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易富賢:從全球人口大變局下看習近平訪美

作者:

近年中美關係螺旋式下降,原因有三:美國對中國政治失望,中美貿易不平衡,對中國經濟誇張預測導致的戰略誤判。但今年6月以來,美國的政要相繼訪華,11月習近平訪美,兩國緊張的關係有望緩解,這與國際人口大變局有關。

中美貿易不平衡

兒童代表着希望,願意為孩子花錢是父母的本能,因此兒童佔比與居民消費正相關,而15-64歲勞動力佔比則相反。中國的兒童佔比不斷下降,從而使得15-64歲勞動力佔比從1982年的62%升至2005-2023年的72-75%(國際社會為64-66%)。相對於內需市場,中國「過剩」了1億左右勞動力。

獨生子女政策降低家庭規模和剛需,導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從1983年的62%降到現在的43%(國際社會佔60-70%),從而導致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從1983年的53%降至現在的38%(國際社會佔50-70%)。

有別於其他國家的經濟主要靠消費驅動,中國的經濟和就業高度依賴出口,因為勞動力「過剩」和內需不足。其他國家的進出口是需要平衡的,只有美國可以存在適度逆差,因為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因此中國60-90%的順差來自對美貿易。根據中共官方統計,2018年向美國出口4784億美元貨物,從美國只進口1551億美元,獲取3233億美元順差(佔中國總順差的92%),為中國提供了數千萬就業機會。

2001年至2022年間,中國從美國進口額,只相當於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的23%,而世界其他地區作為整體與美國的貿易的這一比例為72%(該比例是健康的,因為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如此不平衡的中美貿易,讓美國資本市場受益、民眾享受低物價,但是卻摧毀了美國的製造業。1971年-2001年,美國在世界製造業出口中所佔的份額穩定在13%,但是由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美國的這一份額降至現在的6%。

2009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學的《二十一世紀》發表《獨生子女政策與中國發展模式的困局》,預測將爆發中美貿易戰,美國等國將設置貿易壁壘、限制高科技出口、振興製造業。

美國鐵鏽帶是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最大的受害者,他們在2016年成為將特朗普推上了總統寶座的決定因素之一。特朗普上台後,發動對華貿易戰,努力提振製造業。結果,中國出口佔美國進口的比例從2017年的22%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3%,中國的青年失業率也節節攀升。

對歐美出口的急速下滑,使得中國的順差減少,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加。中國不得不增加對其他國家的出口,但是這些國家的貨幣不是硬通貨,會加劇人民幣貶值。現在中國減持美債就是為了換成美元,買人民幣資產,以避免人民幣過度貶值。並且與發展中國家的不平衡的貿易,會導致他們的債務危機和政治動盪。

2023年前10個月中國的順差中還有75%來自美國、歐盟和英國。如果對歐美出口繼續下降,將導致中國失業率攀升、人民幣貶值、經濟減速。因此,中國現在迫切希望改善與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關係。

中國經濟超不過美國

林毅夫、李稻葵等「帝師」預測,2049年中國的人口將是美國的4倍,人均GDP是美國50%、75%,經濟總量是美國的2、3倍。這些預測引發蝴蝶效應,中共領導人做出「東升西降」的戰略誤判,美國政要則產生戰略焦慮。俄羅斯總統普京相信只要能穩定與「東升」的中國的關係,「西降」的美國就無力阻止其對烏克蘭的入侵。其實,即便中國從未實行過計劃生育,人口也達不到林毅夫等人的預測。

勞動力是經濟的脊樑,老齡化是阻力。日本的15-59歲勞動力在1994年開始負增長,美國的要到2048年才會負增長。日本所有的人口學參數在1992年前後全部比美國差,經濟增長率也在1992年開始低於美國。從1995年到2023年,日本的經濟總量從相當於美國的73%降至16%,人均GDP從相當於美國的154%降至42%。

台灣、韓國憑藉不斷增長的勞動力和年輕的人口結構,人均GDP從1960年相當於美國的5%分別飆升到2014年的42%、53%。但是台、韓的勞動力在2014年、2016年開始負增長,人口快速老齡化,人均GDP在2023年降至美國的41%、40%,今後可能將低於30%。

意大利的勞動力在1993年開始負增長,老齡化比美國嚴重。從1992年到2022年,意大利的經濟總量從相當於美國的20%降至7.9%,人均GDP從相當於美國的90%降至45%。

歐盟作為整體,勞動力在2008年開始負增長,老齡化比美國嚴重,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的比例從2008年的77%降至2022年的49%,其中希臘、葡萄牙從66%、51%降至27%、32%。

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生育率只有1.22,開始低於日本、意大利、希臘和葡萄牙,意味着今後的老齡化更嚴峻,勞動力降速更快。中國近年的年齡結構類似日本1992年,經濟在快速下行,到2031-2035年,中國所有的人口學參數都將比美國差,經濟增速將開始低於美國,人均GDP將難以達到美國的30%,經濟總量不可能超過美國。到2040年,中國的年齡結構將類似日本的2020年。

醫生不會診斷某人死於「衰老」,而是死於與衰老相關的具體疾病。現在很多經濟學「神醫」樂觀地認中國經濟為不會患「日本病」。中國的經濟可能真不會像日本那樣患「心臟病」,也不會像意大利那樣患「糖尿病」,但是卻可能患「癌症」,而絕不會長生不老。

美國及其盟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歐盟、日本、韓國)也面臨老齡化危機,經濟佔全球比例從2003年的77%降至2022年的55%,還將繼續下降。他們目前在應對烏克蘭、加沙危機上已經捉襟見肘。

中國無力挑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需要改善與美國的關係以保經濟和就業,而美國需要與中國合作才能避免全球秩序的崩潰。共同的利益促成了此次習近平訪美。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23/198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