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名家專欄:中共給民營企業又多上了個緊箍咒

作者:
北京過於沉迷於其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沒有意識到再增加一個規劃局和一層政府領導並不會引起私營企業的熱烈反響。畢竟,正是政府的計劃和高壓指導摧毀了企業的信心。最新的努力很可能會失敗。在某種程度上,這讓人想起另一個關於自上而下激勵的笑話。這個笑話是這樣說的:揍沒了士氣的士兵們就是欠揍,要一直把他們的士氣揍出來。

2023年7月4日,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在巨型屏幕上播放着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發表講話的新聞畫面。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任季編譯

聽來就是個笑話,卻是當今中國發生的真事兒。在中共的高壓管制摧毀了私營企業的信心並摧毀了大部分國民經濟之後,中共決定成立一個新的政府機構來解決民營企業問題。名義上,該機構是負責協調各政府機構為民營企業服務,實際上,民營企業頭上又多了一個緊箍咒。

本來問題就是干預管制過多,那麼只要能讓民營企業家們相信不再干預,問題就會解決,但中共當局既看不到這一點,更談不上做到這一點。

中國面臨着巨大的經濟問題,仍然是經濟主要驅動力的出口正在下降,從去年3月到8月(有數據可查的最近一個月)下降了近7%。中國最大的客戶歐洲正處於衰退期或接近衰退期,採購量比以前減少。美國經濟迄今為止雖然避免了衰退,但增長速度相比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明顯下降。

這一經濟現實,再加上北京與華盛頓之間持續的緊張關係,使得美國購買中國產品以及對中國的投資都有所減少,中國與俄羅斯貿易的增長無法抵消這種疲軟。與此同時,房地產也呈現自由落體式下降。房地產曾經佔據中國經濟的30%左右,但大多數開發商已經破產,房價不斷下跌,吞噬了數百萬中國人的財富。

如果這還不夠的話,中共實行了數年新冠「清零」政策的封鎖和隔離,使中國經濟雪上加霜。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政府取消了這些錯誤的政策,消費出現了短暫的回升。然而,這種來自於最富有階層的消費增長是短暫的。普通中國人在經歷了嚴格的封鎖後,不知道自己還能否指望定期領到工資。由於房產是家庭財富的主要組成部分,當房產消費開始疲軟之後,大多數中國人的消費支出已經無法支撐中國政府所維持的整體增長率。

中國私營企業遭受清零政策的影響與家庭遭受的影響大致相同。單是這一點就足以扼殺信心、限制投資、扼殺任何擴張的衝動,但還不止於此。

在疫情爆發前的一段時間和疫情爆發期間,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和他的同僚對私營企業表現出敵意,批評它們追逐利潤而不服中共的管制。習近平甚至威脅這些民營企業家說,中國終於達到了可以回歸馬克思主義原教旨的發展水平。相應於這種觀點,中共拒絕為馬雲的零售帝國提供融資,並有效摧毀了原本快速增長的私人家教行業。

2017年9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馬雲在紐約彭博全球商業論壇上發表演講。(John Moore/Getty Images)

因此,私營企業的退縮也就不足為奇了。儘管中共政府一直在反覆實施國家財政基建的大筆投入,而且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也增加了投資,但實際上大大小小的私營企業都在後退,今年上半年它們的資本投資減少了0.2%,7月份的削減幅度更大,今年前7個月錄得了0.5%的降幅。

對此,中國共產黨已經改弦易轍。不久前,習近平還在詆毀私營企業家,而最近他則稱他們為「自己人」。只是私人投資加速下降說明,這種言辭上的改變至少目前沒有奏效。因此,中共開始採取更實質性的措施,要促進私營企業擴張。這真像說相聲抖了個大包袱。

中共沒有鼓勵私營企業追求利潤,也沒有向它們保證中共政府不會幹涉,而是成立了一個新的政府部門來推動私營企業的發展。中國的規劃機構——國家發改委表示,這個新機構將指導中國私營企業的發展,監督私營企業的運營,對它們遵守黨的方針路線情況進行管制。這正是最初破壞信心的原因所在。中共左右手互博,自己玩得很嗨。

且不說新成立的民營企業發展局不太可能有很強的洞察力,一個處於國家發改委之下的單位,在龐大的北京官僚機構中,顯然也沒有什麼能力幫助私營企業。據發改委人事司司長張世昕介紹,這個新的規劃局只是個司局級。

顯然,北京過於沉迷於其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沒有意識到再增加一個規劃局和一層政府領導並不會引起私營企業的熱烈反響。畢竟,正是政府的計劃和高壓指導摧毀了企業的信心。最新的努力很可能會失敗。在某種程度上,這讓人想起另一個關於自上而下激勵的笑話。這個笑話是這樣說的:揍沒了士氣的士兵們就是欠揍,要一直把他們的士氣揍出來。

作者簡介:

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國家利益》雜誌(隸屬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人力資本研究中心)特約編輯,總部位於紐約的通信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曾擔任Lord,Abbett&Co.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和經濟學家。經常為《城市雜誌》撰寫文章,並定期為《福布斯》撰寫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將到來的三十年:未來三個十年中全球化、人口和我們的生活》(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原文:Beijing Just Does Not Get Iron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30/196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