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三國張魯的「共產主義」輝煌 為何毛效仿卻最終失敗

作者:
現在我們可以回首探索張魯現象了。成功和失敗,並不複雜。一言一蔽之,就是私有產權的根基。張魯的成功,人民公社的失敗,蓋在於此!

張魯亮相於中共八屆六中全會

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期間,毛澤東批示印發《三國志》中的《張魯傳》,讓中央委員認真學習。他還寫了批示,一次是1958年12月7日,一次是同年12月10日。《三國志·張魯傳》573字,毛澤東兩次批示,是它的三倍。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在黨的全會上,把一個沒有多大名氣的古人傳記,做為會議材料,唯有《張魯傳》。不能說絕後,但絕對是空前。

毛澤東的批示,關鍵的核心,只有一句話:「現在的人民公社運動,是有我國的歷史來源的。」而且,他在12月7日,還有一個講話。他說:「三國時候,漢中有個張魯,曹操把他滅了。他也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的人,在飯鋪里吃飯、吃肉都不要錢,盡肚子吃。這不是吃飯不要錢嗎?他不是在整個社會上都搞,而是在飯鋪里搞。他統治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道路上飯鋪吃飯不要錢,最有意思,開了我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大約有一千六百年的時間了,貧農、下中農的生產、消費和人們的心情還是大體相同的,都是一窮二白。不同的是生產力於今進步許多了。解放以後,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人們掌握了自己這塊天地;但一窮二白古今是接近的。所以這個《張魯傳》值得一看。……現在的人民公社運動,是有我國的歷史來源的。」

張魯的創造,讓毛澤東心儀不已,因為在毛澤東看來,這和他的理想社會模式完全一致。而當時,為了政治和宣傳的需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筆桿子」,故意迴避了八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大肆宣揚張魯的言論,卻從馬克思和列寧的著作中,拐彎抹角地尋找理論依據,好證明毛澤東吃飯不要錢的發明,是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實踐。

學習張魯的施政方法,都可以被稱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實踐」,張魯當年的作為,當然可以稱為共產主義社會實踐了。

我們現在要探索的題目是,為什麼張魯的「共產主義」能夠成功,讓人民安居樂業;而兩千多年後,我們學習他的辦法,反而造成了人類史上的悲劇?

張魯「共產主義」成功的秘密

張魯的「共產主義」很簡單:一、信教的人出五斗米,便成為信徒;二、以神道治病;三、教規為法,用教規約束民眾,「皆校以誠信,不聽欺妄」;四、「奉道者皆編戶籍,各有所屬」,恢復了漢代的戶籍制度;五、置義舍,即政府提供可以免費居住的招待所;六、吃飯不要錢。《張魯傳》說,「縣置米肉以給行旅」,可以「行路者量腹取足」;七、修治道路,他用輕微犯法的人去修路,既降低了修路成本,同時也消除了人民的怨氣(歷代的勞役制度,是專制的朝廷和老百姓結怨的重要一環);八、對於犯了法的,張魯規定「犯法者三原而後行刑」,就是先說服教育,你不聽,你再犯就再教育,這樣經過三次,你還不改過,才動用刑法;九、「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祭酒「各領部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十、嚴格規定「師不受錢,不得淫盜,不得飲酒食肉」,吏治很清廉。

張魯的這種道德治國、平均主義經濟、政治綱領,「民夷便樂之」,甚至「民夷信向,朝廷不能討」。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張魯將漢中治理得井井有條,民風純樸,人民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為什麼張魯的「共產主義」能夠成功?

張魯是道教的一代教主。他的治國理念,直接來源於老子《道德經》和《南華經》(即《莊子》)的智慧。中國的歷代統治者,只需吸納少許老莊的管理理念,便收穫了「天下大治」的果實。漢代之文景之治,唐代之貞觀之治,皆本源於此。此處因行文容量所限,無法充分展開探討。這裏僅取《道德經》第二章的一段話: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做而不始,生而不有,為而不爭,成功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譯為現代漢語:聖人處於無為的境界而從事,實行不言的教化,萬物發作了,而不去提倡;生養了,而不據為己有;施為了,而不恃為己能;成功了,而不據為己功。正因為不居功,所以才不會離去。

這段話,主要是說給統治者聽的。「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果統治者能遵守這10個字,便可以國泰民安。這裏強調的,是身教重於言教。

這一切,都是規範統治者行為的。

張魯治下的臣民,因為信奉神靈,所以靈魂的自律是嚴格的。他們敬畏神明,展示大愛,不做欺天之事。老百姓耕者有其田,一時沒有飯吃的人,可以到義舍吃飯、住宿。這在那個戰亂頻仍,生靈塗炭,餓殍遍野的年代,漢中簡直便是人間天堂。

這就是無為而治。無為而治不是什麼都不干。日本福田光司說:「老子的無為,乃是不恣意行事,不孜孜營私,以捨棄一己的一切心思記慮,一依天地自然的理法而行的意思。」張魯做到了,他統治的漢中便歌舞昇平。

後張魯時代的慘敗教訓

公元1958年4月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河南遂平縣嵖岈山人民公社,就是仿效張魯的道德治國、平均主義。因此,當毛澤東看到調研報告《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簡章》,如獲至寶,立即批示,並在8月召開的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印發。然後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上大肆鼓吹,於是,號稱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極其迅速地、燎原烈火般燒遍中國大地。結果是人所共睹的大失敗,全國餓死了幾千萬人。為什麼張魯幾千年前能做好的事,在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卻失敗得如此悲慘呢?

這裏,首要的關鍵,是土地問題。張魯實行的是耕者有其田;人民公社化實行的是耕者無其田。人民公社化時代,中國廣大的農民,連一寸土地都沒有。《嵖岈山衛星公社章程》明確規定:「各個農業合作社合併為公社,根據共產主義大協作的精神,應該將一切公有財產交給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補。」當時所謂「公有財產」,主要的就是土地,還有附着在土地上的農用機械、農具、牲畜等。這就將農民的一切所有,包括人身的自由,全部剝奪了。

第二個關鍵原因,便是官員的表率作用。上級委任制產生的官員,他只對任命他的人負責,不會對百姓負責。

第三個重要原因,便是自由的絕對喪失。人民公社化時代,農村的管理是實行軍事化的。一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嚴格的管制。離開村子都要請假,如果當天不能回家,還要開具證明身份的公函。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先生說過:「自由為人類生存必需之要求,無自由則無生存之價值。」(《李大釗文集》)我們能企望既無自由,又無財產,連生存價值都沒有的一群奴隸,去促進生產方式和社會關係的發展嗎?

第四個重要原因,是靈魂世界的敗壞。公元1949年以後,中國大地強行推行無神論,宣揚「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無所畏懼,就可以「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孔子說,人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無所畏懼的人天不怕,地不怕,人類沒有了道德底線,什麼喪盡天良壞事都可以眼也不眨一下地干出來。

結語

現在我們可以回首探索張魯現象了。成功和失敗,並不複雜。一言一蔽之,就是私有產權的根基。張魯的成功,人民公社的失敗,蓋在於此!

當然,站在今人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原因。直截了當地表述,一個社會,欲天下太平,辦法只有兩句話:權力必須是公共的,財產必須是私有的;反之,則天下大亂,生靈塗炭。

炎黃春秋》2011年第7期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炎黃春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08/196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