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人晚年所有的不幸,35歲就開始醞釀了

活在未來。

「今天的中年,決定着老年的諸種可能。那些晚年釀成的悲劇,多半是年輕時走錯的路。」

所謂中年種因,晚年得果。

35歲之後,你生活的姿態,往往就決定了你老年的狀態。

01

晚年的病痛,多來自中年養成的壞習慣。

想像過你人生最後十年將會怎樣度過嗎?

是每天穿着運動鞋看朝露晨曦,還是踩着拖鞋在醫護室里,望着輸液袋裏的藥液一滴滴滑落?

是騎自行車去遠足,去觀賞大好河山;還是坐着輪椅,徘徊於醫院擁擠的走廊?

是吃着色香俱全的食物,與家人歡聚一堂;還是吞着各式藥片,與醫療護工相伴餘生?

一個人晚年的身體狀態,往往就藏在他中年的習慣里。

身體的病,不會一朝一夕形成;那些年老的痛,多半來源於年輕時壞習慣的積累。

很多人羨慕楊絳先生活到了105歲。

但很少有人知道,楊絳自結婚後,便開始每日散步,打太極拳,做大雁功。

錢鍾書去世後,她仍保留着運動的習慣,做不了太難的動作,就練簡單的八段錦。

所以,當她九十多歲時,走路仍舊輕盈,不彎腰駝背,牙齒也基本完好。

只有健康才是人生的大局。

人到中年,每熬一次夜、抽一次煙,都是給漸趨羸弱的身體添風險;每跑一次步、爬一次山,都是在給日後的健康上保險。

養好筋骨,便是抵禦歲月最好的武器。

02

晚年的淒涼,往往因中年對家庭的輕視。

前兩天重溫了電影《遺願清單》,再看主人公愛德華的經歷,還是無盡感慨。

愛德華是一位億萬富翁,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他有着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還跟總統一起吃過飯。

可當他八十多歲患癌時,身旁卻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

他結過四次婚,也離過四次婚,每一任妻子都恨他。

唯一的女兒跟他斷了聯繫,還對外宣稱自己的父親已去世。

而他的合伙人都盼着他離開,好瓜分他的財產。

行將就木之時,沒有一個人真正關心他,更沒有人真的在意他。

每看到這,我都覺得他既可悲又可憐。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中的場景,在現實中也時常上演。

老人失去自理能力,身邊卻沒一個親人照顧,子女事業成功,家庭美滿,卻從不關心老人死活。

有人覺得老人太可憐,聲討女兒不孝,可得知真相後卻陷入沉默。

原來,老人在該承擔家庭責任時敷衍搪塞,在該重視家庭時流連花花世界,結果搭上了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曾指出:我們現在的社會仍以家庭養老為主。

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老年人最主要的支持仍源於家庭。

人老了,子女就是最主要支撐和依靠。

但這種依靠,是相互的。

在兒女需要幫扶時你不遺餘力地付出,你風燭殘年的時候兒女才會為你盡孝膝下。

你怎樣經營你的家庭,就有怎樣的晚年光景。

在顧家的年齡顧家,才能在暮年之際,擁有那份家人常伴、燈火可親的溫暖。

03

晚年的貧瘠,源於中年的擺爛。

有雜誌曾對60歲以上的老人發起過一項調查:你這一生最後悔的是什麼?

結果有高達92%的人表示,後悔自己年輕時不夠努力,導致一事無成。

《圍城》中,方鴻漸年輕時薄承家學,國文底子也不錯,可他卻選擇待在舒適圈。

婚後工作靠岳父安排,失業之際,是朋友趙辛楣前後兩次幫他推薦工作。

推薦他去三閭大學任教,結果任教一年就狼狽回了家;

推薦他去報館上班,結果報館人事變動,他就躺在第一批被裁名單里。

明明很多機會,他卻不願抓住,妻子見他如此不上進,與之大吵一架後離開。

最後,他失去所有依仗,落得個窮困潦倒的下場。

作家吳軍說:很多人成不了大氣候,不是能力不行、機會不夠,而是過早選擇了安逸,停止了奔跑。

我們公司樓下有家生意火爆的煎餅攤,後來不出攤了。

就在我為此可惜時,其他攤販告訴我:

這有啥好可惜的,那對老夫妻忙活半輩子,回老家享福去了。

我這才知道,原來攤主夫妻倆已經50多歲了,每天不到五點起床生火爐,六點就開始出攤。

一天站十多個小時,每天賣兩三百個煎餅,二十多年來風雨無阻。

而如今孩子有了家庭,老兩口不用操心,就用攢下的錢在老家蓋了一棟房,過上了當地人羨慕的生活。

一個人的晚年,是有因果的。

是安穩度日,還是悲慘收場,其實早在20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倘若今後的每一步,我們都走得踏實、堅定,未來的每一年便會更輕鬆。

那些在事業上吃的苦,會成為我們老年後最強的靠山。

04

晚年的福報,取決於中年的善舉。

美國前商務部長卡洛斯·米格爾·古鐵雷斯祖上有一遺訓,叫「日行一善」。

當他還是貨車司機開車送燕麥片時,會順便幫店主把信捎到另一座城市,也會給放學的孩子搭便車……

這樣的小事,他堅持了四年。

後來他升職,被公司派往墨西哥、加拿大,最後又被調回總部任行政總裁。

無論身在何處,他都銘記祖訓,在能力範圍內,多行善舉,相助他人。

而就在他被美國獵頭公司列入世界級大公司行政總裁候選人時,年近花甲的他,也被美國總統提名任商務部長。

有記者採訪他對命運的看法,他回答說:「一個人的命運,並不一定只取決於某一次大的行動。更多時候,取決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舉。」

善良是一場輪迴。

你對待別人的樣子,往往就是命運對待你的樣子。

演員葉德嫻晚年悽慘,養老錢被子女搜刮一空。

劉德華得知後,立馬認她做乾媽,承諾照顧她到終老。

原來,劉德華剛進入演藝圈時,因為俊朗的外表被看作花瓶,受到不少人冷嘲熱諷。

唯有葉德嫻對他處處關照,不厭其煩地傳授他演戲的經驗,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

劉德華一直對葉德嫻心存感激,知道葉德嫻現狀後,義無反顧擔起贍養之責,為她養老。

作家冷瑩曾說:你對別人的好和善意,最後成全的都會是你自己。

逢人落難時,能力之內就幫一把,力所能及就扶一手。

那些你做過的好事,會在未來某一刻加倍回報於你。

作家李笑來提出過一個概念,叫「活在未來」。

35歲之後,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成為晚年的鋪墊。

沒事多鍛煉,有空多陪家人,相信你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善意,都不會被辜負。

從現在起,每積累一份資本,就是在給自己的晚年存一份保障。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08/196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