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山二院患癌事件:院長之子中學就發表高水平論文?

通過此次事件

有關部門應儘快啟動清查實驗室環境安全行動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二院)患癌疑雲仍在發酵。11月10日,《中國新聞周刊》在中山二院一住院病房見到醫院通報中的胰腺癌患者黃某。其家屬表示,不願意接受媒體採訪。

11月9日,中國科協微信公眾號曾就此事發文稱,綜觀此次事件,之所以會在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關鍵在於公眾強烈懷疑3名患癌的人員都與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有關聯,且時間都在最近幾年。文章呼籲,秉承實事求是、科學理性的態度,儘快地探求事實真相。這一事件更深層次的警示在於公眾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科技倫理原則:安全的實驗室環境。

與此同時,有關中山二院院長宋爾衛之子中學時期與中山二院乳腺腫瘤中心副主任蘇士成共同發表論文,以及宋爾衛、蘇士成等人的關係圖也在網上引發熱議。

腫瘤誘導試劑因管理不善可能出現外泄

此前,有消息稱,黃某等人曾工作的乳腺腫瘤實驗室已被拆除。經媒體確認,這一實驗室位於中山大學北校區醫學科技綜合大樓八樓。11月10日下午,《中國新聞周刊》現場走訪發現,實驗室並未拆除。實驗室的木門右側掛着寫有宋爾衛教授的牌匾。透過木門上的玻璃窗口,可以看到實驗室內的儀器設備、實驗用品都緊湊擺放在實驗台和置物架上。

 

 



中山大學北校區醫學科技綜合樓 本刊記者 牛荷/攝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中山二院科研與學科建設部主任林桂平告訴記者,實驗室於8日拆除了一排儲物櫃,但並非網傳的消防整改或其他目的。據林桂平介紹,作為醫學實驗室,中山大學和大學醫學院會經常性展開安全巡查。今年6月28日,中山大學組織全校實驗室進行檢查時,指出實驗室的柜子擺放位置導致實驗通道過窄,要求對這些柜子進行拆除。「柜子里的物品均是屬於實驗室人員的普通實驗耗材,比如一次性口罩、手套、離心管以及培養皿等,裏面並沒有任何試劑。」林桂平表示。他還稱,「拆的柜子並沒有丟棄,而是存放在醫院的物資倉庫里。這個柜子還在,可以接受相關部門的檢查。」

國內某三甲醫院一位資深實驗室管理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有理論認為,腫瘤的發生、進化和突變,本質上是生物為應對環境變化而產生的適應性進化行為。患癌的誘因很複雜,其與細胞受損及功能異常密切相關。醫療機構實驗室大部分為臨床實驗室,使用的試劑為無害化的統一市場化試劑,很少存在生化試劑管理的問題。而少數機構的研究型實驗室,研究工作涉及到動物模型實驗。例如用腫瘤誘導試劑在實驗小鼠體內誘導產生腫瘤,再取小鼠腫瘤組織細胞進行病理檢查、基因檢測或其它相關研究。誘導試劑因為管理不善可能出現外泄。

 

 

 




位於中山大學北校區醫學科技綜合樓八樓的實驗室。該實驗室負責人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本刊記者 牛荷/攝

 


該管理人員稱,正常情況下,無論是臨床型還是研究型實驗室均有嚴格管理規定,不同級別的工作人員只被允許進入相應級別的工作區域,進入實驗室均需要進行身份核驗,能直接接觸到危險生化試劑的人員是少數。理論上,由於生物醫學實驗室存在生物安全性問題,行業規範要求此類實驗室定期進行室內和室間的質量控制,且相當嚴格。實驗室內部會定期進行室內質控,大型研究型實驗室的室間質控至少是省級。在這一系列舉措管理下,實驗室試劑是不會外泄的。然而,腫瘤誘導試劑等生化試劑一旦發生外泄,或後果嚴重。

一名在美國排名前五的兒童癌症醫院從事腫瘤領域研究的科研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關於實驗室環境或試劑與患癌關係的調查,可以查過去幾年的實驗記錄,以及調查幾位癌症患者過往幾年是否高頻率地使用過相同的試劑。在他看來,科研人員基本都是處在過勞、高壓的工作狀態下,需要做生化實驗的人,不可避免會接觸很多有毒試劑。但規範的實驗操作,可以規避大部分已知的風險。

