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民眾為何總搶鹽?不是怕沒鹽,是太懂這社會

作者:

01

前天本來已經說過這個話題了,但是我開車去西藏的路上,又發現一個很好玩兒的事情。從如美鎮去覺巴山的路上,有一輛鏟車在路上安裝路燈杆,擋住了道路,大家只好排隊等候。我當時是排第四個,排第三的看到隊列的左邊可以擺下一輛車,於是從第三的位置挪出來,到隊列的左邊把車頭擠在第二的前面,自己當了第二。我當時覺得特別詫異,等道路暢通了,第二和第三出發也就是五六秒的差距,一個開車走318國道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差這五六秒的時間。但是他還是搶了。

02

聯想到我們說的搶購鹽巴的問題,從官方媒體到民間大V都不厭其煩地說過幾十年了,我們國家不缺鹽,我們國家產的鹽甚至能把全世界的人都醃製起來,還能富餘。但是每次遇到風吹草動都有人搶購,而且這種搶購行為很像潰壩,就是說,無論某些人有多堅定,只要看見有人開始搶了,他就會像大壩的缺口一樣,立刻加入到坍塌的行列中去。說句心裏話,搶鹽這件事如果再發酵一下,我都要去買,這玩意兒比不得其它可有可無的東西,它是生活必需品啊,家裏的鹽真吃完了兩三天之內買不到的話,我就只能喝醬油湯了。

03

很多人把搶購這種事歸結為素質,意思是他們沒有分析能力,沒有判斷能力,聽風就是雨,舉一就是三,所以最容易陷入這種騙局中去。還有人說,緬北騙局為什麼這麼通行無阻,就是因為有這麼大的基本盤。但是我覺得還是得區分開,搶購跟霸座、暴走團搶地盤、排隊插隊這樣的情況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他們畢竟是在自由市場上按照標價真金白銀地掏錢購買的,只不過他們買得多一些、早一些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們中絕大多數購買的目的是自用,而不是囤積居奇。這種事情吧,你還真不能怪他們素質不高,真要素質不高就去參加零元購了。尤其是搶購鹽這種超級富礦,除了剛好存鹽撐不過一周的極少數家庭,基本上沒啥受害者。

04

有人把這種事情歸結於「資源匱乏時代的恐慌記憶」,最常見的說辭就是,他們經歷了非常困難的時期,所以對飢餓、等待、匱乏……這一類詞語具有非常深刻的記憶,現在只要在他們的能力允許範圍內,就會儘可能地把自己覺得應該用得着的東西都囤積起來——只有到了自己的手裏,心裏才踏實,雖然也並不那麼保險。但是我覺得這樣的說法還是不夠準確,不管當初怎麼缺,現在的他們是能夠判斷資源的充足程度和自己的需求程度的。也就是說,他們是知道「國家能夠產多少鹽」和「自己需要多少鹽」的。但是他們依然要搶,所以我覺得,核心在於我剛才說的那一句:「雖然也並不那麼保險。」他們擔心的是,拿不到手,即使拿到手裏的,也並不完全是自己的。

24日下午,北京某超市內,消費者正在購買食鹽。中新經緯林琬斯攝

05

我再把話說明白一點,他們其實不是對物資的充盈程度不信任,而是對某些分配機制不信任。在計劃經濟時代,他們擔心自己分不到;在商品經濟時代,他們擔心自己買不到。所以,想盡一切辦法把這些物資都放到自己的手裏,那是對他們而言最保險的一種方式,最最保險的方式就是馬上用掉,該變成營養的變成營養,該變成人脈的變成人脈,到時候吐都吐不出來,那才真正算是自己的。就碘鹽而言,有太多的切身經歷告訴他們,這玩意兒再多,但是一旦有人不讓他買,他一樣買不到,甚至也許買到了也不屬於自己的,拿回家都難,可能在小區門口就被扔進垃圾桶了。

06

捋到現在,我有點明白我在第一個小標題裏面寫的那個插隊的司機的想法了。雖然第二名和第三名之間看上去只有幾秒鐘的差距,但是他們真正的差距不在於時間,而在於名次的區別。他潛意識裏擔心的不是這幾秒鐘的差異,而是擔心有一張無形的嘴會下一道絕情的命令下來:「只有前X名可以通行。」這就像一個錄取名額一樣,排名越靠前越保險,能夠第二,絕不第三。還是那句話,我不支持這麼做,但是我能理解他的思維方式。不過,你知道為什麼原本排第二的那位會心甘情願讓他插隊嗎?道路暢通以後,原本排第二的走了不到五十米就拐進馬路邊一個院子了,他根本就不是我們這個排隊階層的。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讀宋史的趙大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04/194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