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愛人是一種能力,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這種能力?

我們認可愛人是一種能力。對關係的需求來源於人類群居動物的本性,如果沒有關係,我們天然地會感到孤獨,而孤獨又暗示着死亡。

但是,成為「人類」這麼多年以來,我們會發現在維持好的關係這件事上,每個人的能力並不相同。這裏不是在說一些溝通技巧,或者自我暴露的方法等等一些行動上的東西,而是在說,有一些人,ta們就是不會愛人。

Ta們或許可以享受親密關係帶來的好處,可是ta們懂得接收,不會付出和維持。因此,如果你遇上這樣的愛人,你會發現,當你想談談雙方的感受、談談這段關係時,ta就會習慣性地逃避、找藉口、閃爍其詞。於是,你只會感到沮喪、認為自己無足輕重。

這種「愛無能」和我們平常所說的迴避型依戀又有一些不同——有一些人之所以迴避,是因為ta認為付出愛不安全,ta們感到危險和害怕,因此採取迴避的方式保護自己。Ta們有愛,只是還沒有找到方式給你。

而愛無能的人,是沒有愛的。

因此,在尋找戀人的時候避開愛無能的人,在戀愛中感到不適時及時識別愛無能的人,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自己愛人的能力的保護。

那麼,有什麼快速的方式,能夠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愛無能呢?

和愛無能的人接觸,有很多特點可以供我們識別ta們的愛無能。

比如,這樣的人往往害怕承諾。到特定的階段,你會想要和ta討論你們的未來,這時ta通常含糊其辭,甚至連暢想都不願意和你展開。

又比如,愛無能的人會非常避免在社交網絡暴露自己,留下自己的心思和想法,也會特別避免留下你們關係的證據。

當然這些都是表象,迴避型依戀的人,有自戀障礙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表現。而且這些特徵需要你們的關係已經深入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夠被發現。

實際上,最簡單地判斷一個人是否愛無能的方式,就是看ta能不能好好地運作其他類型的「愛」,比如友誼之愛。

研究發現,一個30歲的成年人是否保有在青春期認識的好友,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預測成年後浪漫關係質量的指標。

這個青春期大概是指13~18歲。

這種「保有」不一定是指ta們到現在還是緊密聯繫的好友,當然如果如今還緊密聯繫那更好;而是說,這個人在青春期時有過一段或幾段成功的友誼,ta們之間共享了美好的青春時代,如今說起來,如今再相聚,都是懷念的、開心的。

這是因為,青春期時代是人們培養除了親緣關係以外、自主選擇的平等關係的重要時代。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父母或許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愛,但對有些人來說,父母也有可能是畢生的創傷。

但在青春期,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和要誰做朋友。在這個期間,如果我們能夠維持良好的友誼,無論來自健康的家庭,還是帶着不安全的依戀,這種自由選擇、自主維持、自願付出的友誼之愛,都會成為以後浪漫之愛的基礎(Collins& Sroufe,1999)。

因此,如果我們想快速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愛人的能力,就聽聽對方如何談論自己少年時期的朋友吧。

這些實驗和理論能夠成立的基礎是,其實所有類型的愛都是相通的。

比如愛中的親密感,它的核心是(Reis,2018):

通過口頭和非口頭溝通體驗和表達感受,滿足社交動機、減少社交恐懼,談論並了解自己和他們獨特的特點,心靈變得接近…

這段話描述的主體,可以是和父母的關係,可以是和朋友的關係,也可以是和愛人的關係。

局長一直認為,所謂親情、愛情和友情,它們的內核是非常接近的。好的愛,它們一定都有信任,有真誠的寬恕和原諒,有感激,當然也會有權力爭奪,也會有需要守護的邊界。

只是愛情可能多了性和激情,朋友可能少了束縛和法律約束。

因此,所有的愛都是相通的。雖然是否有青春期時的友誼是一個快速、粗淺的判斷方式,但愛無能的很多細節還是可以從這個人當下的友誼里看出來。

這麼說可能會引起一些誤會,比如,是不是有很多朋友的人才有愛人的能力呢?不是的。

先看兩個例子——

男孩一,有很多在身邊的朋友,那種聊到深夜、喝到深夜的朋友。喝醉了會被用推車送回家,一大圈子人其樂融融。

男孩二,自稱E人但視線範圍內幾乎沒有朋友,唯一的好友正在美國讀博,兩個人大概三個月才聊一次天,兩年能見一次算很不錯。

既然我寫出這麼明顯的對比,大家肯定能猜到,我準備說男孩一他雖然有很多朋友,但是是愛無能了。

嗯嗯,沒有太高深的轉折,事情確實是這樣的。男孩一的家人把他當作創業者、企業大亨來培養,所以當他離開這群朋友時,一點兒也不惋惜。他前女友還替他惋惜呢,他說,「沒關係啊,我又不會一直打工,以後都不是一個圈子的人,我會認識更多成功的朋友的。」

男孩二的這名唯一的朋友是他小時候「不打不相識」的好夥伴,年幼的時候就一起打電動、打籃球、看美女,在希望女朋友能允許他去看望朋友兩周時說,「這真的是我除了你以外最在意的人。」

這兩位,男孩一是我最好朋友的前任,而男孩二是她的現任。

男孩一和我的朋友,以及他的前前任分手的理由均是,「不適合做我的妻子。」——即使選擇愛人,也只看重功能性呢。

對於很多人來說,成年以後的友誼不過是「有用」罷了,或者可以消磨時間,或者可以帶來社會資源。這些友誼並不基於愛,而是基於功能性。

我們當然需要很多功能性的朋友,但是如果一個人,ta最親近的朋友都只能提供功能性,隨着物換星移可以隨時被替代——那他大概率是愛無能。

因為愛人不但是一種能力,還是一種被動技能。一個有愛人的能力的人,在面對別人的真心和愛的時候,是忍不住不去回報愛的。

同樣地,當我們拿真心去交朋友時,即使可能會跌跌撞撞,也總能遇到願意以愛相報的人。

一個人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在和朋友相處上,但ta卻不曾對ta們真心相待,放眼望去ta連一個真心相待的朋友都沒有,這時候就不要妄想我們自己會是特別的、被交付真心的那個了。

一個沒有深度友誼的人,也很難建立深度的愛情。

所以呢,就像我們不要試圖去感化一個自戀障礙的人一樣,試圖去幫助一個愛無能的人培養起愛的能力,大概率是浪費時間的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KnowYourself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13/198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