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施政報告國安與愛國主義教育先行,2024立法

中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其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儘管以「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為題,但他將維護國安政策放在首位,確認將在2024年內完成備受爭議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

李家超星期三(10月25日)發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演辭,開首警告防範反華外部勢力「繼續插手干預香港事務」,重申要警惕「軟對抗」。

李家超同時提出多項政策,配合在港實施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剛在星期二(24日)通過的《愛國主義教育法》。

李家超也繼續推銷其「搶企業,搶人才」策略,並首次確認傳聞已久的新版投資移民「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將以3000萬港元(383萬美元;2804萬元人民幣)為門檻。

但多名學者對BBC中文評論說,國安政策與吸引投資之間將產生一定矛盾,對境外人才的吸引力也將在某程度上受到折損。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說:「這就是現在香港政府碰到的難題:一方面認為要對北京有所交代,就需要強打『國安牌』,但這同時也會使在香港的外商和外籍人士感到不安,然後促使他們離開。中國大陸目前也處身在相同的環境裏。」

「23條」立法時間表見雛形

與去年一樣,李家超在報告開首再次宣揚中國《香港國安法》的頒佈讓香港「正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

李家超(中)以「拼經濟」為他的第二份施政報告起題,但放在首位的是維護中國國家安全與宣揚愛國主義教育政策。圖像來源,AFP

「然而,現時地緣政治複雜,有些國家因自身利益,刻意針對中國,阻礙『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外部勢力繼續插手干預香港事務。」

李家超並未點名是哪些國家,但他引述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今年4月在香港發表的演說稱,「亂的根源尚未根除,治的基礎尚需鞏固」。

李家超說:「我們要防範那些通過網絡、媒體等渠道,假借社會議題作幌子,企圖挑起矛盾、扭曲事實、造謠生事,或者利用似是而非、以偏概全的說法挑動市民對特區政府甚至中央的不滿,企圖挑戰中央和特區管治的『軟對抗』行為。」

他說,根據《香港國安法》要求儘早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條國安立法的規定,特區政府「正全力研究有效立法方案」,將於2024年內完成立法。但李家超未有交代更具體的立法時間表。

在警員監視下,激進民主派政團社會民主連線主席陳寶瑩與幾位成員在施政報告發表期間於立法會大樓旁抗議。圖像來源,REUTERS

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立法會與政府總部建築群周邊有大量警察佈防。圖像來源,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被香港國安警察通緝的羅冠聰:難忍在港家人被威脅,將繼續為香港發聲呼籲全球團結對抗專制極權。

香港建制派議員李梓敬:因《國安法》移民港人已在後悔回流,被通緝活動人士該被終身追責。

對此,在立法會中占絕大多數的建制派,支持港府進一步明確「23條」立法時間。曾在2003年以特區保安局局長身份推銷國安立法的新民黨主席兼特區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說:「我們其實拖欠中央很久,所以我很高興聽到行政長官說會在明年內完成,相信我們每一位都全力支持。」

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冼卓嵐則代表該黨評論說,特區政府須向市民解釋「23條」與中國《香港國安法》之間的分別,方可推進立法工作。

香港《基本法》第23條規定,特區應自行立法維護中國國家安全,禁止七類危害國安的行為。

2020年實施的《香港國安法》涵蓋了「23條」當中的兩宗罪,未涵蓋的五宗罪包括:叛國、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外國政治團體在香港進行政治活動、本地政治團體與外國政治組織聯繫。

除了23條,李家超政府也將立法針對能源、通訊、交通運輸、金融機構等方面,「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的保護」。

李家超也說,將成立專責小組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國民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法》內容對接」。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剛通過的《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增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的愛國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在此綱目下,香港將興建兩家分別介紹中國國家發展和成就,以及中國二次大戰抗戰歷史的專題博物館,在小學開設「人文科」以加強香港兒童學習中國國情,並對學校實施「國民教育重點視學」。

此外,李家超稱將加強培訓公務員,「讓公務員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主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又將根據北京所訂定的「愛國者治港」原則,修訂規範公務員紀律的《公務員守則》。

圖像來源,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資深中國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BBC中文分析說,自2019年「反送中」示威以來,香港施政「政治先行」格局既成,因此李家超如此佈置其施政報告屬預期之中。

