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水利專家:人為導致涿州洪災,習近平治理再添敗筆

針對災民的心聲,位於河北保定、因議題敏感不願透露全名的蔡先生告訴美國之音,華北地區近年旱情嚴重,一般人沒有抗洪的準備。此次暴雨確實難防,但就政府治理而言,不論是平時的土壤防護、泄洪前的下游撤離動線,都沒有完整規劃。他說:"政府也是跟着感覺走,沒有預案,水來了就放,誰倒霉淹誰。"他尤其不滿官員隱瞞人員和財產傷亡的真相,他甚至預期,災後補償只是走過場,"這就是中國官場的常態"。

習近平"無人可卸責"用人失察損威信

位於台北的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

雖民怨叢生,但位於台北的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以電郵告訴美國之音,中共易控制輿論,但省級地方領導都由習近平任命,地方救災成效好壞將波及到習近平的短期威信,尤其他才剛歷經前外長秦剛撤換及火箭軍易帥爭議。

寇健文說:"由於無人可卸責,習近平得自己承擔用人失察的問題"。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則認為,中共災難治理的問題在於"應作為而不作為,應防範而沒有防範"。他說,官方剛才出版習近平治水論述,也早就推出"十四五應急規劃",但各種規劃、報告都是"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未能落到實處。中共偏重形象工程,堪稱"基建魔人",但在涉及百姓生命財產之保護上,就淪為"基建侏儒"。

位於台北的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

宋國誠也認為,此次"人禍高於天災",因為水災發生時,地方官重"表忠",高於預警撤離、規劃疏散等抗洪工作,因此說出"做好北京護城河"這種官話。而公安、解放軍也都重維穩,高於救災,凸顯執政者"人有階級高低之別"的心態,或"保北京犧牲升斗小民"的偏頗,甚至選擇去北戴河度假、而不去災區視察的傲慢。宋國誠說:"一個天災是不是會動搖習近平的統治,這可能還是離得太遠的問題。但從小小的民怨、激發成為社會的民變,乃至於造成更大範圍社會的反抗、鬥爭。如果積壓太多民怨,當然最終會影響到習近平的政權。"

面對涿州水患,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8月初視察時,曾發出河北要當好北京"護城河"的說法,引發災民眾怒。對此,位於台北的台大水工所主任游景雲認為,從國土規劃的立場"不能說不對",但前提是要做好人員的撤離、群眾溝通,或利用農田區域蓄洪泄洪,並搭配賠償機制,而非像中共這麼粗糙地"劃下去就執行"。

游景雲告訴美國之音:"以目的來講,它(中國)是保天津、雄安特區,保一些經濟發展區域。涿州真的超過設定的範圍,或者說,永定河上游幾個區域也不是主要重點區域。所以,它的防洪(宣傳)操作看似蠻成功的,可是也聽到他們國內有些檢討的聲音。"

操作"護城河"須做好撤離應對

位於台北的台灣大學水工試驗所主任游景雲

游景雲說,防洪減災除靠硬體建設,也要執行非工程措施。例如,此次洪災顯示,部分城市缺乏洪水的即時流量監測、分析和預估。若有相關措施或設置區域級別的應變中心,將有助於封閉橋樑、撤離人群等預警作為。

他還說,救災資源整合和命令執行都得依據民情調整,但中國專制政治存在"硬傷",民意難上達,也難撼動政策。

針對災後檢討,一位位於北京、因議題敏感而不願具名的學者透過電郵告訴美國之音,此次水患有三大啟示:一,中國的跨區域應急機制仍受行政區劃約束。二,當局忽視特殊地段防洪能力的提升。三,中國需構建巨災避難體系。

這位學者說,此次跨區的應急機制仍存在諸多短板,尤其部分防洪設施,如水庫、湖泊、濕地等,面對行政約束,無法實現科學使用。他呼籲,防汛絕非僅限排水工作,應另協同水務、氣象、公安、城管、消防、住建等部門作業。

他還說,中國缺乏"超常規的、跨區域的巨災應對機制",應按最可能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或巨災等級,將全市的避難場所統一規劃,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築,規劃時就應注重避難設計和質量,並加強日常維修。

(美國之音特約記者黃麗玲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0/193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