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包括整個加拿大,之所以會有「陪讀媽媽」這個身份,主要還是家長認為加拿大適合孩子成長,哪怕自己放棄工作奔赴萬里去陪讀,也是值得的。
但,陪讀媽媽們對溫哥華總是好評如潮嗎?有些媽媽當然很適應,有些媽媽則各種水土不服——不只是因為寂寞、因為缺少交際圈,如今又多了一個原因:無處不在的詐騙。
在溫哥華本地華人論壇上,有人轉發了一位陪讀媽媽的遭遇:
簡單概括就是:短短3個月時間,就遇到了太多缺德的人、太多的騙子,連房東、早教機構老闆都不可信;甚至是抖音里都一大堆騙子,在國內都沒遇到過……在其他方面,這位陪讀媽媽也對溫哥華很失望,比如基礎設施太差、法律不健全等等,但最讓她難受的還是「騙子太多,而且很多都是華人。」
她說的騙子不只是短訊、郵件詐騙,還包括一些明明什麼都不懂,卻把自己包裝成業界專業人士的「詐騙」。難道,事實真是如此嗎?溫哥華各類華人「騙子」,真的如此之多,還是這位媽媽只是在說氣話?老鄉見老鄉,背後開一槍讓人頗感意外的是,論壇網友們普遍認同這一觀點,表示這年頭老鄉見老鄉,不是兩眼淚汪汪,而是背後開一槍。
溫哥華的日子不好過,這裏華人移民水平參差不齊,他們為了謀生當然要不擇手段。想騙本地人,騙不成功,只能騙初來乍到什麼都不懂的華人。最下作的騙術,當然是直接以加拿大稅務局名義去所謂的催款,或者假扮銀行員工要求付某些款項,而且這類騙子的大本營有時不在加拿大,而是在其他監管不嚴的小國。初來乍到的華人普遍英文不好,喜歡「花錢消災」。
另外一種「騙術」,就是這位陪讀媽媽所說的:明明自己只是半瓶子水或者只是對某行業略知一二,謊稱自己是行業精英,給出一些不負責的投資置業計劃或者申請計劃,讓華人家長蒙在鼓裏。如果想安寧,請去小城鎮有網友在肯定了溫哥華華人愛騙華人這一事實後,不忘提醒陪讀媽媽們:你們來到溫哥華,必然會經歷各式各樣、花樣百出的詐騙,抱怨也沒用,要麼自己有火眼金睛去識別、要麼別來、要麼去小城鎮。
相比於溫哥華,多倫多,包括蒙特利爾這樣的大城市,加拿大的中小城鎮相對來說還比較安寧,騙子數量屈指可數,華人移民也很少會被針對。生活寂寞?如果跟國內大城市比,連多倫多、溫哥華都算的上寂寞,既然如此,乾脆去小城鎮享受安寧的寂寞,反正都是寂寞……信息主要來源,最好親自查網站一定要去大城市,如何儘可能防止被騙?有網友支招:一切信息的主要來源,不要只聽某個「專家」說,或者只看社交平台,而是要親自查閱正規網站,比如溫哥華私校的官網、加拿大政府網站、移民局網站。
看不懂?可以用自動翻譯或者請人翻譯,通過官方渠道獲取的信息最可信,當你帶着這些信息有備而來加拿大的時候,自然就不容易受騙。很簡單的例子:加拿大稅務局、加拿大銀行賬單絕不會直接通過電話形式問你要信用卡號;另外,無論是申請加拿大護照、申請楓葉卡還是申請孩子的私校,網站上都有明碼標價,如果中介獅子大開口,也好識別。其實英文詐騙,比中文詐騙還要多其實騙子在哪裏都有,不論種族。之所以華人經常遇到華人騙子,主要是因為語言交流無障礙,造成「在加拿大遇到的騙子都是華人」的錯誤認知。來溫哥華待久了,你幾乎天天能收到各類英文詐騙短訊,要麼是「中獎了」、要麼是「欠錢了」。
某種程度上說,英文詐騙比中文詐騙還容易得手,因為剛來溫哥華、不明真相的華人潛意識裏認為「本地人應該更老實,不太會騙人」,結果正是這種心態被利用。一向對印度裔不太待見的華人經常表示:「印度騙子和同胞騙子,最防不勝防。」首先,如今各級政府、部門的接線員大部分是印度裔,這就讓人們在接到詐騙電話時容易信以為真。其次,印度裔的英語語速很快、說話含糊不清,有的時候表達的內容讓你似懂非懂,最後乾脆就相信了。還有,最能想出「花式詐騙方法」的族裔,非印度裔莫屬。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報道過:總部西雅圖的Hiya公司報告顯示,加拿大人接到的電話里有高達6.3%是詐騙電話,詐騙短訊佔總短訊的比例更高。各大領事館也是操碎了心,比如中國駐溫哥華、駐多倫多總領館,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提醒在加拿大的華人防範詐騙,但總是有人中招。頻繁的詐騙,會讓第一印象大打折扣說回開篇的陪讀媽媽,其實本地人經歷詐騙已經習以為常,因為本地人明白加拿大如今的詐騙有多猖獗,早已不會把加拿大當成一個天下無賊的地方,早已做到既來之則安之。之所以陪讀媽媽們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其實也能理解:她們捨棄了一切來陪孩子讀書,來承受這裏的寂寞生活,本就希望這裏能一切順心,沒想到對溫哥華的第一印象就是「處處是騙子」。
那麼,就算溫哥華有再多的優點,在陪讀媽媽看來也起不到加分作用,對溫哥華會越來越失望,最終考慮離開。畢竟溫哥華是每年都能排進全球前5的「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陪讀媽媽們會思考:這樣的生活狀態,能配得上這麼高的名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