劉銳紹說:「從北京的角度來講,所謂『由亂到治』是永遠的……他們心裏面仍然緊張,經常有着『外國忘我之心不死』的夢魘,鬥爭意念很難改變。」

「你(中國經濟)在上升,人家在經濟上跟你競爭,但在北京的意識中,他們認為這是政治鬥爭。」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阮穎嫻博士也認為,這份施政報告「先國安,後經濟」的佈局符合預期,但強調國安與強調經濟之間有矛盾之處。

阮穎嫻對BBC中文記者說:「政府堅持,如果社會不穩定,便不能好好發展經濟,但商界其實不斷告訴政府,他們整日對外宣揚保安事務,讓外人沒有意欲投資香港。」

「但國安現在是香港最重要的事情,即使有其經濟代價,都必須要做。」

香港將為宣傳中國愛國主義專門興建兩所博物館,包括將香港海防博物館改組成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圖像來源,CHINA NEWS SERVICE

「中國大陸的外來投資額仍在增加,但增幅放緩,這牽涉此前有外資諮詢公司像香港《蘋果日報》般遭執法部門搜查,讓外籍員工卻步。因此香港完成『23條』立法後,相信也會遇到類似情況。」

在政治安全以外,香港近期接連遭遇強烈颱風和暴雨,並刷新自1884年香港天文台成立以來的最嚴重暴雨紀錄。李家超也提出因應全球氣候變化而強化香港整體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包括在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粵港澳大灣區」構想下,建立「一個互聯互助的大灣區應急機制」。

李家超稱,他也要求香港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全面研究如何落實維持惡劣天氣下股市交易的安排。

香港在9月份接連遭遇「世紀暴雨」和強颱風侵襲。圖像來源,REUTERS

移民潮下繼續「搶人才」、催谷生育率

香港「移民潮」持續一段時間後,官方統計數字顯示,2023年中香港人口止跌回升,但同時生育率再創新低,2022年全年生育率同比跌2%至3.25萬名嬰兒,女性人均生育率跌至0.7個嬰兒。自2019年示威以來的人口問題仍存憂慮。

李家超稱,在他去年提出的「搶企業,搶人才」策略下,已有6萬人在各項引進人才政策下抵達香港;30家重點企業正計劃落戶香港或在港擴充業務,涉及約300億港元新投資額,預計提供約1萬個就業崗位。

李家超宣佈了進一步「搶人才」政策,包括即日開放越南公民赴港人才簽證政策,又首次宣佈新版本「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門檻將定於3000萬港元,同時將試行面向相等於中國大陸高職、高專等級的職專院校,讓非本地畢業生留港求職的計劃。

李家超提到,香港最新失業率跌至2.8%,接近全民就業。一些行業反而在面對人手緊缺的問題。圖像來源,CHINA NEWS SERVICE

針對低生育率問題,李家超宣佈對即日起在港出生的嬰兒,只要父母至少一方是香港永久居民,即獎勵每名嬰兒2萬港元(相當於約2557美元),又允許新生兒家庭加快獲得編配公營房屋。

他同時宣佈為金融與房地產投機市場「減辣」:預計11月底立法將股票印花稅率從0.13%下調至0.1%;住宅物業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稅率即時減半,從15%降至7.5%。

新加坡學者莊嘉穎博士認為,這些振興經濟政策力度仍然不足,「他沒有改變基礎社會環境,讓投資者或者外商覺得更有保障」。

「他或許說希望港人提升生育,可是整個氣候讓人感覺比較不安,因此這些措施效力會有限。」

統計數據反映香港居民缺乏生育意欲。圖像來源,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港大學者阮穎嫻也質疑,鼓勵生育政策的成效會否只達到經濟學中的「邊際」成效。她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絲特·迪弗洛(EstherDuflo)與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Banerjee)曾經有過的「貧窮使人短視」的辯論說,李家超的這項政策可能只會吸引到「短視」者生育。

阮穎嫻說:「許多外國的研究顯示,它們『派錢』派得更『狠』,但還是很難鼓勵民眾生育,畢竟生育不是去一趟旅行便完,而是一輩子,或者起碼(養育)20年的事情。」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BBC中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6/197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