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你的孩子不是懶,只是能量太低了(附恢復能量的5個方法)

作者:
在一個家裏,能量是會傳染的。

01

一位媽媽帶着女兒來向心理諮詢師求助。

她發現女兒寫作業時經常心不在焉,一個小時也寫不完一頁,還總是錯漏百出。

女兒桌子上攤開着書本,但經常在那兒發呆,短短几行字,能瞅到地老天荒。

她罵過女兒、吼過女兒,也嘗試着跟女兒溝通,可是都無濟於事。

筋疲力盡之後,她帶着女兒來諮詢:「這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

諮詢師沒有回答,而是要求和女兒單獨談一談。

細問之下才知道,因為父母忙於工作,女孩從小被送到爺爺奶奶身邊。

她長年缺少父母的關愛,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再加上成績比較差,一直很自卑。

等到10歲那年,母親把她接回身邊,可也並沒有關注到她的情感,只是一味逼她學習,這讓她的內心一片荒蕪。

漸漸地,她一學習就渾身提不起勁來,不自覺地發呆。

諮詢師在了解完女孩的情況後,對女孩的媽媽說:「孩子的能量太低了,如今當務之急不是逼她學習,而是提高她的能量。」

並且開出了一張「藥方」:

孩子作業寫得慢時,不要催也不要逼;

每天認真陪伴孩子一個小時,可以去散步、玩耍,但一定要是孩子喜歡的事情;

每天都跟孩子真誠地說一聲「你真棒」......

2個月之後,這位媽媽激動地給諮詢師打來電話,說女兒現在已經可以自覺完成作業了。

其實女孩之所以改變,其深層次原因就在於她的能量提升了。

美國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曾提出過一個「能量層級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層級,就類似手機電量。

能量層級低的孩子,就像是一輛拉不動的火車,幹什麼都覺得無聊乏味;

而能量層級高的孩子,就像是一顆小太陽,做什麼事都精力充沛。

當一個孩子能量低,也就是電量不足時,是根本沒有精力談上進、談自制力的。

只有當他電量充足的時候,他才會願意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比如認真學習、耐心跟家長溝通、積極鍛煉等等。

很多時候,你的孩子不是懶,而是能量太低了。

02

網上有人提問: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處於低能量狀態,後果會怎麼樣?

高贊回答是:

他會很難認同自己,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活着沒有意義,最後整個人都慢慢拖垮。

綜藝《老師請回答》中,15歲少年宗浩沉迷遊戲,甚至休學在家。

他每天醒了就打遊戲,累了就睡覺,睡醒再繼續,每天至少玩16個小時。

父母實在看不下去,只能狠心斷網、沒收手機,沒想到宗浩就像一頭髮瘋的小獅子,把家裏的電腦、電視全都砸了。

媽媽徹底崩潰:「好好一個兒子,怎麼會變得如此叛逆?」

隨着節目組深入了解,我們這才了解到宗浩這些行為的根源。

這麼多年,父母一直在鬧離婚,他的整個童年底色都是昏暗的。

家裏的氣氛永遠是冷冰冰的,他甚至從來沒有享受過全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光。

不僅如此,爸爸還脾氣暴躁,愛摔東西,平常一張嘴就是對宗浩不停地說教與指責。

慢慢地,宗浩做什麼事都感覺沒意思,只有打遊戲的時候,才能感到一絲快樂。

長期低能量的狀態下,他變得萎靡不振、情緒暴躁、叛逆厭學......

美國醫學博士戴維·霍金斯經過30年的研究發現: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較低的能量層級之中,就會導致一些心理疾病的產生。

投射到孩子身上,就會出現抑鬱、焦慮、狂躁、叛逆等現象。

B站視頻《燈火之下》中,高三女孩純子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因為家庭氛圍、學業壓力、人際關係......

