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衰退論可休矣?

2023年7月12日,一名男子在北京中央商務區。路透社圖片

中國統計部門公佈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後,官方新華社本周五發表評論,為中國經濟叫好。那麼,中國經濟真的走出衰退了嗎?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GDP年增4.9%,比第二季6.3%的增幅低了1.4個百分點。中國今年前三季度的GDP成長分別為4.5%、6.3%和4.9%。

10月20日,「新華時評」表示,中國經濟GDP前三季度「成績單」同比增長5.2%,從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等指標來看,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勢頭。文章還列舉部分數據佐證:消費方面,今年中秋、國慶假期超8億人次出遊、中國國內旅遊收入超7500億元人民幣;出口方面,廣交會規模再創新高,包括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在內的「新三樣」產品規模增幅達172%。

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周五發佈的信息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7814家,同比增長32.4%;但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9199.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4%。

學者:中國走出經濟衰退言之過早

中國經濟真的走出衰退了嗎?「我覺得言之過早,這樣的復甦事實上只是政策帶動的效果而已。」台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

王國臣進一步分析,今年7月中國進出口等多項數據大幅衰退,中國人行8月份拼命「放水」貨幣,創下史上第二高,而第一高就在9月份。在政策拉動下,中國前三季度的數字才不至於太難看。但是,進一步觀察成長動能,外商直接投資(FDI)在第二季度暴跌近9成,民間投資亦為負成長,僅消費同比增長6.8%,並非太突出。

「中國GDP數據佳,為何仍未振興股市情緒?」香港《經濟日報》指出,在10月18日中國公佈GDP後,19日才公佈各行業詳細的數據顯示,GDP數據內的11大產業中,工業第三季的GDP佔比為31.3%,比今年首3季的32.3%下跌1個百分點;金融業、房地產業及資訊傳輸、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在第三季GDP的佔比都出現下降。

湖北省十堰市一家工廠,工人們在操作底盤車架。(美聯社圖片)

「中國經濟還是存在很大的風險,沒有明顯復甦。現在用結束衰退定論,言之過早。」台灣的健行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張鼎煥受訪時,也持同樣的看法。

張鼎煥表示,中國這次數據發佈只比預期好一點,並不意味經濟已經從谷底攀升。首先,過去扮演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仍有好幾個房企未爆雷,再加上房地產去化沒有明顯改善,仍需要相當長時間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跟已開發國家的產業結構相差不遠,目前仍看不到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中國貧富差距擴大社會風險增加

據中國媒體「第一財經」整理的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上個月在第五屆外灘金融峰會全體大會的主題演講內容,其研究團隊預測,中國全年GDP應在5%以上,由於去年增速只有3%,兩年平均4%左右,低於疫情後前兩年平均5.1%的水平。

劉世錦提及,中國經濟兩大新增長動能,其一是中低收入群體與中高收入群體在終端需求結構的差距。中國雖有4億中等收入消費群體,但有一種說法是,中國還有5億人口沒有用上馬桶、10億人口沒有坐過飛機,要把這些需求部分挖掘出來;其二是提升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即一個國家因某些優勢達到一定收入水平後,就停留在該經濟水平的情況。2022年,中國人均GDP為12819美元,首次超過全球人均GDP水平。

王國臣認為,中國「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已經發生,因為它的經濟走勢平緩,難以跨越中等收入國家的門檻值。他更關心的是貧富差距問題,雖然中國儲蓄率增加,但這僅限於少數富有階級有錢存款,大部分的受薪階級卻是負債增加:「尤其表現在銀行的信用卡債務,而還不出信用卡費、欠卡債的人越來越多,這表示大多數的民眾是沒錢。在這種情況下要刺激消費,不管是食品、耐用品甚至是房屋都很困難。」

張鼎煥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當貧富差距擴大時,人們會產生忌妒心甚至是恨意,社會衝突必然發生:「只是在中國大陸對言論和思想自由較強力的控制下,可能還沒有爆點出來。但是隨着貧富差距日益惡化,民眾心生不滿的情緒恐怕在醞釀中。」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1/196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