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正式確診為胡歌 白天李逍遙 晚上梅長蘇

近日胡歌頻頻深夜發佈微博動態,引發了眾多影迷跟網友的關注和擔心。

從胡歌近日的微博看,他白天陽光明媚,是大家眼中的積極boy,轉眼到了晚上就變成了emo男孩,用他所飾演的角色來說則是「白天李逍遙,晚上梅長蘇。」

很多影迷擔心胡歌可能患上了抑鬱症

事實上,這種"早F晚E"的現象在很多普通人中也存在。經過一晚的睡眠和情緒的沉澱,我們的心情得到了調節,然後我們會刪除前晚發泄情緒的證據。這樣的情況在朋友圈裏並不罕見。

更多網友表示2023年8月30日正式確診為胡歌。深夜:emo,早晨:陽光明媚。

早F晚E—當代打工人現狀

「到點了,該emo了。」這是無數午夜心碎人的slogan。

emo,被中國新聞周刊評為「2021年度十大熱詞」之一,被網友用以表達喪、難過等負面情緒。

深夜「e」個人「momo」地哭,這看似調侃,但實際上卻是大多數人的常態:白天雞血滿滿,而一到晚上就會莫名開始傷春悲秋,發表傷感又厭世的言論,成為一個面無表情的矯情「咯噔文學」自動生成器: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我的血液里一半是懦弱瘋狂,一半是自私涼薄。」

……

為什麼很多人一到晚上就會打開抑鬱的開關呢?這種「晨輕暮重」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1、深夜反芻

很多人習慣在晚上的時候回顧今天一整天發生的事情,當反思自己今天做得不夠好的事情時,就很容易會感到emo。

雖然深夜反芻是正常的,但它並不健康!2018年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的研究證實,這種深夜反芻式沉思會加劇抑鬱和焦慮的情緒,也是發生夜間抑鬱症的主要原因。

2、臥室微弱光線

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睡眠期間臥室的低水平光照與老年人出現抑鬱症狀之間有關,而年輕人的眼睛更加敏感,低水平光照影響抑鬱症狀出現的風險可能會更高。

3、手機電子藍光

2020年6月發表於《自然神經》(Nature Neuroscience)的一篇研究用實驗室老鼠和藍光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發現,在夜間反覆將實驗室小鼠暴露在藍光下會導致抑鬱症狀的出現。這個結果意味着,人們經常在晚上使用智能手機也可能會導致抑鬱。

4、個人晝夜偏好

2021年6月8日,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針對英國生物庫中451025人的晝夜偏好與心理健康進行調查後發現:晝夜偏好與抑鬱症狀密切相關,那些睡眠模式與自然生物鐘相違背的人更容易抑鬱,主觀幸福感也更低。也就是說與夜貓子型(喜歡晚睡晚起的人)相比,百靈鳥型(喜歡早睡早起的人)出現抑鬱症狀的幾率較低。

真正的抑鬱症是什麼樣的表現?

以下是 DSM-5抑鬱症診斷標準:

A在連續的2周內有5(或更多)項下述症狀,並且是原有功能的改變;其中至少有一項症狀是(1)心境抑鬱(2)對活動失去興趣或愉快感。

注·不包括顯然由於軀體情況所致的症狀.

(1)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心境抑鬱,可由主觀體驗(如感覺悲傷或空虛無望)或他人觀察到(如流淚)。(註:在兒童及青少年可表現為易激惹)

(2)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對所有的或幾乎所有的活動的興趣或愉快感顯著減低(主觀體驗或他人觀察到。

(3)沒有節食時體重明顯下降,或體重明顯增加(如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或幾乎每天有食慾減退或增加。(註:兒童要考慮體重沒有得到預期增加的情況)

(4)幾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過多。

(5)幾乎每天都有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滯(不僅主觀感到坐立不安或遲滯,而且他人能觀察到)。

(6)幾乎每天都感到疲倦或缺乏精力。

(7)幾乎每天都感到自己無用,或有不恰當的或過分的內疚(可達到罪惡妄想的程度;不

僅是為患病而自責或內疚)。

(8)幾乎每天都有思維能力意集中能力減退,或者猶豫不決(主觀體驗或他人觀察到)。

(9)反覆出現死的想法,(不只是怕死)、反覆出現自殺意念但無特定的計劃,或有自殺未遂,或有特定的自殺計劃。

B症狀引起具有臨床意義,或社交、職業及其他重要功損害。

C此障礙並非由於物質的使用或軀體情況的直接生理效應所造成。

註:標準A-C代表一次抑鬱發作。

註:對於重大喪失的反應(如喪親、經濟損失、自然災害、嚴重的疾病或殘疾)可能包括標準A中提到的極度悲傷對喪失的思緒反芻、失眠、食欲不振、體重減輕,類似一次抑鬱發作。雖然這些症狀可以理解或被認為是對重大喪失做出的適當反應,但在此適當反應之外是否存在抑鬱發作仍需慎重考慮。診斷必須基於臨床決策實踐,而後者須建立在個人經歷及所處文化環境中面對喪失時痛苦表達模式基礎之上。

