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他,締造了世界上最快樂的學校

老師心裏若沒有「玩兒」,就不能個性化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你真是個好孩子!」黑柳徹子上了一年普通小學後就被退學了,轉到巴學園後,她每天都被校長小林宗作這麼夸一句。

成人後,黑柳徹子成了日本家喻戶曉的主持人。

1981年,她出版了《窗邊的小豆豆》,記錄了在巴學園短暫而美好的求學生活。她在書中描述了一個孩童眼中的小林校長。

第一次出現在小豆豆(即黑柳徹子)面前的小林宗作,頭髮稀疏,前排牙齒有些脫落,個子不高,西服泛舊。

第一次見面,他花了4個小時,聽小豆豆天馬行空地講話。他對孩子一律平等,不論殘疾、調皮、有無才能,都會俯身傾聽、觀察。

這本書是日本戰後第一暢銷書,引進中國後,也是單本銷量最大的童書。由《窗邊的小豆豆》改編的動畫電影將於今年12月8日在日本上映。

看完這本書,無數人嚮往去巴學園讀書,遇到一個像小林宗作這樣的老師,被傾聽,被理解,被善待。

在《窗邊的小豆豆》出版之前,關於小林宗作並無太多記錄。

在小林宗作去世五年後,佐野和彥才第一次知道他,了解他的音樂教育理念後非常感興趣:小林宗作老師是如何面對孩子的?於是,佐野和彥輾轉尋找小林宗作的家人、學生,為其寫了一本傳記——《巴學園的父親:小林宗作傳》。

01

「這是個破學校!」

巴學園看起來毫不起眼。大門是兩棵樹,中間掛着「巴學園」的銘牌。校舍有兩層樓,旁邊是校長的家。其他孩子路過時,常指着巴學園說,這是個破學校!

校舍裏面停着幾節廢舊的車廂。小林宗作在歐洲留學時,曾在巴黎看過馬戲團的大篷車。他便突發奇想,想做一個電車教室。

他向一位在東急電鐵上班的家長,要了一個電車車廂。車廂運來後,大家用水管沖洗乾淨。車窗玻璃很厚,內側有木質防曬百葉窗。座椅不動,放上桌子,再把司機的座位換成黑板,教室成了。

東急電鐵先後運來了7節車廂,兩節當園舍,一節當做玩耍室和圖書館。暑假老師來講習,這就是老師的食堂。戰爭後,電車被燒毀了5節。

黑柳徹子在《窗邊的小豆豆》中,描述了小豆豆和同學們在電車教室里是怎樣愉快地上課。小豆豆和同學們在教室里,可以根據當天的心情,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

不過,當孩子們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學校是「破學校」時,仍會難過。

小林宗作

小林宗作知道了,在學生集合時,對大家說:「人家說我們是破學校,又有什麼關係。巴學園一點厲害的東西都沒有。可是啊,老師去法國的時候,看到一些研究所窗戶玻璃都破了,房子也很舊,就是個破爛不堪的地方。但是,偉大的居里夫人就在裏面,做着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研究呢!」

孩子們再遇到有人喊「破學校」時,便唱着歌,反擊回去。

02

教育不是宣傳

小林宗作出生於1893年,是家裏5個孩子中的幼子。

小時候,他經常在自家房前的河邊揮舞指揮棒、唱歌。

上學時,他的成績非常優異,15歲時,他便在家鄉的小學擔任了代課老師。之後他前往東京學習,畢業後6年,擔任東京三所小學的訓導。

期間,小林宗作一直想創辦一個幼兒園,能讓孩子在其中種花、跳舞、養兔子、養鴿子、坐在驢車上遊玩……

他注意孩童的遊戲,一下子明白身體運動和音樂節奏的重要性。

他對日本教條式的小學音樂教育很不滿。走在路上聽到孩子們唱「敵軍將領地施特塞爾/求見我軍乃木大將」「幫爹娘/帶弟弟/兄弟和睦/又盡孝/二宮金次郎/他就是榜樣」時,他萬分氣憤,因為這些宣傳是有違孩子的天性的。

所以,小林宗作毅然辭職,赴歐洲留學。他共留學兩次,向各種各樣的人求教。

小林宗作始終關心孩子最本真的模樣,相信大自然的教育力量,散步和戶外教學成為了巴學園的重點。

他在《幼兒園來信》中記錄了散步的場景:體操課就是走過架在坡下田間大河上的木橋。孩子們過橋順順噹噹,老師卻會掉到河裏。

午飯結束後,老師問,「同學們今天學習得很努力,下午想幹什麼呢?」

「散——步!」

於是同學們趕忙穿上鞋子,跟着老師走出校門,走到河邊。櫻花早已沿河綻放,油菜花鋪滿河岸。

老師指着油菜花,問,「為什麼油菜要開花呢?」然後,講起了雌蕊和雄蕊的知識。孩子們挨個蹲在油菜花前,盯着花,看蝴蝶忙碌。

他們接着走,穿過樹林,路過一口井,到達寺廟,玩夠了,聊夠了,返程。

這樣的童年,這樣的學校,怎麼可能不讓人嚮往?

