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一位中年父親的逆襲:當我學會「拆解力」,兒子的叛逆消失了

自從兒子進入初一,我們父子倆就勢同水火了。

叛逆的兒子故意跟我作對,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每一次交鋒,我都會被氣得七竅生煙。

一次國慶,我決定帶他去旅遊,票都買好了,他卻說:「我不去。」

這話一出,我就急了:「就是想讓你放鬆我才買票,去外面運動運動,見見大好河山,也能開闊一下視野。」

兒子不以為意:「我就呆家裏。」

他躺在沙發上,說話時還玩着遊戲。我的火一下就竄起來:「你是不是就想待在家裏玩幾天遊戲?就知道做些沒營養的事,今天必須去!」

見我漲紅的臉和攥緊的拳頭,他吼了一聲「煩死了」後,不情不願地跟着出門了。

結果令人無語,他每天出門都要三催四請,然後不可避免爆發一場爭吵。

最後自然草草結束,一場旅遊換回了一肚子氣。

其實,我自認是比較開明的父親,平時也不願給他太大壓力。有時候孩子媽跟前跟後地嘮叨,我都會出言阻止。

但是,兒子總是翻着花樣作妖,不斷挑戰我們的底線。孩子媽不知道被氣哭多少次了,每次都要我提着拳頭上前「理論」,他才能勉強冷靜。

真正的衝突是在初一下學期,有天,班主任老師給我打電話:「他今天上課故意敲桌子搗亂,數學老師出言提醒,他就直接懟老師,煩死了!」

接完老師電話,我的拳頭就硬了。平時在家裏不聽話就算了,現在連老師都不尊重。

學習成績是其次的,如果連基本的尊師重道都做不到,就是我的失職。

晚上,兒子剛進門,我就叫住他:「今天你罵數學老師是怎麼回事?」

一開始我是想好好了解一下原因,但我問了半天,他都梗着脖子一聲不吭。

我被惹怒了:「你在學校不是很牛嗎?連老師都罵,你的知識都學到狗肚子裏了?今天晚上你不給老師道歉,我就沒你這個兒子!」

見我要給數學老師打電話,兒子衝過來朝着我吼:「我死都不道歉,我沒錯……」

話沒說完,我一巴掌就扇過去了,兒子發瘋般衝進房間,把門摔得震天響。

想這樣就完了?我非要他給個說法,一腳踹開房門,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揍了一頓,直到他願意給老師道歉為止。

本來是為了讓他長記性,但沒想到,這件事竟變成導火索。

從那天開始,兒子在學校直接擺爛,一上課就趴桌上,老師提問拒不回答,作業亂寫一氣。

那段時間,我一想到兒子腦仁兒都在疼。

心想着兒子不爭氣,廢了就廢了吧,早晚他曉得後悔。

就這樣,兒子擺爛一學期,期末考試全班倒數。

我在教育上擺爛,兒子在學習上擺爛,只有孩子他媽還在努力,拼命尋找各種方法。

看到越發憔悴的她,我心裏一陣酸澀。於是想着還是再掙扎一下,我翻遍手機,找到在中學當班主任的同學,沒想到,跟他吃了一頓飯,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有多離譜。

那天,他在聽完我的一通抱怨後,問我:「聽說過「冰山理論」嗎?」

冰山理論是薩提亞家庭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它指的是:孩子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父母能看到的只有表面很少一部分,也就是行為,而更多的部分則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恰如一座冰山。

冰山理論包括行為、應對方式、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等七個層次。

而孩子的行為是由這一系列因素導致,如果父母看到行為後,只想制止這個行為,卻不深挖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往往治標不治本,徒增矛盾。

舉個例子:

媽媽看天氣轉冷,好心提醒兒子:上周不是買了件紅色的衝鋒衣嗎?穿上免得感冒了。

兒子回了一句「我不冷」,提着書包就要走。媽媽趕緊拿着衣服塞進兒子手裏。

兒子很無語,把衝鋒衣甩到沙發上,從房間取了一件長袖。媽媽看到後就嘀咕:「當初堅持要買,穿了一次就不穿了,一點兒也不曉得節約。」

結果這句話惹怒了兒子,兩人最後吵了一架,不歡而散。

這件事中,媽媽覺得兒子不穿衝鋒衣是故意跟她唱反調,可事實是,當初興高采烈穿着紅色衝鋒衣去學校的兒子,被同學嘲笑「太娘」,所以才牴觸再穿這件衣服。

從這個案例不難看出,叛逆確實令人頭疼,但孩子叛逆是結果、是表象,它背後隱藏着更深刻的原因。

很多時候,孩子一些「不可理喻」的行為,都是父母自己的腦補。

父母一味要求孩子的行為符合自己的意願,自覺是為孩子好,實際上卻是在加劇衝突,製造矛盾。

聽到這裏,我突然有點心慌,那麼多次跟兒子的衝突,是不是也犯了自以為是的錯誤?

