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悄悄地 中共鐵杆移情別戀美國?

—中共與老撾的「鐵杆」情誼是否正在改變?

新加坡智庫公佈的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經常被外界視為親中的老撾對中國看法有所轉變,當地愈來愈多的民眾憂心中國影響力,而中國影響力的實際效益也在下降。學者分析,這顯示老撾不願只依賴中國,正努力在國際關係上走向獨立自主的路線,美國應藉此機會深化與老撾的合作,擴展雙邊關係。

在連接中國與老撾的中老鐵路通車逾一年半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周四(7月20日)報道,緊鄰中老鐵路、位於老撾的磨丁經濟特區已出現了數十座建設中的寫字樓和倉庫,顯示與中國接壤的邊境小鎮磨丁正在崛起。

《華爾街日報》指出,儘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一些項目停滯不前或陷入爭議,甚至有時被外界質疑為開發中國家帶來不可持續的債務,但在老撾,「一帶一路」項目看似「生機勃勃」。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Yu Hong就說,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巨型項目,而中老鐵路的竣工表明「一帶一路」仍在按計劃進行,「這正是中國想要向世界傳達的信息」。

中國熱錢湧入老撾人受益但也憂心忡忡

中老鐵路帶來的效益讓在「老撾國際諮詢公司」(LICO)擔任顧問的Mona(化名)對中國抱持正面評價。 Mona對美國之音說,他自己已經乘坐過中老鐵路很多次了,稱這是老撾「最便捷的一條鐵路、速度非常快,價錢又很有競爭力」,而隨着中國透過中老鐵路擴大對老撾的投資,他認為老撾「很多人因此獲得可觀利益」。

不過,雖然Mona大讚中國熱錢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在「老撾詩人酒店」(Lao Poet Hotel)擔任營運經理、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露全名的Tui卻對此有不同看法,她對美國之音說:「中國人為所欲為,他們不尊重我們這裏的人民和規定。這與中文有關,我們(一些人因不會說中文)而無法與中國人溝通,這成為我們的問題。當中國人在我們國家投資時,我們因為無法與他們溝通,他們就帶他們的人來這裏工作,這讓(當地)其他人因此失業。」

在中國對老撾的影響力仍不容小覷之際,Tui的想法反映了不少老撾民眾的心聲,也與新加坡智庫近期一份報告的觀點相符。

中國干涉內政疑慮衝擊中老關係

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7月17日發表一篇名為《老撾對中國看法的轉變》(「Changing Perceptions in Laos Toward China」)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愈來愈多的老撾受訪者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感到擔憂,比例於2022年達65.8%,但2023年已增加到72.7%。

新加坡智庫東南亞研究所(ISEAS)東盟研究中心兼任項目主任林薇伶

ISEAS東盟研究中心兼任項目主任、同時也是此篇報告的作者林薇伶(Joanne Lin Weiling)在表示,在ISEAS於2023年的調查報告中,當老撾人被問到有什麼事件可能會惡化對中國的正面印象時,有56.7%的人選擇「中國干涉我國內政」,包括對老撾華裔公民的影響、43.3%的人認為是「中國利用經濟工具和旅遊業,來懲罰我國的外交政策選擇」,顯示「中國在老撾日益增長的存在,可能不可避免地引發對(老撾)國內干涉的擔憂」。

對此,林薇伶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進一步說明,中國實際上佔有老撾農業品80%以上的出口份額、更對其資助至少達800多個項目、總價值逾160億美元,大部分屬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計劃。雖然兩國經濟聯繫密不可分,但林薇伶認為,老撾對中國基建的日益依賴,已經讓民眾對能源資源恐遭受北京控制感到畏懼,也擔憂環境受到衝擊,而雙邊的語言藩籬還可能加大分歧。

林薇伶說:「中國在『一帶一路』下(在老撾)建造愈來愈多的水電大壩,這確實有潛力幫助老撾成為『東南亞電池』,但許多人也擔憂破壞或影響安全、環境和民眾生計、或對如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等其他下游國家造成衝擊,以及憂心中國正加大對老撾的能源資源控制。當然民眾還有其他擔憂,包括這些發展對老撾社會結構的侵蝕,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有很多當地企業正在被中國公民接管,甚至這些人也無法用老撾語進行溝通,但這種情況卻在老撾非常普遍。」

台北的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楊昊(照片提供:楊昊)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楊昊則說,對鄰近中小型國家提供經濟誘因及雙邊合作計劃,一直以來是北京加強其國家影響力重要的戰略和工具,而像老撾這樣的共產國家的政治政策者,更容易利用這些資源鞏固其政權以永續執政,但當地民眾可能希望的是能有更多的國際合作,除了避免被貼上「中國的附庸國」標籤,也不想要未來只因得罪北京,國家利益就遭受巨大衝擊。

