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在阿曼的軍事基地計劃,恐牽動美國全球戰略

隨着美中競爭加劇,中國正在全力發展海上力量,追趕美國。有消息表示,中國有意在阿拉伯半島東南端的阿曼(Oman)興建軍事設施,擴張其在中東的影響力。

專家表示,這可能會迫使美國不得不重新評估在中東地區乃至全球的軍事戰略佈局與資源配置,也意味着萬一有戰事發生,美國必須把兵力散佈到更多地方去因應,無形中將增加處理台海問題的複雜性。

彭博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聽取了顧問的一份簡報,說明中國準備在阿曼興建一處軍事設施。報道說,拜登被告知兩國國防官員在上個月討論了相關事務,阿曼方面表示願意接受這項協議,中阿雙方同意未來幾周進一步商談。

在這項消息披露後,拜登致電阿曼元首。白宮11月10日發表簡短聲明,表示兩人討論了中東地區的最新事態發展,承諾強化兩國長期的雙邊關係。但聲明並未提到是否有談到中國擬在阿曼興建軍事基地事宜。

位置優越

阿曼鄰近霍爾木茲海峽,該海峽號稱「波斯灣咽喉」,是重要的石油與天然氣航道。2021年,阿曼是中國的第4大原油進口國,佔比8.7%。2000年,阿曼曾位居中國原油進口國的首位,當年從阿曼進口的原油有1566萬噸,現已被沙特取代(佔比17%);在俄烏戰爭後,又有逐漸被俄羅斯取代的趨勢。

位在美國紐約的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阿曼雖然是產油國,也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的一員,但人口僅500萬,經濟實力也有限。中國之所以會選擇阿曼作為海外基地,應該還是看重阿曼優越的戰略地理位置,它能夠雄視霍爾木茲海峽,可以控制波斯灣通往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線。

他表示,阿曼跟中共建交了45年,但雙方經貿關係的依存度稱不上太高,雖然近年來北京透過「一帶一路」在阿曼投下巨資開發了不少項目,在杜庫姆港(Duqm Port)購置了大量土地,投資杜庫姆特別經濟區的第一期工程,該經濟區將是中東最大的石油儲存設施所在地。當時中國聲稱是要建造煉油等設施,如今看來顯然就是為現在興建海軍基地做準備。

梅復興說,杜庫姆港面對阿拉伯海,傳統上是美、英、日等國海軍的補給加油點。中共選擇阿曼明顯旨在中東地區擴展立足點,此前中國的海外基地只有非洲吉布提一個,如果未來中國在阿曼建立第二個海外基地的話,一來是保障攸關中國能源運輸的海上交通線;二來是展現中國勢力進入中東地區,可以提升北京在該區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三來則是藉此伺機挑戰美國在該地區的傳統勢力。

今年3月,在中國居中協調下,一向被視為中東宿敵的伊朗與沙特在斷交7年後簽署協議,同意恢復兩國的外交關係。在哈馬斯攻擊以色列後,中國也在尋求推動停火協議。10月中,中國海軍第44批護航編隊結束對阿曼的訪問,並在馬斯喀特附近海域跟阿曼海軍進行海上聯合演練。

根據中國官媒央視報道,參演艦艇包括中國的導彈驅逐艦淄博艦、導彈護衛艦荊州艦,以及阿曼皇家海軍薩達號巡邏艦,操演課目包含海上通信和編隊運動等。

資料照片:中國軍人2017年8月1日在吉布提(Djibouti)舉行新基地啟用儀式(中共軍方圖片)

削減美國影響力

分析人士說,這些都顯示中國正在加強對中東地區的涉入,深化跟中東的防務與外交關係。

台灣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阿曼除了地處中東戰略要地外,長期以來也被認為是中東地區相對穩定和中立的國家,此種政治特性對中國來說可能具有吸引力。

他表示,阿曼基地可被視為中國在吉布提後,補充和擴展其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進一步增強其全球軍事佈局,可能會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優勢構成挑戰與威脅。他說,這不僅會提升中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也可能作為對其他大國,特別是美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一種平衡,甚至可能會使美國和其中東盟友的關係受到分化,導致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相對下降。

