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孩子畸形?動物變異?有關日本排放核廢水的不實信息在中國社媒上流傳

資料照:日本福島核電站(2022年3月17日)

日本將排放經處理的福島核廢水的計劃在過去一周以來遭到了中共官方的強烈反對,也在中國的網絡上引來了擔憂與批評。網民的批評很快從針對排放核廢水本身演變為對日本的謾罵。同時,有關福島核廢水的不實信息也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7月4日認可了日本將2011年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後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的計劃。該機構表示,經過為期兩年的審查,日本的排海計劃符合全球安全標準,並稱處理水一經排放,「對人類和環境的輻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日本政府稱最快於8月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經過處理的核污水排放入海。這一計劃引起了來自中共官方和韓國一些反對派議員的批評。中國已經宣佈禁止進口來自日本福島等十個縣的食品,以「保護中國消費者進口食品安全」。

過去一周以來,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多次就日本的排放計劃予以譴責。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在周三(7月12日)的一條微博帖文中轉述了王文斌在一場記者會上的批評,並寫道:「中方靈魂拷問日本排放核廢水:日本是不是對世界恩將仇報?」

王文斌稱日本將太平洋當作「傾倒核污染的下水道」,並問道「是不是違反了自己應盡的基本國際義務?是不是對12年前援助日本的世界各國恩將仇報」?

中國網絡上的民族主義博主們也紛紛加入了這次反日輿論潮。

「帝吧官微」寫道,「從日本政府替軍國主義招魂、修改教科書,到釣魚島危機、福島核廢水的污染至今解決不了,反而要向大海傾倒,讓整個太平洋範圍內的人們受到影響,這種恩將仇報的行為,恐怕外務省花再多的錢,也洗白不清了!」

博主「種花家的菌事兔」也表示:「日本居心叵測,禍患世界,置其它國家和人民於不顧,沒有責任,沒有擔當!全世界應該聯合起來把它徹底撕碎!」

在微博的相關話題下,隨處可見針對日本的謾罵。

「豬狗不如的小日本,」一名用戶寫道。「建議給日本炸沉得了,」另一位用戶表示。

大量關於日本排放核污水計劃的文章也在微信上湧現。這些文章的作者並非官媒,但都對日本的計劃表示反對。不過,美國之音發現部分標題聳動的熱門文章中含有不實信息。

周三,一篇標題為「日本宣佈『排放核廢水』7天後,孩子畸形、動物變異…國內緊急通知:禁止進口相關食品!」的文章在微信上收穫大量閱讀。截至發稿,這篇文章的閱讀量接近9萬。

與標題所稱的不同,這篇文章里列舉了多張照片,試圖展示福島核電站事故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而非日本宣佈排放廢水後出現的後果。

美國之音發現,文章包含的7張照片裡有3張與福島核電站事故毫無關聯。還有一張與事故的關聯存疑。

一張顯示一隻右眼極其碩大的豬的照片其實來自於80年代。這頭豬誕生於1987年,地點位於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事故附近的一家農場。美國之音在俄羅斯的衛星通訊社的媒體庫當中找到了這張照片的具體信息。

另一張照片裡拍下了兩隻有着巨大額頭的魚。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確實是日本的海洋,但這兩隻魚並沒有像文章所說的發生了變異。這種魚叫做金黃突額隆頭魚(Kobudai fish),巨大的額頭是它們的特點。

還有一張黑白照片裡包含了抗議的人群和看似畸形的孩子的面容。根據日本共同社的一篇文章,這張照片拍攝於1970年5月。照片上的孩子是當時日本工業污染造成的水俁病的受害者。

張展示了一隻九足章魚的照片來自於中國央視2020年的一段新聞片段。這段新聞的畫面最初來自於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記者對福島核電站事發地區的探訪。央視稱這隻九足章魚由日本宮城縣的漁民發現。央視援引專家的話說,「村子距離福島核電站所在地很近,不排除這種動物變異與輻射有關」。

美國之音發現有關這隻九足章魚的新聞最早由日本媒體報道。報道並未提及這隻章魚可能和核電站有關。日本共同社採訪的當地專家稱,這隻章魚是自然多樣性的體現。這位名叫阿部拓三的專家表示,章魚的腿在受傷後會自我復原,而多出來的這隻腿可能是在復原過程中生成的。

這隻章魚也受到了美國媒體Live Science的報道。Live Science的記者特地詢問了美國專家,這隻九足章魚是否可能是福島核電站事故的產物。

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動物學專家米高·維奇歐尼(Michael Vecchione)表示可能性不大,因為多年來全球各地都有過章魚腿分叉的記錄。

中國網絡的審查環境嚴格,但這篇含有不實信息的微信文章並沒有受到影響。文章下的評論區里充滿了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留言。

「日本自古以來就是個不負責的民族,小禮斤斤計較,大義從不遵守,」一條收穫上百點讚的評論寫道。

「感謝偉大祖國,」另一條評論說。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13/1926822.html