看到我嚴肅的神情,同學拍拍我的肩膀寬慰:「其實你兒子的問題,還是能解決的,不要灰心。」

朋友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優秀的父母,一定要有「拆解力」。

什麼叫「拆解力」?就是拆分事件,分門別類,找到致錯原因的能力。

就好比一輛車拋錨,可能是因為剎車失靈,可能是因為燃油耗盡,可能是因為爆胎,還可能因為汽車沒電。

在這麼多可能性中,只要準確找到導致拋錨的真實原因,修理工就能解決問題。

同理,拆解叛逆的表象,找到失控的真相,解決它,孩子的叛逆自然就消失了。

我深以為意,趕緊請教如何解決。

第一步:找准行為目的,深入拆解

拆解孩子的行為,就是深究孩子行為目的過程。

一般來說,孩子的行為目的分為4種:吸引注意、爭取權利、報復、自暴自棄。

孩子令人煩躁的行為往往是為了吸引注意。但是,進入青春期後,孩子開始牴觸父母的管束,進而爭取權利,一旦權利爭取失敗,他們就會進入報復階段。

就比如兒子在學校里不學習,跟老師唱反調,就是典型的報復。孩子拒絕學習,不是討厭學習本身,而是將不學習作為報復父母的一種手段。

報復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自我價值的認同。

只有被接納,被愛的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所以,他是在用自己的離經叛道向父母求救。

第二步:培養情感,創造溝通條件

拆解到孩子行為目的是自我價值認同後,父母要做的就是培養情感。

人往往更願意把真心吐露給值得信任,能帶來安全感的人。

父母對孩子的強勢管理,往往讓他們退避三舍,因為在他們心中,告訴父母意味着被批評,被教育。

所以,培養親密情感,是打開孩子心門的一把鑰匙。

我嘗試改變自己。

那天回家後,兒子躺在床上,小說看得不亦樂乎。見我進門,他將身子背對着我。

我沒生氣,問:晚上我想去打打球,你陪我去行嗎?

兒子沒吱聲,我也不惱,把門關好出去了。

隔幾天,我又問他:想不想吃火鍋,我發現一家評價很不錯。

他回了句:不去。

雖然被拒絕了,但我卻欣喜若狂,因為他很長時間都不願跟我溝通了。我受到極大的鼓舞。

又隔幾天,我晃着手裏的會員卡問他:「我想去電玩城玩,陪我去?」

他一副不情不願的表情,但最後還是跟我出門了。

那天,我們玩到很晚,一開始他跟我保持距離,後來又嫌棄我玩得不好,開始教我怎麼做,到最後我們玩得很開心,結束後我們還一起吃了宵夜。

我知道機會難得,準備良久的道歉終於磕磕巴巴說出口:「老爸以前有很多做得不對的地方,該向你道歉。

上次那個事情我找人問了,是老師先冤枉你的。我不分青紅皂白對你動手,該給你說聲對不起。」

兒子沉默了半天,眼圈紅紅的,突然又頗為釋懷地對我說:「我也有錯,不管怎樣罵老師都不對。

我也要向你和老媽說對不起,這半年我不學習,其實就是想報復你們,我覺得你們強橫不講道理,更不尊重我。我早覺得自己不對了,但實在沒台階下……」

這成了我們的破冰之旅。

從那以後,兒子經常陪我打球,我們還一起打卡美食,偶爾還一起玩遊戲。

在這一次次相處中,我才發現,兒子其實很愛笑,他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也有很多大膽的設想,而這些他都願意第一時間跟我分享。

我沒跟兒子談學習,但老師卻告訴我,他上課變得認真。

第三步:做孩子的樹洞,消耗他們的負能量

青春期的孩子,雖然經常行為怪異,但他們內心往往抱有雄心壯志。只是面臨的誘惑太多,往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所以,讓孩子為自己樹立目標,然後父母不遺餘力地支持他,恰當地幫助他,就能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那天我準備了很久,才敲門走到兒子房間問:「最近看你學習很認真,小子,對未來有什麼打算?」

兒子轉身,一副痛苦萬分的表情:「我不知道,我很想考重點高中,但你看我現在這成績,真的太難了。」

兒子現在什麼話都敢跟我說,我不覺得生氣,反而很高興他的坦白:「考重點高中確實有點難,要不別把目標別定那麼高,從普通高中裏面找一個合適的怎麼樣?」

兒子點頭如搗蒜,我們研究了一下午,找了幾個他目前情況跳一跳能上的高中。

神奇的是,從那天起,兒子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把計劃表掛在床邊,開始努力學習。

當然,士氣低落不在少數。

他總是來跟我抱怨:數學實在太難了,我怎麼都想不通;語文閱讀理解就像天書;英語單詞背到想吐……

而我就當他的樹洞,讓他發泄所有的負能量,然後找準時機就是一頓猛夸,充滿電,再能量滿滿去題海戰鬥。

時間一晃就到了初二下學期,我已經成為一個合格的樹洞,而兒子也在一年的拼命學習中,名列前茅。老師說,就現在的成績,考一所重點高中不在話下。

說實話,這樣的結果對我真是意外之喜,我更多的是慶幸。

在孩子出生的第14個年頭,我終於懂得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父親。

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最令人崩潰,卻也是最需要父母的時候。

他們的憤怒、抓狂、暴躁和不羈下,是一顆茫然無措的靈魂。

如果我們被他們可怕的表象嚇倒,甚至想通過威脅、恐嚇等方式去逼迫,他們就會長滿刺,難以靠近。

但父母穩住心態,看懂他們的脆弱,挖掘他們一絲絲向上的精氣神,撫慰他們,引領他們,信任他們,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柔和,並伴着青春期那沸騰的激素,闖出一片屬於他們的新天地,走出一片康莊大道!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07/1987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