她長期處於一種渾渾噩噩、能量不足的狀態。

一開始,她的身體產生了一些不舒服的感覺,譬如消化不良,頭疼之類的。

後來,她不想去上學,不想玩手機,不想吃飯,不想喝水,整個人就像被抽乾了似的,沒有一點兒活力。

直到最後,她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痛苦而又無法自拔。

長期處於低能量的孩子就猶如慢性中毒——

輕則情緒低迷,萎靡不振;重則生命力被慢慢磨滅,徹底失去光芒。

03

父母要知道,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的。

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時,請不要給他隨意貼標籤,因為他可能只是能量低。

此時,父母放下心中的雜念,給他充電,才是最重要的。

想要幫助孩子提高能量,不妨試試以下幾種做法:

1.用充沛的愛滋養孩子

沒有父母不愛孩子,但只有心中有愛是不夠的,一定要經常表達出來,落實到生活的每個細節中。

經常陪伴他、鼓勵他、給他製造驚喜,他才會感覺到愛的真實存在。

清晨,孩子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微笑着親吻孩子的額頭,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下班回家後,聽孩子講講白天發生的趣事;

晚上睡覺前,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並互道晚安......

有句話說:被愛滋養的孩子,才能明亮如光。

只有真正感受到愛的流動,孩子的內心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渾身散發着滿滿的能量。

2.多讚美孩子

人的言語,是有能量的。

正如詩人安琪洛說:

「語言雖然看不見,卻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裏。同時它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

教育專家尹鄧安在孩子的成長期間,每天都會對孩子做兩件事:

第一件就是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他們的頭;

第二件事是對他們說:「你真棒,你比爸爸強!」

在他的讚美下,兩個孩子學習充滿動力,兒子還考上了名校愛丁堡大學。

讚美的語言天生具有積極向上的力量,而貶低的話語則讓人垂頭喪氣。

父母的每一句鼓勵和讚美,都是激勵孩子向上生長的力量。

3.鼓勵孩子進行戶外運動

現在的孩子,每天幾乎就是學校和家兩點一線。

沉悶的房間,禁錮了孩子們的天性,切斷了孩子的快樂來源,更吞噬了孩子的能量。

所以我特別想建議父母可以帶孩子走出家門,一起進行一些戶外運動。

長沙有一位爸爸,給9歲的兒子制定了這樣的要求:

每天必須要有足夠的戶外運動,不玩夠2小時不准寫作業。

在父親的培養下,男孩學會了皮划艇、滑雪、攀岩等多種戶外活動技巧。

長此以往,他的成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每天精力飽滿,專注力和洞察力都得到了提升。

研究顯示,運動時,人體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夠提升孩子的生命狀態。

讓孩子走到大自然中去,去奔跑、去運動,孩子才能感受生命的陽光。

4.幫孩子找到自己的熱愛

很多孩子的世界只有學習、作業,其他時間也都在虛擬世界中遊戲、上網、社交。

這很容易讓人的內心變得匱乏。

興趣愛好,可以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讓他在枯燥平淡的生活中得到療愈。

父母可以從小就多留意,幫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並予以支持。

紀錄片《小小少年》中,有一個叫殷然的男孩,特別喜歡研究昆蟲。

對於兒子這個小眾的愛好,殷然的父母並不覺得怪異,反而表示尊重,支持他在家裏養了200多隻昆蟲。

就像那句話說的:

「當你的人生有一個愛好,你永遠不會孤單,不會絕望,這真的很寶貴。」

一項可以長期堅持的興趣愛好,能給孩子的內心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5.父母提升自己的能量

在一個家裏,能量是會傳染的。

什麼樣的家長,就賦予了孩子什麼樣的心理能量。

如果父母經常低落、懶惰、情緒化,那麼孩子也不可能擁有積極、喜悅、自律的高能量狀態。

所以,父母平常一定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能量:

不要因為一些瑣碎小事消耗自己;

平常多去做一些自己熱愛的事情,比如畫畫、寫作、聽音樂等;

早睡早起,作息規律,保持心情舒暢。

父母之於子女,就像土壤之於植物的根莖。

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源源不斷地給植物的根莖補充能量,讓植物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04

作家馮唐說過:一個人的能量,比情商、智商更重要。

能量決定着一個孩子的情緒和狀態,也影響着他一生的命運走向。

但我們的孩子並不是生來就是能量滿滿的。

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無條件的愛、接納、鼓勵、讚揚滋養着孩子,這才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力量。

願我們成為溫暖而明亮的父母,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向陽而生,不待揚鞭自奮蹄。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女兒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22/194406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