陳文甲說:「中國的這一舉動將可能被視為其尋求改變由美國主導的國際規則和秩序的一部分,特別是在海洋自由航行和國際海事安全方面。」

基地用途

他並表示,阿曼基地可以用來做情報收集,包括監視區域內的軍事活動和海上交通,這對於中國了解和影響區域安全局勢至關重要;或也可能提供必要的後勤支持,包括補給、維修和休息站功能,以支持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在遠洋的部署和行動。

此外,基地也可促進中國和阿曼及其他區域國家的軍事合作,包括聯合軍事演習和訓練,同時考慮到亞丁灣和索馬里海域的海盜問題,也可用來支持國際反海盜行動和維護海上安全。甚至一但發生區域緊張或局勢危急下,阿曼基地還可能用於支持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或撤僑行動,保護在中東和非洲的中國公民。

梅復興表示,中國在阿曼開設基地對美國的挑戰主要還是在波斯灣以及阿拉伯海區域內的軍事設施「從無到有」的性質,而不是量上面的威脅,因為美國早已在科威特、巴林、卡塔爾、沙特、阿聯酋等多個國家設有頗具規模的基地並駐有相當兵力。

理想與現實差距

他說,如果中國得以在阿曼開設軍事基地,對於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與地緣戰略影響力勢必會有所助益。但從北京近來在以哈戰爭中試圖運用有限的海軍威攝力擺出加持伊朗的動作,就說明了其主觀野望和客觀局限間的差距。

事實上,阿曼不只是中國主要的原油進口國之一,它同時也是台灣原油的主要進口國之一。2022年的前11個月,台灣自阿曼進口了1833.7萬桶石油,佔台灣原油總進口量6.5%。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翟文中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其實很怕美國切斷輸往中國的運油航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中國的勢力越來越大,並在阿曼的港口駐軍,某天中國也可能以各式理由對輸往台灣的運油船實施登船臨檢,並將之扣留,其後續效應不可忽視。這就跟1993年的「銀河號」事件一樣,美國指中國船隻向伊朗運輸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將「銀河號」扣留了33天,但最後沒有發現違禁原料,卻形同某種程度的經濟封鎖。

戰略佈局重新配置

他表示,一但中國跟阿曼達成協議,美國必須重新評估其在中東地區的軍事戰略與資源分配,換句話說,翟文中表示:「他(美國)也要考慮萬一真正發生戰事,戰線會延長,他要把兵力散佈到更多的地方去因應,所以會增加處理台灣海峽問題的複雜性。」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與《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正在與沙特和阿聯酋兩個關係最緊密的中東盟友討論共建軍事共同防禦條約,此舉引起了美國部分立法者和外交人士質疑,認為美國近年來調整全球軍事資源配置與戰略部署,即將重心轉移至印太地區以應對中國在印太的潛在威脅,但現在又回到了中東地區,跟當初追尋的目標相矛盾。

翟文中表示,按照中國「三步走戰略」的慣例,阿曼基地一開始應該只是一個戰略支點,待完善相關設施後再發展成後勤保障基地,最終目標是朝向軍事基地的方向走。

珍珠鏈戰略

他說,中國在尋找海外基地時有一個共通性,就是鎖定地理位置要津的海洋「扼制點」(choke point),從而對該點所想要影響的水域發揮中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關鍵影響力,比如吉布提保障基地面向曼德海峽,該處連結紅海與亞丁灣;阿曼鄰近霍爾木茲海峽。其他一些民商港口如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面向阿曼灣與阿拉伯海北部,向西可及霍爾木茲海峽與波斯灣;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面向印度洋北部,向西為阿拉伯海,向東為孟加拉灣;緬甸的皎漂港面向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柬埔寨雲壤基地面向泰國灣與南中國海西南部,均是如此。

翟文中說,為了保障能源及海上貿易安全,中國把南中國海到中東之間沿線各國的港口與海洋扼制點串成所謂的「珍珠鏈戰略」,這是一條中國最重要的海上生命線,後來中國用一帶一路的名義包裝並擴大範圍,阿曼就是中國「珍珠鏈戰略」擴至北印度洋的其中一個例子。

根據美國戰略學者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將軍的海權論,國家繁榮與國力有賴於海上交通線的控制,誰控制海洋,誰就控制世界。控制海洋除了裝備一支強大的海軍外,同時必須擁有海外基地與加煤站。相較美國在海外8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750個軍事基地,中國目前僅有吉布提一個海外保障基地而已,分析人士說,中國要追趕的還有一大截。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20/198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