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人過五十,關好身後的門

蘇軾寫:「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旅程,時間滾滾向前,從不停歇。

而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一扇大門,我們風塵僕僕地推開,卻總忘了離開時隨手關上。

尤其是人過五十,到了人生的下半場,習慣性回望過去,必然會躊躇不前。

可任你有再多的留戀,再大的恩怨,最後全成了心中的執念,背上的包袱。

真正的聰明人,懂得關好身後的門,大步向前,輕鬆上陣,不為往事擾,只為餘生笑。

1

關好得失的門,學會看淡

亦舒說:「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如果抓着過去的得失不放,或張揚,或沮喪,只會擾亂思緒。

得到的是幸運,失去的是常態,你看得越重,內心越是疲累不堪。

世事諸多無常,人生幾多風雨,何必要去掛念一時的得失。

更何況,你再去計較執着,過去的早已過去,不如關門轉身離開。

就像《後漢書》中「破甑不顧」的那個叫做郭泰的人。

他手中的瓦罐摔碎在地,他卻頭也不回地離去,毫不惋惜。

有人問起原因,他淡淡地說:「既然已成事實,再惦記又有什麼用處呢?」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從來不是過去,而是寶貴的當下和將來。

曾國藩說:「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

名利也好,聚散也罷,比起患得患失,不如學會看淡看開。

得之不喜,失之不憂,順其自然,隨緣自適,就是餘生最好的心態。

2

關好欲望的門,學會從簡

莊子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鳥兒在森林棲息,不過佔了一根樹枝;鼴鼠到河中飲水,不過喝一飽肚。

人亦是如此,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美味,日食只需三餐。

或許年輕時,汲汲於富貴,汲汲於物質,想要的太多,索求的太甚。

可到了一定年紀,看清生命的真相,更明白:物質的富足,永遠比不過內心的豐盈。

況且,慾壑難填,貪念難止,人一旦墜入欲望的深淵,就會給自己帶來無限的苦痛和災禍。

正所謂,大道至簡,繁在人心。

五十歲後,關好欲望的門,學會減法過生活。

回歸簡單,回歸素樸,知足常樂無閒事,人生處處皆風景。

3

關好恩怨的門,學會善忘

季羨林先生在書中寫:

「如果不能忘,或者沒有忘這個本能,那麼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像一開始那樣殘酷地折磨着你。」

到了五十歲,遇見過許多人,經歷過許多事,有好有壞,有苦有甜。

難免會因為一些人和事發生恩怨糾葛,對錯難分清,心中意難平。

比如:朋友的傷害、愛人的背叛、事業的糾紛、家庭的不愉......

可若是無法忘記,堆積在心頭,不過是自我消耗,自我懲戒,讓傷口常常如新。

五十知天命,要明白餘生很貴,千萬不要為了不值得的人和事浪費時間,折磨自己。

你往回看的每一眼,都是一種累贅;你向前邁的每一步,都是一種成全。

正如《了凡四訓》裏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曾經的恩怨是非,與其執着不休,不如試着淡忘,讓它們隨風而逝。

卸下心頭的負擔,趕走天空的陰霾,和自己和解,和往事和解,才能心情明媚,過好今後的每一天。

4

關好遺憾的門,學會翻篇

三毛說:「遺憾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沒有它的生活並不完美,有了它,卻又讓人不堪面對。」

走過半生,哪有什麼事事盡如人意,遺憾常有,悔恨常在。

那些來不及做的事,那些不曾留住的人,困在心裏,滿是惆悵。

若頻頻回首,捶胸頓足,自怨自艾,就會被遺憾淹沒,被挫敗包圍。

人生無法重來,過去無法改寫,但你可以嘗試在當下,開啟新的未來。

畢竟,比起耿耿於懷當初的選擇,此時此刻的生活,也更值得把握。

要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學會翻篇,及時止損,繼續向前,不遺餘力地耕耘每一個現在。

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珍惜身邊人,做好手中事,就是最清醒的活法。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儒風大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15/197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