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金融時報深度分析:習近平的悲劇在於走錯了路

英國《金融時報》周四(11月2日)發表題為「中國社會契約的崩潰」的文章。該文章指出,隨着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富裕」的承諾開始褪色,一度樂觀的社會現在開始擔心未來。

文章寫道,在北京郊區一條狹窄的街道上,以充滿活力的農民工社區而聞名的於辛莊村,一位姓周(Zhou)的男子在一家小小的穆斯林餐館裏狼吞虎咽地吃着麵條。

30歲的周是一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工作是用虛假的現金流為陷入困境的小企業主設立空殼公司,然後這些小企業主利用這些空殼公司籌集新的貸款,償還之前的債權人。周不願透露全名。

但是,即使是這個本應在經濟低迷時期蓬勃發展的可疑業務,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上個月,周的收入下降到去年水平的一小部分。他現在打算回到他在中部省份河南的家庭農場,賣有機雞蛋

他說:「我不知道經濟衰退該怪誰,但我只知道,今年的經濟真的很糟糕。到處在裁員。」

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像周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中國2.96億農民工正面臨薪資增長放緩,應屆大學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城市中產階級在政策引發的房地產崩盤中損失慘重,富人正因北京方面對互聯網、金融和醫療行業的打擊而步履蹣跚。

中國國家安全法規令外國公司感到擔憂,其中許多公司已停止投資。只有在某些政府部門或半導體等戰略性行業工作的人才能倖免。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稱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隨着黨的「共同富裕」政策減少不平等,國家正朝着「民族復興」和「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前進。

但在勝利的言論背後,許多觀察人士懷疑,政策制定是否游移不定。過去,中國共產黨允許人民獲得豐富的經濟機會,以換取對他們政治自由的嚴格限制。

英國《金融時報》稱,現在所謂的「社會契約」已經不再清晰。取代增長和機遇的是對安全和「美好生活」的模糊承諾。但是,大約有6億人每月靠不到140美元勉強維持生計,這足夠了嗎?一個曾經樂觀的社會現在對未來感到擔憂。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中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George Magnus表示:「過去的契約相當簡單,那就是:『我們將遠離政治,我們將不發表敏感意見,前提是我們能預期未來會繁榮。』」

他表示,這一契約「已經受到破壞,不僅是因為中國的舊發展模式不再真正奏效,還因為政府自己沒有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個信任問題。」

「共同富裕」的承諾

智庫卡內基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Peace)專家Evan Feigenbaum在201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稱,在2017年的十九大上獲得中國中央總書記的第二個任期後,習近平發出了中國「新政」的信號。

Feigenbaum寫道,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從矛盾——不同力量或影響的辯證對立——的角度思考問題。

根據官方媒體對習近平在十九大上的講話的報道,在改革開放時期,黨把重點放在了經濟增長上,即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與國家「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但是習近平宣佈中國正面臨新的挑戰。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他說「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些「需求」包括「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和更好環境的需求」。

分析人士指出,安全問題是關鍵。習近平在2012年成為黨的領導人時,共產黨擔心,不斷壯大的私營部門正在賦予企業家權力,使官員們黯然失色。2013年,中國共產黨發佈了一份內部備忘錄「九號文件」,抨擊西方憲政民主和其他理念,如普世人權和熱情支持市場的「新自由主義」。

在隨後的幾年裏,習近平通過無休止的反腐運動加強黨的紀律,同時推行更加自信的外交政策,疏遠美國等大型貿易夥伴。

史丹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Center on China’s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s)高級研究學者Xu Chenggang表示:「所謂的反腐運動只是(共產黨)想要用來清洗所有不忠誠的人的一種工具。」

分析人士表示,這種加強控制的做法無處不在,從限制經濟數據的發佈,到根據數據和反間諜法對外國諮詢公司進行調查,再到宗教和文化的中國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中國問題專家Drew Thompson表示:「安全是發展的必要條件。這是習近平領導下的社會契約中非常明確的一部分。」

但正是在2021年,隨着經濟從新冠疫情的第一次衝擊中復甦,習近平發起了迄今為止最具決定性的運動之一,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他稱之為「共同富裕」。

中國政府打擊了億萬富翁馬雲的互聯網帝國,導致他和該國其他重要互聯網集團基本上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北京方面一夜之間關閉整個在線輔導行業,並限制兒童在線遊戲。

在2021年8月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關於「共同富裕」的講話中,習近平闡述了該政策的更深層次目標。他說,幹部必須「堅決反對資本的無限制擴張」,「堅持公共部門的主導地位」,同時也要以某種方式調動「企業家的熱情」。

顯然,這並不是在呼籲建立一個歐洲式的社會福利國家。習近平表示,中國共產黨正在追求將中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長期戰略目標,但絕不能「陷入鼓勵懶惰的『福利主義』陷阱」。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種自上而下的社會再造嘗試對投資情緒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尤其是在與此同時,中國與美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加劇、北京方面的新冠清零政策以及「三條紅線」——一種迫使負債過高的房地產行業去槓桿化的計劃。

從2021年2月到今天,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股已經暴跌70%。雖然部分原因是外部因素,但國內政策並沒有起到幫助作用。

今年6月,在中國政府停止發佈相關數據之前,青年失業率曾達到21.3%,這可能是互聯網行業萎縮的副產品。互聯網行業是年輕畢業生的一大僱主。官方數據顯示,9月份一級市場平均房價有所下降。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國分析中心(Center for China Analysis)研究員Neil Thomas表示:「習近平的經濟政策的悲劇在於,他發現了一些中國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卻走錯了路。」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FX168財經報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03/197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