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紐時:WeWork等破產 掀起新創公司倒閉潮

創投專家指出,科技新創公司這波倒閉潮只是開端。圖為聲請破產的WeWork。(路透)

共享辦公室平台WeWork創立時集資超過110億元,醫療自動化服務公司OliveAI創立資金8億5200萬元,貨運初創公司Convoy成立資金9億元,模塊化住宅建築公司Veev募得創業資金也有6億4700萬元;然而,過去六周這幾家曾經風光一時的業者,不是聲請破產,就是聲明關門;紐約時報7日報導,創投專家指出,科技新創公司這波倒閉潮只是開端。

過去兩年裏,科技新創公司大手筆降低成本以求生存,但能燒的錢如今已經用完,也沒有時間重整旗鼓,眼前要面對的殘忍現實是:投資人對於口惠而實不至的空中畫大餅已無興趣,創投業者正在衡量哪些新公司值得拯救,哪些則應該直接關掉或轉手賣出。

近來出現實例不勝枚舉,包括成立時集資達16億元的活動組織初創公司Hopin,市值一度上看76億元,但8月間以區區1500萬元出售內核事業項目;租房平台初創公司Zeus Living成立時募得1億5000萬元資金,上個月宣佈關閉;金融科技初創公司Plastiq成立時募得2億2600萬元,今年5月已聲請破產。

出租電動滑板車初創企業Bird成立時募得7億7600萬元,但由於股價低迷,今年9月從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下市;諷刺的是,公司市值僅約700萬元,遠遠不如Bird創辦人凡德贊登(Travis VanderZanden)2021年購買邁阿密豪宅2300萬元的價值。

創投公司Freestyle Capital合伙人列夫庫爾特(Jenny Lefcourt)說,創投業者之間應該都有心理準備,將會看到更多科技新創公司的失敗案例。她說:「派對結束前拿到的錢愈多,派對結束後的宿醉就持續愈久。」

紐時報導,科技初創公司為何失敗,想要了解真相併不容易,因為並無法規要求這些私人公司倒閉或轉售時說明原因;人工智能(AI)科技迅速發展,也在科技初創公司之間產生一股蓬勃發展的表象,過去一年之內被炒成焦點話題,吸引大筆資金。

追蹤初創公司的PitchBook機構統計顯示,僅在今年內,獲得創投公司資助但後來關門的美國私人企業就有大約3200家,這些公司累計募得272億元創投資金。PitchBook指出,這個統計數字還不包括像WeWork一樣規模較為龐大的上市公司失敗案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09/198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