楊昊告訴美國之音:「當一個中小型國家如果比較大量地長期依賴單一市場,國內當然會出現一些論辯,就是未來我們國家到底是不是會淪為大國身邊的附庸國,那當然寮國(老撾)作為是中南半島所謂的『CLMV』(指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四國)的東協(東盟)後進國家,它當然在面對這種大國施展誘因的這種脆弱性就會更顯著。」

不想當中國衛星國老撾努力走向獨立自主

雖然中國正透過中老鐵路、水電大壩、經濟特區等基建項目,試圖擴大中國在老撾的影響力,甚至助長後者對其的依賴,但《老撾對中國看法的轉變》一文引述ISEAS從2019年至2023年的《東南亞態勢》(State of Southeast Asia)報告的數據指出,中國實際上對老撾的影響力正在下降。

報告稱,中國在2022年對老撾的經濟影響力達86.4%、但到了2023年卻驟降至20.6%;中國對老撾的政治戰略影響力也呈現同樣趨勢,2022年達75%,但今年卻僅剩30.8%。

報告作者林薇伶表示,詳細檢視ISEAS和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研究報告可發現,中國並非老撾在諸多領域的唯一合作夥伴,甚至在包含貿易、投資、外交、媒體和國防等特定類別中,中國沒有在其中任何一項對老撾具有最大程度的影響力,並且有跡象表明,老撾在國際關係上能做到「不偏不倚」或獨立,還能在鄰國間取得平衡。

林薇伶說:「我認為老撾與該區域許多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繫,也已成功塑造了老撾的外交關係,而且我認為外界也注意到,在平衡相互競爭的外交夥伴的利益方面,老撾的表現着實令人印象深刻。」

老撾與越、泰關係不容忽視

對於老撾跟其他國家的合作,林薇伶說,泰國和越南與老撾一直以來在多項領域相當緊密的交流其實並不容忽視,儘管外界經常聚焦的是老撾與中國的關係發展。

林薇伶說:「泰國在(對老撾的)貿易和投資方面名列前茅,原因很簡單,因為泰國就在老撾旁邊,兩國之間有很多貿易路線。當然還涉及軟實力方面,因為我們知道老撾語和泰語非常相似,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泰國確實在媒體及戲劇上,(對老撾)有很大的影響力。而就旅遊業而言,泰國也是老撾人的首選目的地之一,反之亦然。另一方面,越南是老撾的意識形態夥伴,兩國是東盟僅存的共產主義國家,它在外交、國防和外國媒體方面對老撾的影響力最大,目前兩國也有包含一些締結姊妹省的安排。」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孫國祥(孫國祥提供)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也認同林薇伶的觀點,而他認為,老撾與越南和泰國極為平衡且良好的關係,應是華府致力把握,以作為制衡北京在東南亞擴張的突破點。

美國比中國更受歡迎學者:美老應深化合作

孫國祥告訴美國之音:「(美國)拜登總統印太戰略初期已經成型,但是東南亞國家或者寮國(老撾),其實都希望美國能夠做得更多。事實上,寮國和越南和泰國非常重要,因為寮國希望有個出海口,其實越南的峴港(可當其出海口),美國甚至可以跟越南一起合作,來共同推展和寮國的關係。」

「在美國跟寮國為主的一個多邊國家之間的湄公河的發展,是(美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切入點跟突破口。寮國能夠透過湄公河下游的水力發電,(把電力)賣到泰國去,換言之,如何能夠維持下湄公河的秩序,是美國非常重要能夠提供的助力。」

《老撾對中國看法的轉變》報告也對美國和老撾的未來發展樂觀以待。與老撾民眾對中國經濟影響力表示擔憂的看法相反,報告指出,有愈來愈多的老撾受訪人士歡迎美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影響力,比例於2022年為0%,但2023年一躍成為50%。另根據今年報告數據,當被問到若東盟要從美國或中國中擇一結盟時,58.1%的老撾受訪者選擇美國、只有41.1%的民眾選擇中國,這與2020年至2022年期間,絕大多數老撾受訪者選擇中國而非美國的結果大相逕庭。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的林薇伶說,這顯示相比中國,美國在與老撾的關係發展上正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但她也提醒,華府若想與萬象深化合作,政策保持一致及在多項領域深耕,是未來的重中之重。

林薇伶說:「我認為老撾人民認為美國擁有巨大的經濟資源和政治意願,但美國繼續表現出政治意願很重要。因為我們知道美國政權不時會更迭,我認為老撾真正需要的是(美國政策)更加一致性。老撾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需要在各個領域大量建設,特別是在網路安全、數位貿易,甚至在美國被視為領導者的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等領域,我認為這些是美國真正可以為老撾做更多事情的地方。」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22/193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