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楊子澂:獨裁者的「國家安全」意義為何?

作者:

公視在9月22日所播出的節目《主題之夜》──「總統、歐洲與戰爭X如何跟獨裁者談判?」在還未播映前就遭受眾人批評,認為不該給投降主義者發言的舞台。雖說穿上烏克蘭傳統服裝參加節目的筆者,並不認為盧倩儀教授是投降主義者,或是親共人士,但是她對烏俄戰爭的責任歸屬,確實有着某些謬論,而這些謬論正是歐美學界長期以大國視角看待東歐的結果。

認為北約東擴讓俄羅斯沒安全感的想法由來已久

因為烏克蘭親近西歐與美國,而北約想利用烏克蘭做為抗俄陣地,讓俄國感到安全受威脅,才導致戰爭爆發,這並非〈反戰聲明〉的起草人──馮建三、盧倩儀等學者們獨創的理論。從前外交官喬治.肯楠(George Kennan)、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再到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都有類似看法。

筆者在參加節目時,曾詳細反駁了盧教授有關北約東擴造成戰爭的理論,並說明普丁渴望的天然疆界為何,不過因為時間問題,加上公視的製作單位不懂歷史脈絡,而被剪掉了一大部分。筆者深感可惜,將在這邊從喬治‧肯楠的圍堵理論,開始說明俄國的「不安全感」之真相。

喬治‧肯楠是二戰結束後,美國派駐蘇聯的副大使,其精通俄語,早在1930年代就開始研究俄國與蘇聯。他在1946年時,從莫斯科發了一封長電報回美國。他的理論是俄羅斯人是一支居住在大平原上的農業民族,與兇狠的遊牧民族為鄰,天生具有不安全感,必須藉由不斷的擴張,來確保自己的核心領土之安全,所以,美國得不斷圍堵蘇聯的擴張,才能守護自由世界。這正是美國「圍堵政策」(containment)之起源。

喬治‧肯楠的圍堵理論,是結合了歷史與地理的正確考量,因為從波蘭的維斯瓦河到烏拉山脈,並沒有明顯的地勢起伏,只有聶斯特河(Dnister)、聶伯河(Dnipro)、頓河(Don)、伏爾加河(Volga)等多條大河貫穿其中,遊牧民族可輕易來往其中,威脅各支斯拉夫民族。

東歐的聶伯河流域圖,其主流與支流貫穿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三國,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河運要道。圖片來源:取自維基百科

不過,這位圍堵政策的提倡人,也曾於1948年撰文警告,美國不應支持烏克蘭獨立,因為烏克蘭對於蘇聯來講,就好像美國中西部的工業與糧食地帶,把烏克蘭從蘇聯分割將會帶來災難(相關文章請見美麗島電子報)。

時間來到1997年,高齡93歲的喬治‧肯楠反對北約東擴,認為不應該讓東歐各國在俄美之間選邊站。表面上來看,他的言論似乎和圍堵政策自相矛盾,但是背後的邏輯卻是一樣的,這位老練的外交官,給世界上的強權都劃分好了勢力範圍,認為大家不互相侵犯,就能夠維持和平。

祇想撫慰俄羅斯,就犧牲東歐嗎?

這種思維模式,被美國眾多學者採納,盧倩儀教授在節目上,敘述的是學者米爾斯海默認為西方對俄國的敵意,導致俄國感覺生存受威脅而發起戰爭。米爾斯海默在今年9月發表的文章,也特別提到了喬治‧肯楠(翻譯版請見香港01),可見得這套思想乃是一脈相承。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學者主張的均勢,只考慮到美國(北約)與俄國(獨聯體),但是,為什麼東歐各國就該臣服,以讓俄國有安全感?臣服俄國真的能減少戰爭嗎?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思想坦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01/196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