03

會玩的老師

巴學園最大的特點是綜合教育。小林宗作不希望語文只是語文,而要與其他學科聯繫起來。

理想狀態是,「孩子們不知道自己上的是歷史課還是算術課,亦或是語文課。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學習還是在玩耍,但卻大感興趣,不知不覺就學到了東西。」

這需要巴學園的老師們有強大的力量。開始上課後,老師把當天要學的知識點都寫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從喜歡的那門開始。

喜歡作文的寫作文,喜歡物理的點起了酒精燈,喜歡體育的做起了操。不喜歡的科目,只要在放學之前完成就可以。

升到五六年級後,老師已經充分了解孩子們,便可以因材施教。

小林宗作為老師們提供極大的自由度。是否在教室上課,取決於天氣。

學歷史,老師會帶着孩子們去寺廟,散步並學習。一路上,他們可以認識植物,路過農田時還可以學算術、地理、生物……

他曾問兒子金子巴,想找一個會玩兒的老師,一周三天能去巴學園就行。

金子巴不理解,孩子們自己玩兒不就好了嗎?之後他才明白,父親對「玩兒」的標準,是指老師必須什麼都會。老師心裏若沒有「玩兒」,就不能個性化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乍看上去像放任孩子,但絕不是放養,而是以巨大的力量一邊呵護,一邊培育孩子的嫩芽。培育嫩芽和對待每個孩子的方法,全憑各位老師的創意和指導能力。」金子巴回憶。

在《窗邊的小豆豆》中,覺察不出黑柳徹子有任何被批評過的印記。但金子巴回憶,其實她老是挨批評。

孩子們在電車車廂教室里入神觀看木偶戲。

只是老師們從未採用過讓她感到傷害的批評方式,她沒有意識,也便沒有了這段記憶。

小林宗作總說,狗也好,獅子也好,都不能打。鞭子抽到身上的瞬間,產生的唯有仇恨。「愛的鞭子是不存在的。」他在家裏也從未抬過手打孩子。

當學生們吵鬧不停時,小林宗作反而會呵斥老師們,「孩子們吵鬧是因為教師沒有本事!」

孩子們扯着嗓子唱歌時,他指責:「這樣唱出來的聲音美嗎?總也不研究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唱出好聽的聲音!」但他也不會告訴老師們應該怎麼做,只是訓斥:自己想!不要學別人的樣兒!

04

生的力量

「與其玩弄這個自由教育、那個某某主義,莫如相信生的力量,站上講台進行真教育,在學生的內心裏也培養出強烈的生的力量。」小林宗作寫道。

一位老師告訴佐野和彥,他曾經接受的只是普通的音樂教育,接觸小林宗作後,「每個小時都是驚喜,簡直就是把以前所受的教育全部恢復成白紙後重新來過一遍。」

教育必須是自由的,不受任何束縛。」

「教育只能把真實教授給孩子。」

「教育不可無視孩子的感性而用於其他目的。」

這是小林宗作的教育核心。一切都要為這三點讓步。

運營一所學校的成本並不低。每月要為教師發工資,還有其他的支出項目。小林宗作想要讓教育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所以巴學園一直拒絕接受一切來自公共機構的私立學校補助金。學校也不會向家長們低頭拿錢,只有發自內心認可小林宗作校長教學方式的人,願意出資援助,他才會接受。

金子巴常聽父親說,要是得了一點點錢就要在教育內容上被人指手畫腳,這種錢就不要了。

小豆豆就讀巴學園時,正值二戰。日本軍國主義已經將勢力伸向孩子們,陰霾籠罩中的巴學園就是孩子們的烏托邦,也是小林宗作的精神家園。他從未把戰爭帶進校園。巴學園從未懸掛天皇照片,他也從未對孩子們說誰是敵人。「真正的教育是不受時代潮流影響的。」

1945年,數枚導彈擲向巴學園,落在了電車教室上。小豆豆看到小林宗作校長靜靜地站在大路上,看着巴學園在燃燒。學校盡頭的校長的家,也被燒毀了。

小林宗作仍然穿着舊西服,雙手插兜,對身旁的兒子金子巴說:「噢,下一次,我們辦一個什麼樣的學校呢?」金子巴愣住了。

身邊的人悲痛萬分,他卻燃燒着新的希望。

戰後,小學停辦,幼兒園重新裝上了電車教室。金子巴也會搭把手,但他更想實行自己高等師範的做派,傲慢地制定周、月教育計劃,摒棄了父親的自由之基。僅三個月,金子巴就被巴學園的老師們趕出來了。

儘管後來金子巴頓悟,也成為了優秀的教育家,但小林宗作突發腦溢血去世,巴學園土地因涉及繼承稅也被賣掉了。

小豆豆最後一次見小林宗作校長,是和大人一起,在逃難的列車上,往東北開去。

她望着漆黑的窗外,回憶着校長的話,「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她告訴自己,不要忘記這些啊!

七十多年過去了,黑柳徹子已經90歲了,但她依然沒有忘記,因為在她的人生當中,「再也沒有比在巴學園時代更快樂的日子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教育人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29/198395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