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瘋狂關店!他們已經割不動中國中產了

引言:輕奢品牌,如今被嫌棄得體無完膚了,淪落到「富人看不上,窮人也嫌棄」的地步。

曾經爛大街的輕奢包包,被譽為當代消費主義「最大的騙局」。

「既沒有帆布袋的極度輕便+耐造不心疼,又不具備高奢滿足虛榮心或撐場面的功能。」在小紅書上,勸誡「不要買輕奢包」的帖子更是比比皆是。

從熱捧到吐槽,輕奢包包到底怎麼了?要成為「時代的眼淚」了嗎?

01、輕奢們,陷入了被拋棄的集體命運

北京時間11月10日,輕奢品牌Michael Kors(以下簡稱MK)的母公司Capri集團發佈了2024財年二季度財報。

圖為Capri集團第二財季和上半財年主要業績數據

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Capri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8.6%至12.9億美元,淨利潤下跌近60%至9000萬美元。

其中MK的銷售額更是下跌了8.6%至8.79億美元。

在包括中國的亞太市場,MK的銷售額下跌了1.9%。

Capri的市值也從2014年輝煌時期的200億美元,跌落到如今的56.3億美元。

不得不承認,MK早已陷入一個極其尷尬的地步:名聲雖在,過氣已久。

MK的銷售額下滑明顯

它的處境,其實是目前有所輕奢品牌的縮影。

其他的輕奢品牌也同樣貢獻出了一份不樂觀的業績報告。

而一邊的Coach母公司Tapestry也一樣慘澹,2023財年的銷售額和去年一樣,為66.6億美元,基本上沒賺錢。

近期公佈的2024財年一季度業績,在截至7月1日的三個月內,營收為15.1億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期的15.4億美元。

Tapestry集團在今年也宣佈了將以85億美元的代價收購MK母公司Capri集團。

對手變隊友,在銷量低迷的情況下,兩家老對手甚至開始「抱團取暖」了。

不單單是業績報告,近兩年這些輕奢品牌的撤店動作也是越來越快了。

近期,MK關閉了在朝陽大悅城和王府井北京apm商場的門店。

據MK官網上的信息,可以看到目前MK在北京僅剩3家正價精品店了,而奧萊類折扣店多達5家。

今年年初,MK還把門店從三里屯太古里撤出了。

Coach近來也撤掉了在老佛爺百貨和國貿商城的門店,目前在北京的正價精品店約有8家。

與Coach同一個公司的kate spade,在北京的正價精品店也僅剩下3家了。

無一例外,這些曾經大火的輕奢品牌不是在關店,就是在縮店的路上。

曾幾何時,以性價比自居的輕奢品牌靠着一流的品牌形象、二流的設計和三流的價格,俘獲了一眾都市女孩們。

明星和時尚博主紛紛上身,一時風頭無兩。

當時價值四千元一隻的Coach帆布包包,只要你背上它穿梭在同事或同學面前,對於她們來說,那簡直就是降維打擊,足以在她們面前證明自己「有品位(錢)」。

2012年那會,也正是國內新中產的崛起階段,「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他們,就瞄準了處於高奢和快時尚之間的輕奢品牌。

那幾年,輕奢品牌的銷量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而MK則憑藉着乾淨利落的風格成為了輕奢品牌中的「老大」,成為大爆款。

紅過,也愛過,這場「輕奢風」怎麼就過氣了呢?

02、成也輕奢,敗也輕奢

輕奢包之所以跌下神壇,只能說是自己「作」出來的。

主要原因就是對自己的品牌價值保護不足。

第一個就是折扣。

好好的生意不做,接二連三地打「骨折」。

折扣雖然能夠帶來銷量,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會稀釋掉品牌價值。

而且一邊在關閉正價精品店,一邊在增設奧萊折扣店,在北京MK的奧萊店甚至比正價精品店還多。

都是一個品牌,消費者自然更願意去買便宜的。

當MK、Coach等輕奢品牌高頻次出現在奧特萊斯這一類折扣店的時候,消費者就會過於依賴折扣。

對它的印象就是「打折的時候才會買,不打折不划算」。

大家像搶白菜一樣搶包,輕奢離「奢」這個字就越來越遠了。

儘管你在核心商圈把門店開得多高大上,他們也不買賬,在他們的品牌認知里,你就是一打折就能買到的,並不是什麼高端品牌。

像是 Louis Vuitton和 Hermès這種高奢,就都不打折,甚至一年漲價好幾次,就是為了進一步強化品牌的價值,維護和鞏固真正的高收入群體。

同時,打折這種方式也讓輕奢的受眾越來越多,就連平時不買輕奢包包的鄰里街坊都能入手一件。

尤其當國內的大媽們衝進奧萊,人手搶購一件輕奢包包的時候,追求個性的年輕都市女孩們壓根就接受不了和大媽們同款。

第二個就是不保值。

你前腳原價買回去還沒用幾個月,這個包到了打折季就會被掛上貨架開始大甩賣。

像Coach的Tabby系列這款包,你不僅可以在奧萊隨便挑選色號,甚至還能夠用不到一半的價格把它全款拿下。

不保值到什麼程度呢?