D抑鬱發作不能用分裂情感性障礙、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譜系、妄想性障礙、其他特定和非特定精神分裂症譜系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來解釋。

E從未出現躁狂發作或輕躁狂發作。

註:若所有的躁狂樣發作、輕躁狂樣發作由物質或其他軀體情況的生理效應所致,不適用此排除標準。

在區分喪慟和抑鬱發作時,空虛感與喪失感為喪慟的主要表現,而抑鬱發作的表現是持久的抑鬱心境和幸福愉悅感的喪失。喪慟的煩躁不安程度可能在數天或數周降低或波動,也就是所說的陣發性喪慟。這些波動往往與對逝者的緬懷或遺物相關。抑鬱發作中抑鬱心境更持久,且與對特定人和物的思念無關。喪慟可伴有積極情緒和幽默感,這些在抑鬱發作中不存在,後者的特點是泛化的悲痛和痛苦。喪慟時的想法通常以對死者的緬懷和思念為主,而抑鬱發作中的想法主要是自責或悲觀的思緒反芻。喪慟時,人通常有自尊,但在抑鬱發作中通常表現出無價值感和自我厭惡。如果喪慟時存在自責,通常表現是面對逝者的愧疚(如沒有經常拜訪,沒有告訴逝者自己有多愛他/她)。如果喪親的人考慮到死亡時,想法通常圍繞逝者甚至可能包括「加入」逝者行列,而抑鬱發作的患者則因為感覺到生命沒有價值,不值得活着,或無法去面對抑鬱情緒帶來的痛苦,大多考慮結束自己的生命。

抑鬱症該如何治療

1、治療原則:

抑鬱症的治療目標在於儘可能早期診斷,及時規範治療,控制症狀,提高臨床治癒率,最大限度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防止復燃及復發。

2、治療方法

抑鬱症復發率高達50%~85%,其中50%患者的復發在疾病發生後2年內發生。目前倡導全病程治療,包括急性期、鞏固期和維持期治療。

(1)急性期治療(8~12周):控制症狀,儘量達到臨床治癒(抑鬱症狀完全消失的時間>2周)與促進功能恢復到病前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根據美國醫生學會的最新指南,重度抑鬱症急性發作期患者的初始治療,推薦認知行為療法或二代抗抑鬱藥治療;輕度抑鬱症急性發作期患者的初始治療,推薦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如認知治療、行為情緒治療等)和二代抗抑鬱藥[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西酞普蘭、司西酞普蘭等)、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其他(如安非他酮、米氮平等)]單獨使用,或是二者聯用均是中重度抑鬱症急性發作期患者的合理治療方式。

對於二代抗抑鬱藥初始治療劑量充足但治療無效的中重度抑鬱症急性發作期患者,可選擇以下兩種治療方案:

1)轉換或加強認知行為療法

2)更換其他二代抗抑鬱藥或強化二代藥物治療

(2)鞏固期治療(4~9個月):在此期間患者病情不穩定,復燃風險較大,原則上應繼續使用急性期治療有效的藥物,並強調治療方案、藥物劑量、使用方法保持不變。

(3)維持期治療:維持治療時間的研究尚不充分,目前認為並非所有抑鬱症患者均需要維持治療。對有復發傾向的患者,應該至少維持治療2~3年,這些患者包括第3次及以上的復發患者、有明顯社會心理應激因素的患者、有殘留症狀、發病年齡早或者有家族史的患者。

3、其他治療方法

(1)生物物理治療: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有一些物理治療措施可以改善抑鬱症狀並治療抑鬱症,包括改良電抽搐治療(MECT)、經顱磁刺激治療、迷走神經刺激治療、深部腦刺激治療等。

(2)其他輔助治療方法:除了上述治療方法外,還有一些其他方法,如光照治療、運動療法、針灸、閱讀療法以及Ω3脂肪酸等。這些方法作為抑鬱症的輔助治療已在臨床上開始使用,但目前尚缺乏有力的研究證據。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梅斯醫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01/194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