會採取防守;什麼人才會攻?必須是那些自有資源不足的人才必須去攻取更多城池和地區。

理財也是一樣的。處於財富劣勢方的普通上班族單純採取省錢的這種守勢是沒用的,因為即使將全部的薪資都存起來,也沒多少錢,而一個本身已經很有錢的人才需要高度重視支出控制、成本控制,這樣才能讓錢不至於流失速度大於獲取的速度。

對於普通上班族來說,過分採取理財的省錢型守勢,放棄通過合理甚至放大支出的攻取型賺錢,那確實是省不下錢的。

如果這個人放棄了喝茶、喝咖啡、抽煙、看電影、吃零食等等一切的愛好,而選擇租住最便宜但很遠的房子、放棄一切出遊、選擇最便宜的交通,實際上他能省下的錢,最大也不超過自己的工資總和。

但失去的卻是不可估量,工作效率的降低、精神狀態低下、人脈關係幾乎沒有,那麼實際上自己本身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全部進步發展機會。這種省錢,實際上恰好是最大的浪費,因為浪費了所有人都不可多得且絕對公平的時間!

結語

所以,省錢不見得是最好的理財方式,如果你本身就不是富裕的人,那一現在應該做的就是投資自己,用現在的投入去換取未來的回報。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0/199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