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地球遭死亡恆星伽馬射線轟擊 科學家無法解釋

據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發的論文,地球遭到來自一顆死亡恆星強烈伽馬射線的轟擊,其威力之大讓科學家無法完全解釋。這些強烈的伽馬射線是通過納米比亞的一個龐大的望遠鏡系統探測到的,如果人類暴露在這些伽馬射線下,會被燒成焦炭。

船帆脈衝星(Vela Pulsar)位於距離地球約1000光年船帆座。據報道,這些伽馬射線來自距離地球約1000光年船帆座的船帆脈衝星(Vela Pulsar),它是一顆大質量恆星的殘骸,這顆恆星估計在1萬年前作為超新星爆炸,然後自我坍縮。

英國天文學家伯內爾(Dame Jocelyn Bell Burnell)於1967年首先發現了這顆脈衝星,但新的研究標誌着迄今為止觀測到的來自脈衝星的最高能量射線。

納米比亞高能立體系統(HESS)望遠鏡天文台。

論文作者、法國天體粒子與宇宙學(APC)實驗室的阿泰(Arache Djannati-Atai)表示,高能射線並不意味着外星人正試圖與我們聯繫,最初發現這顆脈衝星時,它被命名為「小綠人」,幾乎成了笑話。

阿泰表示,脈衝星是大質量恆星的「屍體」,不需要任何外星智慧來產生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信號。

脈衝星被描述為在超新星中壯觀爆炸的恆星的殘骸,超新星是太空中發生的最大爆炸。

當脈衝星旋轉時,它會噴射出帶電粒子,這些粒子以大約70%的光速沿着脈衝星的旋轉軸飛馳而出。

這些脈衝星發出旋轉的電磁輻射束,有點像宇宙燈塔。如果它們的光束掃過我們的太陽系,我們就會看到每隔一定時間就會出現的輻射閃光。

這些閃光也被稱為「輻射脈衝」,可以在電磁波譜的不同能段中搜索到。

脈衝星伽馬射線的能量為20太電子伏特,約為可見光能量的10萬億倍。

納米比亞高能立體系統(HESS)望遠鏡天文台的科學家兼研究報告作者威爾赫爾米(Emma de Oña Wilhelmi)表示,這些死星幾乎完全由中子組成,密度驚人,一茶匙物質的質量超過50億噸。

據悉,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對船帆脈衝星感興趣。船帆脈衝星的直徑只有大約19公里,每秒鐘旋轉11次,比直升機的旋翼還快。

當船帆脈衝星旋轉時,它會噴射出帶電粒子,這些粒子以大約70%的光速沿着脈衝星的旋轉軸飛馳出去。

脈衝星有一個磁層,這是一個無形的力場,能將粒子噴流沿兩個磁極送出。

科學家們利用HESS望遠鏡天文台研究了船帆脈衝星發出的伽馬射線。在電磁波譜中,伽馬射線的波長最小,能量卻最大。

這些伽馬射線的能量達到了20太電子伏特,大約是可見光能量的10萬億倍。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輻射的來源可能是脈衝星磁層(脈衝星的磁場系統)中產生並加速的快速電子。

與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一樣,脈衝星也有一個磁層,這是一個無形的力場,可以將粒子噴流沿兩個磁極送出。

磁層由等離子體和電磁場組成,環繞恆星並與恆星共同旋轉。

論文作者表示,船帆脈衝星現在正式保持着迄今為止發現的伽馬射線能量最高的脈衝星的記錄,這可能會修正現有的天文學模型。

阿泰表示,在宇宙「巨獸動物園」中,脈衝星的確是非常奇妙的天體——作為中子星,它們是密度極高的物質狀態,並具有非常強烈的磁場。

他表示,在脈衝星的能量極限探測脈衝星及其環境中發生的現象,有助於我們改進甚至修正有關脈衝星的過程和物理條件的理論模型,它還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其他作為宇宙加速器的高密度高磁化天體,例如黑洞的磁層。

文/南都記者陳林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12/196494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