就是你掛在鹹魚二手賣都沒人要,甚至白送都還要思考的程度。

就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轉手賣包的經歷。

這位網友買的時候6000元,別人收二手只能收500元,還不一定能成交,就算成交了可能價格比500元還低。

輕奢包,是屬於在二手奢侈交易市場被嫌棄的存在。

只能說當你買到手的那一刻開始,輕奢這包就鐵定屬於你了,因為這些牌子的保值能力幾乎為零,是完完全全的消費品,掛二級市場壓根兒沒人買的。

也不怪別人說是智商稅。

第三個就是沒有審美品位,設計感堪憂。

定位是輕奢,那就代表着低調有品位,但是這些輕奢品牌就把「高調復刻大牌包型」明晃晃掛在臉上。

MK旗下單品很多系列都可以找到明顯模仿LV、Chanel、Dior、Prada等大牌的痕跡。

Cocah Georgie27和LV Danie法棍包,不知道的還以為同一個設計師,一人身兼多職。

模仿別人的臉,模仿別人的面,這跟山寨假貨有什麼區別?要的是低調,不代表「低人一等」......

這種「孿生」包帶出去不僅跌面子,而且尷尬。

想想在聚會上,你閨蜜拎着某最新大牌的包包出現在你面前,而你這款輕奢包長得還和她的一樣,想想都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而且輕奢在時尚這塊,真的很容易劍走偏鋒。

比如Coach最新一季23秋冬系列的手袋,用水果做造型包,雖然可可愛愛,但是真的背不出去,幾千元買回來一個實用性不強的包,圖啥?

還有MK最新發佈的24春夏系列,可以說真的靈感枯竭了。

只能說,現在的奢侈品牌,在時尚這塊,想要與眾不同,實力卻又跟不上野心。

大白兔攜手Coach推出聯名合作款

保值,沒有。設計感,沒有,唯獨佔了個便宜。

但是,要圖便宜的話,淘寶、拼多多都是物美價廉的包包,質量不差,性價比也高。

現在消費降級,大家手頭都緊了,不願意花不必要的錢,錢要花也要花在刀刃上。

回歸理性的消費者,與其零零散散的把錢投在這些輕奢品牌上,倒不如攢攢,一步到位買一個拿的出手的大牌款式包呢。

所以就導致了現在的局面,有錢的看不上輕奢,沒錢的也不會想到買輕奢。

03、奢,都是智商稅?

雖然說輕奢包是最大的騙局,但是高奢包包也一樣。

在資本家的眼裏,你的品味、地位需要配上高檔次的包包,他讓你要對自己好,做一個精緻的獨立女孩。

但是,實際上在他們眼裏,你就是一個被瘋狂收割的韭菜

當然了,錢多得沒地花的另當別論。

而那些踮踮腳能夠到一個奢侈包的中產,和節衣縮食才能買到一個奢侈包包的普通人,都是同一種追求奢侈品的心理——買了這個包,我就是有錢人,我就能跨階層。

說實在的,輕奢包包,一般人都買得起,並不會顯得你有錢。

而奢侈包包呢,如果你真有錢,也不用靠這些來證明。

就像馬雲即使背A貨,也沒人覺得是假的,因為大家都知道他買得起。

但是你沒錢,省錢去買了一個正版的奢侈包包,也沒人會覺得是真貨。

因為大家心知肚明,脫下包包的背後,是你吃着泡麵還花唄的真實模樣。

奢侈包收割的是富人,輕奢包割的受眾更廣。

不過,現實是骨感的,在消費降級的背景下,「血脈覺醒」的消費者也開始不當冤大頭了。

他們敢於打碎消費主義的陷阱,絕不硬着頭皮往下跳。

他們轉向了拼多多、唯品會等折扣業態平台,不再衝動消費,也不再追求「面子消費」,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性價比」。

就像網友說的:「當年輕奢的那波人,現在已經帆布袋了。」

知萌諮詢機構近期發佈的《2023年中國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消費者會更加理性衡量消費抉擇,審慎的計劃支出。另外,也會更加關注所購買的產品的實際價值和能夠給生活帶來的改變。

簡而言之就是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生活體驗感,尋求向內的感受,注重消費所帶來的對內心的愉悅感、滿足感和安全感。

買東西就是圖個開心,當我們拋棄掉所有的雜念,不再糾結牌子,也不再糾結奢侈、輕奢、平價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獲得了鬆弛感。

因為到時候你就會知道,什麼高端、奢侈都是虛的,不如自己實實在在的感受和生活需求重要。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品牌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12/198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