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與朋友在院子裏散步。
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
朋友不解:「有必要把每扇門都關上嗎?」
喬治微笑着說:「當然有這個必要。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面。
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又可以重新開始。」
真正的聰明人,從來不走回頭路。
人過五十,隨手關好身後的門,把每一天都當做全新的起點。
1
關上恩怨的門,學會釋然
王家衛說:「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不必反覆咀嚼。
忘掉所有的恩怨,以後的每一日,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冰心與林徽因是同鄉,也都是上世紀有名的才女。
二人的丈夫,是清華大學的校友,還曾住在同一個宿舍。
30年代在北京,林徽因每周舉辦一場文化沙龍。
座上賓都是當時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徐志摩、沈從文、金岳霖、胡適等。
所有來賓都圍着林徽因轉,所有話題都圍繞林徽因展開。
恰好冰心在大公報上,連載了一篇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
林徽因看完,覺得冰心見不得她受人追捧,故意說酸話;
就叫人從山西,帶回一壇老陳醋,送到冰心家門口。
兩位才女的恩怨,甚至影響了下一輩人:
有學者計劃出版民國女作家叢書,收入林徽因一卷。
出版社聘冰心為名譽主編,林徽因的兒子知道後,堅決不肯授予版權。
1992年6月,已年屆92歲的冰心,被問及這段恩怨,直言是個誤會。
她說:「《太太的客廳》那篇,有人認為寫的是林徽因,其實不是,我寫的是陸小曼。」
花是澆死的,魚是撐死的,人是氣死的。
為了自己活得健康、快樂,我們必須饒恕一些事。
和別人較勁,和自己生氣,只會把日子越過越糟。
人過五十,關上身後的門,把過往的恩恩怨怨,全部封存。
放過別人,是對自己最好的解脫。
2
關上得失的門,學會歸零
著名作家劉震雲說過:「歸零心態,就是把自己心靈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經擁有的一切剝除。」
人生之苦,苦在執着;人生之煩,煩在計較;人生之難,難在割捨。
很多人,貧窮時渴望財富,孤寂時渴望陪伴,年老時渴望青春,死亡前又留戀生命。
被過往的得失絆住腳步,等一些東西永遠失去時,才知道珍貴無比。
演員奚美娟中學畢業,服從安排下鄉插隊。
鋤草、挖地、挑大糞,一件件農活似乎永遠干不完。
她利用業餘時間,從零開始準備,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
第一次在大熒幕里嶄露頭角,便憑藉影片《假女真情》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當時話劇市場不景氣,很多專業演員爭相轉行。
奚美娟卻不為所動,大不了就是從頭再來;這一堅持,就是整整31年。
當她再次捧起金雞獎影后的獎盃;奚美娟感慨:「第一次獲獎只有30多歲,現在年齡已經翻了一番。
我想要告訴同齡人,生命力可以一直往上走,不會因為年齡而凋謝。」
生命很長,得失成敗,不在於一時一地。
很多時候,要來的阻擋不了,要去的挽留不住。
你越在意什麼,就越會折磨你;你越計較什麼,就越是困擾你。
把心清零,才有餘地看世間百態、品人生苦樂。
3
關上遺憾的門,學會翻篇
周國平在《人生不較勁》裏寫:「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支配對待命運的態度。」
人這一輩子,就如同一條單行線,經過無數個岔路口。
無論你如何抉擇,都無法再回頭,難免留有遺憾。
絕大多數痛苦,只是在和自己較勁兒。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已經發生的事,就任它發生。
我們無法決定命運,至少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
作家亦舒,有次去倪匡家做客。
看到花園裏的植物鬱鬱蔥蔥的,特別喜歡。
她問:「你家的盆栽養得那麼好,有什麼秘訣嗎?」
倪匡笑答:「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死的丟掉,再買新的。」
養盆栽如此,回望人生也一樣。
倪匡與金庸、古龍等大師,都是莫逆之交。
金庸離世,舉世哀悼;倪匡聞訊,竟然哈哈大笑。
媒體問他,老友紛紛離世,你不感到遺憾嗎?
倪匡說:「人人都要死,死是必然的。
他九十幾歲死怎會遺憾?十九歲死我才該遺憾!」
倪匡覺得,與其飽受病痛折磨,讓笨重的身體拖累清醒的頭腦,不如早登極樂。
《了凡四訓》有句話:「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走過半生往回看,除了生死,人生哪有什麼大事。
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抬頭往前看,不要難為自己。
活在當下,才是活在希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