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馮太平帶着家人在英國定居。他和妻子共養育了六個孩子。
1979年2月17日,中國軍隊向越南北部地區發起攻擊,開始了中國所稱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和越南表述的「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
這場為期1個月的戰爭,雙方都宣佈以自己的勝利而告終。此後兩國在邊境的小規模武裝衝突一直不斷,直到1991年兩國領導人發表聯合公報宣佈關係正常化,才結束了長達13年之久的對立狀態。
1991年,來自越南的華僑馮太平在英國定居了12年。如今,在英國生活近40年的他,已經滿頭銀髮,年過七旬。說起當年出於恐慌害怕帶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從越南出發走向茫茫大海,他堆滿笑容的臉立刻顯得凝重。
僑居異國
馮太平,是出生成長在越南的第二代華僑。抗日戰爭期間,他的父親從廣東逃到越南,在海港城市海防落下了腳。
海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規模僅次於首都河內和南部的胡志明市(西貢)。根據1960年代北越的一次人口普查,約有17萬5千華人生活在越南北部。有人估計,僅在海防就有約12萬華人。
馮太平在海防從小就讀華人學校,中學畢業後,他成了海防港口的一名司機。到了1970年代,經過父子兩代人的打拼,馮太平過上了穩定的生活:他和妻子育有一個女兒,港口司機這樣的技術工種讓一家三口衣食無憂。
然而,生活在異國他鄉的華人,難免對時局格外在意和敏感。1979年5月1日,也就是中越邊境戰爭結束一個多月後,馮太平帶着妻子孩子以及弟弟和妹妹乘船離開了海防向中國方向駛去。
這是一艘舊帆船,馮太平花了重金才買下。時隔多年,馮太平已經記不起當時究竟花了多少錢買船,但他記得同船出海逃難的共有160多個人。他們中間絕大部分是來自北越甚至南越的華人,也有一些是與華人結婚後的越南人。
歷史陰影
馮太平說,讓他離開越南的最直接原因當然與1979年的中越戰爭有關,而父輩們在1960年代聽聞的印尼排華慘況,則使他和同輩們有了離開的想法。
馮太平向BBC中文說:「我們在越南,看得很清楚印尼排華這件事。華人在別人的國家生活,一旦發生了事情,受到的災難就很大。所以我們的長輩都說,如果時勢不安靜,就只有逃走這一條路。」
馮太平父輩們記憶中的印尼排華,發生在1960年代。前後延續了多年。
1959年11月18日,印尼政府突然頒佈總統令,明令從1960年起禁止華僑在印度尼西亞縣級以下地區經商。印尼各地方軍政當局藉此禁止華僑在縣級以下地區居住。
短短時間內,印尼各地鄉鎮關押驅趕華人,封閉華人商店,大約有50萬華僑失去了生計。
此後印尼形勢稍微平靜,但1965年9月,印尼發生「930」政變,時任印尼總統蘇加諾的親信、據稱也是印尼共產黨黨員的總統衛隊營長翁東「發動政變」、綁架並殺害了6名右翼軍方將領。
隨後,蘇哈托少將發動反共清洗行動,從當年10月開始在印尼全國清掃、鎮壓共產黨分子。而華人被認為是中共的同路人,成為重點鎮壓對象。
據稱,在1965年到1966年的印尼排華運動中,有50萬華人遇害。
馮太平說自己對印尼排華雖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但是「我和同輩人都有一種情緒,就是怕會有什麼情況。如果兩國發生戰爭,首先就是我們華人遭殃,那就只有離開。」
出海逃難
就這樣,馮太平一家與其他船民一起,獲得越南當局的允許駕船駛向了中國方向。雖然這樣的航程經過他的精心策劃和準備,然而,這是一艘從漁民手中買來的舊帆船,既沒有可靠的機械動力設備,更沒有經驗豐富的船長。
船在海上,曾面臨海盜逼近的危險,幸好大家及時拉起了風帆,憑藉有利的風勢才逃離了海盜的追逐。
有一晚,在廣西北海海岸等待的他們,見風平浪靜決定連夜出海向香港行駛。然而,他們沒有料到的是,這風平浪靜不過是颱風的前兆。船越往海上走,風浪越大,缺乏航海經驗的掌舵人,以為海上的警示紅燈是安全的方向,將船駛入險境,導致船頭上翹船尾落入海中。狂風挾大浪使船身飄搖不定。
「那情景真是悽慘。老人哭天搶地,女人抱住兒女大哭,有人求神拜佛,有的喊老天爺救命。」
如今,馮太平更感痛心的,是他終於理解了當年父親目送兒孫走向茫茫大海時的淒涼心境和恐懼心理:年輕時遠走他鄉逃避戰亂,終於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豈料又一場戰爭,讓兒孫們再一次背井離鄉。
馮太平說,40年前的自己雖然也對前途感到害怕,但年輕的心還是有闖勁帶着妻女去尋找更好的生活,而年邁的父親一方面要承受別離之苦,擔心路途兇險,親人從此隔絕;另一方面,害怕自己辛苦建立的幸福家庭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他肯定覺得好悽慘。」
感恩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 for Refugees,UNHCR)的估計,1970-1990年代間,逃出越南的船民介於100萬至200萬之間,其中約20萬至40萬船民被海盜殺害或者葬身怒海。
馮太平和妻子及女兒1979年5月1日離開越南,6月1日抵達香港,10月1日來到了英國。
說起這段經歷以及後來在英國的生活,馮太平心存感恩。他們離開越南時船上共有160多人,一路上又接納了一些沒船到香港的船民。船到香港時,共有214人,其中有些選擇去其他國家投奔親友,絕大部分都來到了英國。
他說,感謝香港當年收留了他們一船人,感謝英國很快辦妥了手續讓他們定居。他記得在香港時,工友們給他送來衣服鞋襪,也記得初到英國時,街坊鄰居給他的無數幫助。「到了英國,我們看到英國人這麼友善,我才放了心。」
定居英國後,他在一家麵包廠工作,養大了六個孩子。說起這六個孩子全部都在英國接受了大學教育,馮太平露出幸福自豪的笑容。許多在海外的華人,在被問及自己是哪裏人時,通常會有一言難盡的感慨。
馮太平說:「哪裏給了我家,我就是哪裏人。我這麼說不算過分吧。」
馮太平和父親兩代人,都因為戰爭逃離家園,在異國他鄉堅強打拼重新安家立業。當他說自己最大的心願是「世界和平」時,他特別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