 

 

 



透過門上玻璃窗可以看到實驗室內部。本刊記者 牛荷/攝


據該科研人員了解,國外實驗室管理要比國內嚴格很多,雖然實際操作中也會有違規行為,但一旦發現學生操作違規,處罰比較重。如果實驗室管理人員發現一些違規擺放的試劑、器材等,會先給項目負責人發郵件告知,讓其確認出現違規的實驗室及具體違規人員。懲罰根據違規的危險程度確定,如果出現重大實驗室安全事故,項目負責人也會受到影響。

中國科協發佈的文章稱,希望通過此次事件,使有關部門儘快啟動清查實驗室環境安全行動,特別是生物、醫藥以及化工等相對「高危」的實驗室環境,更應該成為重點清查對象。

院長之子初試成績最低考入本院

就網上熱議的宋爾衛、蘇士成以及宋爾衛之子等人的關係圖,《中國新聞周刊》從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幾位相關人士處確認,中山二院院長宋爾衛之子即為網傳人物關係圖中的宋世鍵。

 

 

 




中山二院院長 宋爾衛/ 中山二院官網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現任中山二院院長的宋爾衛生於1970年,於1995年從中山醫科大學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獲得碩士學位,進入中山二院普外科工作,之後加入蘇逢錫團隊。2000年,宋爾衛獲得中山醫科大學博士學位;2002年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CBR生物醫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2004年9月回國進入中山大學工作。2005年,宋爾衛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下稱「傑青」)資助,時年35歲,2010年擔任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013年入選國家首批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7年起,他擔任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院長,並於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時年49歲。

蘇士成生於1983年,現為中山大學乳腺癌研究中心主任、中山二院乳腺腫瘤中心副主任、研究員。2013年,其師從宋爾衛獲得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外科學博士學位,2016年獲得了國家優秀青年基金(下稱「優青」), 時年33歲。2021年,獲得傑青資助,時年38歲。蘇士成是中山二院培養出的第五位國家傑青。

檢索蘇士成發表的研究論文可以發現,其作為通訊作者發表於2017年的一篇論文,第二作者名為宋世鍵。文章中列出宋世鍵的從屬關係均為廣東實驗中學。該文章於2017年7月1日發表在美國期刊《癌症研究》上,該期刊的影響因子常年在8~9。宋世鍵的貢獻包括實驗設計、數據收集和分析、論文撰寫和回復。當年7月21日,宋世鍵作為四作的另一篇論文發表於《癌症雜誌》上,影響因子為4左右,其貢獻為樣本收集。此外,2018年1月,宋世鍵作為第五作者的一篇論文發表在《分子醫學雜誌》上,文中沒有列出其具體的作者貢獻。後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中未出現蘇士成。這三篇文章均屬SCI論文,第一、三篇的主題與鼻咽癌相關,第二篇則與食管鱗狀細胞癌相關,所有論文的從屬單位均列出廣東實驗中學。

宋世鍵2017年畢業於廣東實驗中學南山1班。依據廣東實驗中學深圳學校微信公眾號的消息,宋世鍵回校作分享時,稱自己「班裏吊車尾、不搞競賽、不玩社團」。其2017年獲得中山大學自主招生入選資格,後進入中山大學醫學院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進行本科學習。根據中山大學醫學院微信公眾號消息,2018年7月,在蘇士成指導下,宋世鍵獲得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一等獎,報告題目為《巨噬細胞的異常激活在酒精引起的肝癌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2022年,宋世鍵考取中山二院乳腺外科碩士研究生,師從蘇士成。在當年中山二院公開的碩士研究生複試結果名單上可以看到,在乳腺外科學術型碩士擬錄取的7名學生中,宋世鍵的初試成績得分最低,為370分,複試得分最高,為477.83分,總分847.83排在第三位。

據中山二院網站公開信息,中山二院為國家衛健委屬(管)醫院,創建於1835年,是國內第一家西醫醫院,中國西醫學和西醫教育的發源地。百年傳承,醫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現有職工逾5700人,其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傑青6人,國家優青10人。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12/197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